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化情感 知行合一.docx
2页内化情感知行合一——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孔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但我认为,乐知者不 如乐行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成绩,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 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 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 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道德教育形同虚 设效果很不明显下面我想从内化道德情感促进执行合一的角度谈一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 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而情感是填满鸿沟的最根本的途径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内化的动 力那么我们要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促进知行合一呢?一、 “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是基本原则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的所以,教师在把握每课情感教育内容上必须认真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情感教育 因素。
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相关教育内容我们应该利用手中的教材,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在尊重和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结论,主动去求索,使 其在教材理论的指导下,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填满自己思想和行为之间的鸿沟,实现思想品 德教学的实效性此外,教师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应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并 且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或用自己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二、 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是根本途径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对学生的 道德情感实 施定向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情感引发指在开课点题时,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 兴趣,使之更加关注如《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一课,有位教师开课即播放了残运会的 精彩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克服困难需要坚强的意志此情此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 情感基调在此步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 的注意第二,情感体验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下,配合“学文明理”的主题教育,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种 内心体验,使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达到共鸣的效果。
此外,教师 还可用创设情境体验、心理换位体验、通过联想体验、在评价中体验等多种体验方法用好 体验方法,要求教师要找准体验点,要激起学生多点而有序的体验第三,情感内化所谓内化就是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形成对一类道德现象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内化明理在内化情感方面,我 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一是以情育情如《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教师通过播放《血染的风 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感染了学生这是“以情育情,促情深化”的实 例二是以知识育情,使学生在辨析明理、判断评价中反复强化情感体 验,能达到情理交 融,共同深化的目的三是以形象育情在教学中,多采用“以图育情”的办法让学生 在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反复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使其情感得以升华三、 强化实践体验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将课堂内获得或激发的道德情感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这是思想品 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仅仅局 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走出课堂,走进本学科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或走进 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或利用学校等各部门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 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落实具体正确的道德 行为。
四、恰当地道德评价是道德教育的风向标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在某一时或某一阶段具备了道德意识、培养了道德情感、 落实了道德行为,而是注重其对一个人长远的、一生的影响和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定 积极的有效的手段,观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深化对学生道 德行为的引导例如,在讲到“尊重自然 热爱自然”这一框时,当涉及到对本地环境的保 护时,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或利用周六、周日,以自己或小组为单位开 展“捡白色垃圾,保护环境”活动,请同学之间或小组之间互相监督,并于每周周一对活动 进行统计、汇总、总结、表扬等,教师对此次活动制定了一个专门的评价表,张贴在各班级 的板报上,鼓励学生将环保长期坚持下去这次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期末,由于有了这种评价 制度,同学们行动的真实性、情感的积极性及活动的持久性都表现地非常好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更 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他们的感受由内化学生情感做起,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落实行 动从而是社会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