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钻爆监理实施细则.doc
53页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工程隧道钻爆作业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上海华东铁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1 编 制 依 据1.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1.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1.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J269-2007)1.4国家和原铁道部现行的有关铁路规范、标准及暂行规定1.5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及其他设计文件1.6与铁路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1.7已批准的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1.8建设单位的其他有关专业管理规定2 主 要 内 容2.1 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2.1.1 工程概况上海华东监理有限公司南平至龙岩扩能铁路Ⅷ标监理项目部承担监理的隧道有12座,其中单线隧道9座、双线隧道3座,总长18599.86m重点隧道为南门口隧道2.1.1.1地形地貌(一)地形地貌(1)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林地组(C1l)、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D3tzb)、二迭系下统城关组(P1w)、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局部有燕山早期(ηγ52(3)a)花岗岩侵入。
隧道山区地表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层(Qel+dl)粉质黏土及碎石土2)地质构造该标段处于龙岩山字型构造脊柱北段区段,同时受纬向构造带及放射状横张断裂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山间凹地两侧多形成裂隙密集带,褶皱、断层发育受区域构造的影响,隧址区共发现断裂构造9条,构造特征以挤压破碎、蚀变破碎、裂隙带为主二)水文地质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址区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由于山体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地下水径流途径较短,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隧道构造裂隙水发育程度与所处构造部位以及构造发育特征有关,分布于隧道范围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以及侵入接触带,大都沿沟谷发育,沟谷地表水较发育,断层导水性较好,成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通道岩溶地下水水量丰富,分为溶洞水和岩溶裂隙水;溶洞水与地表水系联系较为密切,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受大气降水或地面径流补给岩溶裂隙水较发育,一般补充到溶洞中,受大气降水或地面径流补给三)地震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四)气象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8~20℃,年平均降雨量1733毫米,最大降雨量2348毫米春夏季湿润多雨,秋冬季干冷少雨有两个多雨期,其中5~6月为前汛期(华南雨季),7~9月为后汛期(台风季)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干旱、寒潮、高温、大风、冰雹、雷暴等五)本标段隧道工程特点上海华东监理有限公司南平至龙岩扩能铁路Ⅷ标监理项目部承担监理的隧道有12座,其中单线隧道9座、双线隧道3座,总长18599.86m重点隧道为南门口隧道以下就各隧道工程特点作主要论述2.2 南门口隧道2.2.1隧道概况南门口隧道进口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陂镇联村,出口位于龙门镇湖一村,隧道全长10301m,隧道最大埋深380m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231+898,DK242+199隧道DK232+685.61~DK237+802.55段位于右偏的曲线上,曲线半径4000m,隧道其余地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5.5‰、-8.43‰,坡长分别为52m、6500m、3749m隧道设置斜井3座一号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斜井长783m,与线路左线中线的交点里程为DK234+418,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77°,综合坡度7.71%,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
二号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斜井长960m,与线路左线中线的交点里程为DK237+700,与线路方向夹角41°30'00'',综合坡度9.42%,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三号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斜井长447m,与线路左线中线的交点里程为DK238+950,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90°,综合坡度10.37%,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 2.2.2地质、水文及气象特征(1)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林地组(C1l)、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D3tzb)、二迭系下统城关组(P1w)、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局部有燕山早期(ηγ52(3)a)花岗岩侵入隧道山区地表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层(Qel+dl)粉质黏土及碎石土2)地质构造隧址区处于龙岩山字型构造脊柱北段区段,同时受纬向构造带及放射状横张断裂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山间凹地两侧多形成裂隙密集带,褶皱、断层发育受区域构造的影响,隧址区共发现断裂构造9条,构造特征以挤压破碎、蚀变破碎、裂隙带为主隧道洞身共发育有7条断层,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发育、破碎状态分述如下:F1断层:发育于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D3tz)地层中在地面里程DK232+940附近与线路相交,断层面产状为129°∠75°,倾向小里程,地质测绘与物探解疑均揭示该断层。
该断层为逆断层,局部可见断层面,断层带宽10~15m,断层破碎带内岩体呈碎块状结构,胶结性差,较破碎~破碎物探显示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局部存在低阻异常,表明其亲水性较好在河谷内,可见岩体被切割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岩块该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较发育物探解析结果显示:电阻率两侧差异大,横向不连续F2 断层:为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D3tz)与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岩性分界与线路相交于地面里程DK234+055附近,同时与隧道1#斜井相交于地面里程1XDK0+475附近,断层面产状为233°∠80°,倾向大里程在公路开挖面测绘可见断层破碎带,断层为正断层,断层带宽约20m,断层带内岩体破碎,测绘可见断层角砾,胶结性差,富水性较好断层带小里影响带宽度将近100m,沿断层影响带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稍发育物探解析结果显示:该段电阻率等值线明显向下凹陷,存在较为明显的断层的构造,且含水性较好F3断层: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与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岩性分界断层产状为283°∠70°,倾向小里程,深孔钻探Jz-Ⅲ-234090资料显示:沿断层破碎带展布较宽,节理裂隙极其发育,断层泥夹断层角砾层深厚,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岩溶发育,溶洞发育,多充填粉质黏土黏土。
该断层构造裂隙水与岩溶水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差,线路位于其右侧,洞身围岩处于其影响范围内,但其影响相对较小F4断层: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地层岩性分界,受F2.F3断层切割,断层面产状为140°∠49°,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构造裂隙水较发育线路位于该断层右侧,对线路影响较小F5断层:发育于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中与线路相交于地面里程DK234+480附近,沿沟谷方向展布,断层产状为77°∠70°,倾向小里程,物探解译结果显示:该段地层浅层电阻率普遍偏低,受断层影响,周围风化层巨厚,岩体破碎,构造裂隙水发育,应加强防护F6断层:发育于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中与线路相交于地面里程DK235+000附近,深孔钻探Jz-Ⅲ-234950揭露洞身埋深深度范围内未见基岩,岩芯为泥质粉砂岩的全风化产物,呈砂土状,分析该断层破碎带宽带较大,带内存在断层泥,胶结性差与物探解疑成果揭示该断层,断层产状为220°∠85°,倾向大里程,节理裂隙发育,地质条件差F7断层:发育于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中,与线路相交于地面里程DK235+100附近,断层产状为40°∠44°,倾向小里程,节理裂隙发育。
物探解译结果揭示该处呈现明显的低阻异常凹槽,与F6断层相交,断层带内岩体极其破碎,胶结性差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D3tz)地层中,发育以小型褶皱,其核部位于DK238+000附近,两翼展布较为舒缓,为开阔向斜向斜核部岩体层理呈水平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储水性好,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由于山体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地下水径流途径较短,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隧道构造裂隙水发育程度与所处构造部位以及构造发育特征有关,分布于隧道范围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以及侵入接触带,大都沿沟谷发育,沟谷地表水较发育,断层导水性较好,成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通道岩溶地下水水量丰富,分为溶洞水和岩溶裂隙水;溶洞水与地表水系联系较为密切,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受大气降水或地面径流补给岩溶裂隙水较发育,一般补充到溶洞中,受大气降水或地面径流补给隧道洞身涌水量见表5-2-2-1表2-2-2-1 隧道洞身涌水量及围岩富水程度分区名称Q0(m3/d)q0(m3/(m*d))围岩富水程度分级备注F1断层236.61 2.49 中等富水区地下水动力学法F2断层1524.74 6.93 强富水区降水入渗法DK234+145~+255灰岩段671.66 2.92 中等富水区降水入渗法F5断层800.97 5.93 强富水区降水入渗法F6.F7断层2335.37 4.53 中等富水区降水入渗法侵入接触带1200.35 2.00 中等富水区地下水动力学法侵入接触带2125.85 2.10 中等富水区地下水动力学法向斜核部2045.86 17.05 强富水区降水入渗法F8断层206.69 2.43 中等富水区地下水动力学法地下水侵蚀性:见表5-1-2-2。
表2-2-2-2地下水侵蚀一览表起始里程终止里程侵蚀类型环境作用等级DK231+280DK234+800 无侵蚀性DK234+800DK235+200二氧化碳H1DK235+200DK235+500 无侵蚀性DK235+500DK236+350二氧化碳H1DK236+350DK241+335 无侵蚀性(4)放射性评价隧道未发现放射性危害5)不良地质DK234+085~DK234+405为灰岩段,其地层边界均以断层切割,在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附近岩溶发育,存在溶洞,多充填黏土及角砾土,工程性质差,开挖易坍塌,对隧道围岩影响较大;在其他段落,由深孔钻探资料显示,在洞身标高处,仅在岩芯表面可见小的溶隙,揭示该标高处岩溶不发育DK234+300~DK236+150段右侧为采空区,距离线路最近距离为220m,包括两个煤矿的采空区,分别为纺车垅煤矿采空区与杨梅矿采空区这两个煤矿均为村办矿山,已经开采多年,目前仍在开采,其巷道的开采方向背离线路方向,开采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煤层,线路未经采空区,但其距离线路较近目前煤矿开采情况对线路影响较小6)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7)地 温本隧道不存在地温危害8)地应力隧道洞身DK232+435~DK232+590段、DK232+760~DK232+825段、DK232+920~DK233+125段、DK233+280~DK233+425段、DK233+875~DK233+960段、DK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