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4讲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81879720
  • 上传时间:2023-04-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4.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4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学案)(三课时)李增贵考点解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梳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和特征,认识中国军民反抗 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2) 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认识农民起义的作用与局限性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⑵归纳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成就,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 掌握中国近代以来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成就,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 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掌握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特点;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主张,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 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 •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 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 •尤其是太平天 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的近代企业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 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呈现出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4 •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 为主流思想•考点整合政治文明:西方列强侵华(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为 ,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 而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 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日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文明:(1) 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中国逐渐卷入 (2)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以“ ”“ ”为口号,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 进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逐渐瓦解了中国的 ;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社会文明(1 )社会生活与习俗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 ,呈现 与交融的特征(2)交通传媒方式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 《申报》等交通、传媒方式出现思想文明(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后,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著 ,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 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自强、求富的 (3) 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 实行 制度一、 圈定一一高频考点抗争探索一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奋起 考点一 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 (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 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 是( )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 .门户开放"政策2. (2012北京文综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 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 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3. (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 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 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4. ( 2013重庆文综7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 ,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 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天演论》 D .《资政新篇》5. (2013全国新课标卷H文综 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 ,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 (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 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B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A .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 •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归纳整合:拓认知,握主要精要一、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史观理解与认识整体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二、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1)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由于深受本国 和 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 2) 农民阶级领导的 运动和 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加速的作用2、局限性(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 和义和团的 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3) 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 ,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 和组织群众。

      4) 组织上: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 和 ,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考点二 欧美风雨一-中国近代经济工业的曲折历程看高考2013年高考:北京卷考查鸦片战争后洋纱畅销;重庆卷考查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广东卷综合考查洋务运动;福建卷考查实业救国;安徽卷考查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挤压找规律(1)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2) 应特别关注的备考视角有: 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客观影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艰难生存, 这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性特征;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7 (2013 •北京文综• 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 ,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 ,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D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8(2013 •重庆文综• 6)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9. ( 2012 •江苏单科•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 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 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①③ B .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10 2013浙江文综38)( 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 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 ,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1)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 变动.(7分)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 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阅读材料三,按照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归纳整合 拓认知握主要精要运用多种史观解读洋务运动史观结论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特点及历史作用1发展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 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 )从地域看,主要集中在 2)从部门分布看,民族工业主要以 为主3) 从产生过程看,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 ’外力 即 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 ”早产儿“2历史作用(1)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 ,它冲击瓦解着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中国经y (2) 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 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 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 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