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平行板电容器中介质的受力分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39976719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平行板电容器中介质的受力分析引言: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受力问题,前人大多研究理想情况下平行板电容器的受力, 即通过改变电容的大小研究其受力情况本文的设想是把电介质放入平行板电容器中电 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一定会发生变化,必然产生电偶极子,电偶极子在电场中必定会受 力,一旦电偶极子受力就会发生位移变化, 那么必然存在做功问题,那么就可以从能量 角度去分析它的受力,进而得出的两个结果一定是相等的,本文通过例题去检验其确性1介质受力公式的推导(从宏观上理论推导)介质在进入平行板电容器的过程中(假设电量 Q不变),纵向电场使介质极化所做 之功转化为介质的极化能,这仍是电容器储能的一部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插入介质 后电容的静电能应不变,但是由电容器的能量公式 W=Q*Q/2C,当C增大时,能量却是 减少的,矛盾的出现说明我们一定忽略了某些相互作用的存在, 为了避开繁琐的力分析, 下面,我们将从能量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学方法导出平行板电容器中介质的受力的计算 公式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中部分地充入介质常数为E(p(m),r)(介质常数一般不仅是空 间r的函数,而且还是介质的质量密度 p(m)的函数)并且无自由电荷的介质,假设介质 沿X方向作一个无限小位移X,则电容器的储能变化为44EDdV -v1 2-E、;dV 式(1-1)2v1 _ _则 -Ddv E 1 EDdV 二―、 图1.1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 Q,宽为b,长为L,两级板间的距离为d,其中部分地冲入电介质常数为农的均匀电介质,一解:在介质内部,' ;=0则F内=0,所以介质所受到的力只出现在介质到真空的 过度层中,显然作用在极板上下界面的作用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在侧面上, 假定介电常数迅速而连续地从;降到;0,略去边缘效应后有: 百二E2二 ;dV - G' D]亠处、D - E2 ;dVV 2 v V V1= Dds亠广% dV E2 ;dV— E2 ;dV 式(1-2)S v 2 V V其中在无穷大界面的值为零,而介质中已设自由电荷密度为零对于介质给定的一个无限小位移 X°,相对于空间的一个固定体积来说,必有: "dV mX;ds 二- '■ *C^X^)dV 式(1-3)v S v则 八•「mA ,而 m mX0肿m £Pm2Erj V1 - 2-w6V-rJJ VV1 - 2-dvXMpE^— :?M Xo:,ML]dVM丿」一 2 CZ -f1 —Yx/ p 1 -f_ 2czE _ X0• ds -E2 dzdV=l[ X 0 Pm WEV<点Pm 丿Q J 厶v<点Pm)V ]2dV式(1-4)1_ 2A电量Q恒定当介质位移X0时,电场对介质作的功等于电容器储能的减少,即2 ;: ; 2 2 ;: ; 2 ■ ■- - I'兀心兀-EfMdVB电压U恒定电源所作之功一部分转化为电容器的储能,另一部分对介质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即有Udq - F ・X0 二-WUdq -F ・X0vSE2' (E2 [ )dV2 L I 2二 U dC - F ・Xo =Xo El OV' 2举例说明:例1如图所示由上面推导公式可知.XF =冷 E 1 2U dC -F ・X0 =X0 E ' dIV2i ;dV , E2 gdx dydzex 二-1 2 — c - o)dbex因为c总=cn+c真=卫d d名0(1- x)b Eob1 中佝—1x】式(1 6)式(1-5)E= cd ;Ob1 ;R -1 X 1… 2 Q 22 S2b 2 1 + (" — 1 )xbd exQ2 ;ob2d ( ^ - 1)1 r - 1 x(Ovxvl)当介质全充入电容器时,由于F = 0介质不再受横向作用力,这于上面公式推导公式一致的。

      例2 如图所示2 V 2 X图1.2U0C0a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在宽为b长为L,两板之间距离为a,电源电压恒为U0 其中部分地充入介电常数为均匀电介质,求电介质受到的力解:上面公式可得2 C i 2 0U2o dC 二 F -Xo —E2 exdx dydzCo 2 上XU 2 ob( ;r -1)Xo F _X .「2. ;ob(;r 一1) xU o F • X o U o Xo2aaF X 2 ;ob(;r -1) xF * X o - U o xo2a2 所以,F只能沿X正方向则有,F二U2a因为介质只能沿x方向运动,所以介质受到的合外力只能沿 x方向,即F.X 0p = q[)当偶极子处2用库仑定律求插入介质板后介质的受力公式(从微观角度出发)在电场中的电介质要受到电场作用而极化成偶极子(电偶极矩 于电容器中间的均匀场中,如图所示: L E •一 一一一 ol F - - -qE F = qE 十B =qL M =P E(A)在均匀电场中的一个偶极子图2.1-Eq(B)作用在偶极子上的力矩是 M二P E图2.2偶极子和电场方向成角度二,显然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取偶极子的中心为原点,故--,故有2F (- r)是一个和图面垂直的矢量,它的大小是M =*qsi nr 1 Eqsi nv - lqE si nr - pEs inr即式(2-1)偶极子在图(A)中的方位时,能量最低,把它转到任何其他位置都必须对它做功,现在计算一下,将偶极子从和电场平行的位置转到某角度 入所需要的 功,如图所示:(C)将偶极子的方位从和电场平行的方向转到图中所表示的方向所作的功是图2.3偶极子在图(a)中的方位时,能量最低,把它转到任何其他位置都必须对它做功,现在计算一下,将偶极子从和电场平行的位置转到某个角度 入 所需要的功,如图(c)所示。

      转过无穷小角度所需要的功是md,o因此,所做的总功是md— pEsinW - pE 1 -cos^o将偶极子反转把他倒个头这相当于,所需的功等于2PE偶极子在任何均匀电场中所受的净力,不论其取向如何,显然为零,不均匀的电场中, 作用在偶极子的两端的力一般不是正好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而是有一净力作用在 偶极子上当偶极子处于平行板电容器边缘区的不均匀电场中,如图( 3 )所示Erl/图2.4组成电极子的两点电荷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分别是 Er和Er l贝U作用于这个偶极子的力是 f = aE r i -aEr式(2-2)由于两点电荷间的距离远小于电介质的线度,故可用泰勒极数开为Erl : E r 「Er ly E r lz E r:x : y :z=E r l 八 E r因此,作用于这个电偶极子上的力是f = ql 八 E r = p ・ E r对于体积为Vd的电介质,所受的总作用力为F匕(dP八)EVd式中,表示在 d V体积内的电偶极矩 dp = pdv, p是电介质的极化强度矢量p=(; - i)E ;和分别表示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真空介电常数性均匀介质中是一定的将这些关系带入 F = V (dP W)E可得 F - ; 一 ;0 ]|dv E 4 ■ EdVl(A・B)=(A 八)B A C B) (B 八)A B C A)=2 E八E,于是上式可以写成为 式(2-3)利用矢量恒等式使A = B = E贝V有l E2F 冷一0 Vd ' E2dV这是电介质受力的一般表达式。

      在对称情况下,对所有偶极子所受力的力求合力,只有X方向的合力不为零,因此,上一式可改写为F =丄;-;0i? —dV2 % :X式(2-4)在电场强度均匀部分,空 =0F =0若这片电解质左手端远离边缘电场,而右手端均在均匀电场中则对 X的积分可写成2-E 左 dydzF =丄;-;o i? Vd2然而,右手端的电场是E右二-丛)?而左手端是巨左=0,于是可以得到.a其中a为两极间距离,b为极板宽度当电量Q—定时,由(〜;0 ;r)带入F=2 一0 bU02?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C因此从宏观上和微观上通过数学推倒都是一样的,能量的计算自动把一复杂问题以下子简化, 使对问题分析大大减少运算量,这样一来给 我们计算复杂问题带来了方便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理论的推导的正确性结论:通过对平行板电容器中电介质受力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受力确 实是通过电介质的受力来影响的 以后可以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平行板电容器中电介质受 力问题通过从能量的角度去分析, 这样大大简化了运算过程 但是因为本文是从数学的 角度去推导的,用大量的积分公式,求导公式, 有的公式存在假设条件,带有很强理论 性,没有通过实验去验证。

      参考文献[1] 郭硕鸿 . 《电动力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45.[2] E.M 珀塞尔•《电磁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72——373.[3] 大学物理编辑部 . 《电磁学专辑》 [M]. 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 .1988. 33.[4] 夏英齐,钱树高. “电容器储能变化和介质受力的问题” [J]. 《物理通报》 . 2000( 5 ) .14.[5] 张三慧. 《电磁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 45[6].[6] 赵凯华. 《电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0. 45.[7] 叶鹏, 黄遒本.“关于理想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过程的能量传输问题” [J]. 《大学物理》 2005. 24 ( 10) 57.[8] [ 美]费曼RP莱登,R B桑兹M费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M]王子辅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287-290.[9] 蔡圣善,朱耘,徐建军.《电动力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5.2 v 2 v。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