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因材施教.doc
6页浅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因材施教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更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面 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应从提高全民族 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奋斗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冇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1、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山于自身 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索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 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 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牛都能学 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木保证因此,要注意做到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 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 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 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2、 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一,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使全休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木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差生,转化差生首 先,要关心并鼓励差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差生,帮助他们尽快 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在差生时,我既注意给他们弥补知识的 不足,更注意给他们弥补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另外, 我还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差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最基本的 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 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第三,我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我首先防止优等生产生自 满情绪,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 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索 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 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冇关内容,适时选择富 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 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 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 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 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 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 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 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來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 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 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 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 变化、发展的观点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 度,独立思考、不畏怵I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 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 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 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 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2、 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 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牛敢于暴露自己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 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第一,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以提高学牛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牛获取知 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常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 我高度重视抓好两大措施:一是我们教师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 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如在乘法口诀教 学中,我以乘法的含义为依据,根据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从相同加数 连加的过程中概扌舌出乘法口诀,这样使学生明确乘法口诀的來源和每一句 乘法口诀所表达的意思二是要注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 知识时“想”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 主动适应,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如在“20以内进位加 法”的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看第一个加数想它的凑数”、“分第二个加数”、 “凑十”和“10加几”等计算步骤的展现,以此让学生主动发现20以内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第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止确的思维方法因此,我做到:1、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 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2、 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 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3、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 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四、切实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 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 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1、 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山于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 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 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2、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 的改进;学生可以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得主动,学 得成功3、 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相结合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冇些内容如几何初 步知识等我尝试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测量、作图、制作等 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