
英国“脱欧”最全解读.doc
25页英国“脱欧”最全解读 英国将在今年6月23日举行英国脱欧公投,目前来看结果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英国的疑欧情绪由来已久由于政治、经济、宗教和地理等因素,英国长期独立于欧洲大陆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三环外交”政策,对欧洲一体化持消极态度1973年,基于英国和欧共体的共同利益需要,英国正式加入了欧共体,但这一过程仍然是曲折的即使在加入欧盟后,英国与欧盟在经济、政治、移民等方面始终存在罅隙此次脱欧公投的直接背景涉及经济、政治、移民等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英国国内的疑欧情绪迅速发酵,并且欧盟为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也损及英国的利益而移民问题和恐怖主义也使得英国与欧盟的矛盾更加尖锐且卡梅伦还面对国内脱欧派的政治压力,并有借脱欧公投向欧盟要价,维护英国利益的打算如果英国退欧,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挪威模式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可以加入欧洲经济区(EEA),继续享受自由贸易协议,但将面临更高的非关税壁垒二是瑞士模式不是EEA成员国,但通过和欧盟签订一系列双边协定的方式,参与到欧洲统一市场但瑞士模式并无服务自由贸易的协定三是在WTO框架下构建与欧盟的关系英国不再参与统一市场,在贸易上与欧盟成员国同属WTO成员国,将完全适用于WTO的规则。
此时,英国与欧盟国家间的双边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显著提升脱欧将使英国经济遭受明显损失根据LSE的报告,即使考虑了脱欧带来的财政收益,挪威模式下来自贸易的负面冲击,也将使英国的人均收入降低约1.28%,对应于850英镑的每户家庭收入的减少;瑞士模式下的损失与挪威模式相同;WTO规则下则为2.61%的福利损失和1700英镑的每户家庭收入缩减贸易层面的冲击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行业层面,若英国与欧盟的贸易适用WTO规则,进口关税上升幅度最大的五个行业依次是:纺织、皮革和鞋类;食品、饮料和烟草;运输设备;橡胶和塑料;其他非金属矿物出口关税提高最多的依次是:纺织、皮革和鞋类;运输设备;橡胶和塑料;农林猎渔;其他非金属矿物脱欧也具有显著的区域外溢效应对欧盟其他国家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爱尔兰因为与英国的贸易关系密切首当其冲中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台湾地区、土耳其等都有望获益,但影响不大英国脱欧后,还将缺席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进程,并缺席欧盟与美国和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脱欧也会导致英国资本外流,并影响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因为来自欧盟的FDI占到英国吸收FDI的较大比重,并且有许多金融机构正是把英国作为进入欧盟的跳板。
此外,脱欧将会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除直接影响英国和欧盟资本市场外,在全球市场脆弱的背景下,也将导致全球风险偏好的恶化,累及各国资本市场十字路口的英国与欧盟尽管脱欧会损及英国的经济利益,但国民同样关注移民和主权、自由等议题这使得英国脱欧充满了哲学意味,价值观的差异促使民众做出相反的选择从民调结果来看,英国国民中退欧与留欧的支持率比较接近,使得选情扑朔迷离但国际社会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英国脱欧同时,欧盟也已向英国做出了妥协,但能博得英国民众多大程度的接受仍存疑难民和恐怖主义仍然是英国与欧盟关系上空的阴云此外,一旦英国脱欧,要在两年完成脱欧协议的成本比较高,并将使英国和欧盟面临持续的不确定性目录1英欧关系的前世今生1.1二战前英国孤立于欧洲大陆1.2二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持消极态度1.3英国转变态度及加入欧共体的曲折历程1.4入盟后英国与欧盟的合作与分歧2.此次“脱欧公投”的背景2.1欧债危机的影响2.2移民问题和恐怖主义2.3政治压力和博弈2.4与1975年公投的背景相似3.英国脱欧的经济后果3.1 若脱欧或可有三种选择3.2贸易冲击将显著降低福利3.2.1英国的贸易及福利将显著降低3.2.2哪些行业受冲击最大?3.2.3英国脱欧的外溢效应3.3英国还将缺席欧盟与他国的贸易协定3.4资本外流,冲击伦敦金融中心地位3.5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4.英国与欧盟将走向何方?4.1英国民众对退欧的态度仍然胶着4.2国际各方则普遍反对英国脱欧4.3英国与欧盟的讨价还价是否有效?4.4难民和恐怖主义阴云不散4.5完成脱欧协议的难度较大正文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承诺,如果赢得2015年大选,将于2017年底前进行全民公投;2016年2月20日,卡梅伦将公投日期定为6月23日,引起了市场对于英国退欧事件的广泛关注。
本次脱欧公投不仅有历史渊源,还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背景仅从经济后果来看,脱欧将显著损害英国经济,但由于涉及到政治、移民等问题,英国民众对待公投的态度更多地取决于其价值观或个人立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投的结果仍然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1.英欧关系的前世今生1.1二战前英国孤立于欧洲大陆英欧关系历史悠久,联系复杂而密切但由于历史与现实差异的因素,英国长期以来对欧洲采取光荣独立政策英国与欧陆国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在政治上建立议会制,而欧洲大陆还在教会统治之下;其次,在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经济上实行自由主义,而欧陆国家则偏爱保护主义;最后,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与欧陆的宗教也有所不同种种现实的差异,再加上历史上英国大国民族心态、岛国地理位置的强化,造就英国从上到下具有一种民族独特性与民族优越感这种民族独特性和优越感,使得二战前英国长期孤立于欧洲大陆1.2二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持消极态度二战重塑了世界格局这种格局体现为:一是美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西方世界的超级大国;二是欧洲各国受二战重创,普遍衰落二战后期,英国虽也遭受不小的损失,但国力仍强于其他西欧国家,同时还掌握着诸多国际资源;三是亚非拉国家的兴起。
基于这种格局现实与历史因素,时任首相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政策——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三环”中每环的重要性是不一的对于英联邦,英国能直接掌控且与英国本土的利益关系也最密切,故排首环而美国二战后崛起为超级大国,又曾是英国殖民地,在人口种族、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与英国有密切联系,故排次环虽然由于历史与现实差异的因素,英国长期以来对欧洲采取光荣独立政策,但迫于传统利益联系及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的现实,英国不得不选择借重欧洲,故英欧环排第三环战后初期,在“三环外交”政策的影响下,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持消极态度基于实用主义,英国不愿美国直接插手欧洲事物,想借重并影响甚至控制欧洲,但民族优越感以及大国民族心态又不愿自己陷得太深插入欧洲事物而损害了民族利益、国家主权及行动自由这种消极态度显然对于谋求联合的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二战后初期,英国未能很好引导欧洲一体化1.3英国转变态度及加入欧共体的曲折历程由于英国消极态度未能引导欧洲一体化进程,1958年,在法国领导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OEC)正式成立成立后的OEC直接影响了英国的经济利益,使得英国开始转变对欧态度,寻求加入OEC。
在英国与欧洲谈判加入过程中,遭到了法国的反对因为当时的欧洲大陆法德和解,法国领导欧洲一体化,英国对法国重要性相对下降相反,英国加入EEC会对法国的领导权构成挑战,故而戴高乐拒绝英国加入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危机使英国形势更加严峻,相反德国日益强盛,法国希望英国加入OEC以牵制德国此时,对英国持宽容态度的蓬皮杜于1969 年接任法国总统1970年,保守党希思政府与欧共体开启了就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第三次谈判虽然双方存在一些利益分歧,但是基于当时形势以及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英国在1973年正式加入欧共体但也作出了不少妥协,包括最终取消英联邦“帝国特惠制”,实施共同农业政策,放弃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特权地位,承担较重的财政预算缴款等条约1.4入盟后英国与欧盟的合作与分歧入盟后至今,英国与欧盟的关系既有合作,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在合作上,欧洲一体化建设在这一阶段取得重大进展,包括经济、政治外交、安全防务、社会等多个领域总体上英国积极地参与并施加了影响在分歧上:一是传统利益,如英国对欧预算摊款等旧问题上由于传统利益分歧未完全解决,加上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削弱了英国经济,助长了欧共体内的保护主义,英国“疑欧”声音四起。
这些问题主导了1973~1984年十几年间的英欧关系;二是货币联盟问题英国认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建设会削弱其经济主权和英镑地位,因而坚决反对三是在欧洲政治联盟问题英国一直反对政治联盟建设,因为这涉及成员国核心主权的让渡2.此次“脱欧公投”的背景2.1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英国国内的疑欧情绪迅速发酵欧债危机的爆发显著拖累了英国的经济增长,并且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英国不得不拿出大量的资金援助其他成员国根据英国财政部2013年的数据,英国对欧盟的净财政贡献达到了86亿英镑,约占英国GDP的0.53%此外,欧盟为应对危机而出台的措施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譬如,欧盟通过的“财政契约”规定:主要从事欧元交易业务的清算所必须设在单一货币区内,意味着大量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不得不从伦敦转出到巴黎或法兰克福此外,欧盟还将于2014年1月开征金融交易税,鉴于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这一政策将显著增加伦敦的税负支持,或将使伦敦每年多支付260亿英镑2.2移民问题和恐怖主义移民问题也是影响英国“脱欧”公投的热点出于民族认同、国家安全和文化等考虑,英国很多民众对于欧盟允许劳动力自由进入英国心存芥蒂居住在英国的其他欧盟成员国国民大约有300万,其中有三分之二在英国工作。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更是加重了英国脱欧的情绪中东和非洲的政治动荡使得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欧洲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约有62.6万名难民向欧盟申请国际保护,创下1992年以来最高纪录据欧盟边境机构Frontex的统计,2015年1至7月就有34万非法移民进入欧洲在移民问题上,欧盟各国迟迟不能达成统一意见,也进一步恶化了欧盟的内部矛盾此外,一系列的恐怖主义行为也使得欧盟更加步履维艰2.3政治压力和博弈就卡梅伦自身而言,从其近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是支持英国留在欧盟的但是,在英国疑欧情绪日益蔓延的情况下,卡梅伦面临着国内脱欧派的政治压力在英欧关系上,2012年7月,81名下议院保守党议员投票赞成全民公投;2012年11月,脱欧派的英国独立党在递补选举中获取了仅次于工党的席位因此,提议英国进行脱欧公投,有助于卡梅伦摆脱国内政治压力并且,在国内疑欧情绪蔓延的背景下,也可以帮助卡梅伦在2015年的选举中获取更多的选民支持除了政治压力,此次脱欧公投也有博弈的成分根据新华网的消息,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5年11月10日提出了改革欧盟的四个目标并表示,如果欧盟能满足这些条件,他将全心全意推动英国留在“改革后的欧盟”。
这四个改革目标包括:确保欧洲共同市场对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一视同仁;增强欧盟的竞争力,减少对成员国经济的束缚;允许英国不参与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增强欧盟成员国议会的权力;控制欧盟进入英国的移民,减少对欧盟人口自由流动原则的滥用等不难看出,卡梅伦显然有借脱欧公投的契机,给欧盟施加压力,达到为英国争取更多利益的目的2.4与1975年公投的背景相似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但是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衰退和欧共体保护主义的兴起,英国退出欧共体/欧盟的呼声一直未间断过1975年6月5日,关于是否留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