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折弯机操作及保养规程.doc
21页数控折弯机操作与保养规程 (适用于DA65W DA66T操作系统折弯机) 编制: 审核: 数控折弯机操作与保养规程1. 目的:规范员工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及人员安全,有效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2. 适用范围:金方圆,亚威220T和百超50T数控折弯机操作及维护保养工作3. 职责: 设备使用人员负责设备正确使用及日常保养,并记录日保养状况维保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月度及以上保养4. 内容:4.1 操作:4.1.1 开机前准备: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及各项安全特性,持证上岗并佩戴好劳保用品2. 开机前,操作人员应对上下模具,及机床前后及液压油位点检,确认设备完好,或将发现的异常及隐患处理完成后方可开机3. 操作前,检查和清理工作场地杂物及与产品无关物品4.1.2设备开关机: 1. 主令开关(主电源开关):在电气控制柜后侧,打至“ON”位置,机床总电源有电 2. 电源指示灯:主电源接通后此灯亮3. 油泵启动:按下绿色按钮可启动主电机和伺服电机,电机启动后灯亮4. 单步/调整转换开关:当开关打至“调整”,机床各轴处于调整状态5. 回程按钮:在机床折弯状态,按下此按钮,滑块强行回程6. 急停开关:按下,机床主电机和后挡料电源全被切断,顺时针方向转动急停开关可松开锁定。
7. 开机流程:首先将主电源开关打到“1”(ON)位置,此时电源指示灯亮,释放急停开关,起动油泵,然后将系统打手动方式,按系统操作面板上的起动键,此时Y轴,X轴及其它轴将回参考点,(Y轴是通过光栅尺检测到参考点,X轴及其它轴是通过接近开关检测到参考点,然后各轴回到系统设定位置),此时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机床可以编程操作8. 关机流程:停在下死点 —滑块移动到下死点 —关主电机— 电源开关打到“0”(off)位置4.1.3 模具的选择1.上模的选择u 上模的选择要依据折弯力的大小,模具的负荷不能超过极限,如果用户选择特殊模具,需特别注意,这些模具的负荷和正常的模具不一样要正确选择,防止折弯力超过上模的负荷极限,造成上模崩裂伤人u 上模的外形对工件能否折弯成型有很大影响,编程选择模具时,必须需要考虑模具的外形,在工件成型过程中是否干涉u 模具在编入数控系统模具库时,要将模具的外形尺寸编程准确,数控系统在自动计算折弯工序时,能准确计算出模具是否和工件干涉2.下模的选择u V型下模V的宽度必须根据材料的厚度t按下列公式来确定,一般公式为:t < 3mm ﻩﻩV =(6~8)×tt ≥ 3mmﻩﻩﻩV =(8~12)×t同样,可根据最小折弯宽度b和折弯件的圆角半径r的改变来合理科学地确定下模V的宽度。
u 在折弯过程中所产生的折弯力会聚集到工作台面上,同样也作用在模具上,所以模具承受的负荷不能超过极限5.1.1前面板元件介绍(适用于DA66T操作系统)急停按钮手轮:手动控制各轴的移动 (Y + 后挡料各轴)启动按钮停止按钮ﻩ主模式 / 导航按钮解释 5.1.2手动模式,参数解释下列参数为手动模式下,可使用的参数.1. 厚度:编辑板料的厚度2. 材料 1为冷板 2为铝 3镀锌板 4不锈钢板 5自定义板材 6自定义板材3. 折弯方式:选择所需的折弯方式,系统支持 4 种折弯方式4. 折弯长度:编程折弯的板材的长度 .5. Y 轴:针对某一角度编程或计算的 Y 轴值6. 速度转换点:Y 轴从快下速度转换为工进速度时的位置它在此被设为一个 Y 轴位置值编辑值为 Y轴位置高于折弯板料7. 平行度 左、右侧油缸 (Y1、Y2)之间的差值该参数为正值时,右侧油缸比左侧油缸要低;该参数为负值时,右侧油缸比左侧油缸要高一些设定的值在夹紧点以下有效8. 开口:由于折弯之后,上模和下模之间随之产生一定的间隙开口正值表示间隙开口在速度转换点上方,如果值为负,则说明间隙开口在速度转换点下方当用户想限制工件的处理时间时,可以设定一个较小的正值或负值。
9. 等待退让:如发生退让,需选择是否使 Y 轴等待直至完成退让操作0= 否 : 在退让时 ,Y 轴不等待退让到位 , 直接下来 ;1= 是 : 在退让时 ,Y 轴等待退让到位后 , 滑块才下来10. 上模:所选上模的名称 (ID), 在上模库中点击相关模具来选择或修改 .11. 下模:所选择下模的名称 (ID), 在下模库中点击选择或修改 .12. 退让:折弯过程中轴的退让距离,挡料在夹紧点时开始退让13. 速度:当前工步中轴的速度,速度可以编程为最大速度的百分比值5.1.3自动模式,参数解释:1,Y轴 根据图纸要求输入需求成型角度2. 回程 上滑块抬升高度(开口高度)3. 上模 模具库上模号码4. 下模 模具库下模号码5. 长度 所折板材长度6. 折弯号 折弯工步号7. 校正a1 Y1轴角度校正 a2 Y2轴角度校正8. X轴校正 当前折弯号X轴尺寸校正9. 更正DF 绕度补偿10. X轴 当前X轴尺寸11. 退让 后档料退让距离12. 工件数: 工件计数13. G校正a 所有工步折弯角度校正14. G校正 所有工步折弯尺寸校正5.1.4折弯方式 (适用于DA65w操作系统)手动模式的应用 手动模式页面是用户用的比较多的,也是比较实用的一个可以进行操作、调整的页面。
在此模式下可以进行工件的加工,也可以进行更换模具、挡料调整的操作 用户在需要加工零件是,首先查看加工零件的折弯图,再选择加工的方式 前面已经介绍过,机床在寻参考点动作完成以后,在该页面中会出现 Y xx.xx X xx.xx针对上图的一些信息,请选择合适的上下模,将这些信息录入数控系统相应的参数下所以这些参数都是可以独立编入1) 上模 UP: 从上模内存中选择相应的上模用于加工,只需输入上模的序号2) 下模 UN:从下模内存中选择相应的下模用于加工,只需输入下模的序号3) 材料 MA: 选择加工板料型(本例题中输入1)系统最多可以定义99种材料:1、低碳钢 2、铝 3、锌 4、不锈钢4) 厚度 TH: 加工板料厚度5) 长度 BL: 加工板料宽度6) 折弯方式 BM: 折弯方式a) 0=自由折弯 10=压平折弯b) 1=压底折弯 11=压平+压底折弯7) 校正 Cα=校正折弯角度:如设定90度,实际加工后测量值为92度,则校正值为-28) 角度 折弯角度(这里输入90)9) Y轴;速度转换点;卸压距离;压力;由系统自动计算(这里直接按回车键确认)10) X轴:后档指到下模中心的距离(这里输入合适的尺寸)11) 退让 折弯过程中后档料的退让距离(防止折弯时板料与后档料发生干涉)12) 回程 DY 折弯完成后,上模回程的高度。
13) 速度 S 折弯时的速度 卸荷速度 BS 卸荷行程中设定的滑块速度14) 保压时间 T 滑块在折弯点的保压时间 15)平行度 左、右侧油缸 (Y1、Y2)之间的差值该参数为正值时,右侧油缸比左侧油缸要低;该参数为负值时,右侧油缸比左侧油缸要高一些设定的值在夹紧点以下有效5.1.2模具更换流程(适用于 DA66T DA65W操作系统)拆卸模具1. 手动模式,踩脚踏开关将上滑块降至速度装换点2. 松开快速夹紧装置拆上模3. 将上滑块回程4. 松开下模取下下模3,4步骤可对调)安装模具1. 手动模具下输入模具号码回车确认,压力10T以下2. 装入下模具3. 踩脚踏开关调整上滑块至速度装换点2,3步骤可对调)4. 装入上模,夹紧快速夹紧装置5. 踩脚踏开关至下死点,紧固上模具5号机可在此步紧固下模具)6. 回程7. 踩脚踏开关至速度装换点调整下模具位置8. 踩脚踏开关至下死点,紧固下模具(折弯5,7号机下模座不同7,8两步可省略) 设备维保4.2.1 日常点检(一级保养) 每日生产前,使用人员必须及时进行日常点检并记录在点检表中数控折弯机操作与保养规程页码: 1 / 17床身周围干净无异物检查油表位置不低于2/3Y轴挡指滑块润滑良好X轴滑块丝杆润滑良好模具干净无异物上滑块运动部位润滑良好数控折弯机日常维护点检指导书4.2.2 周期保养(二、三级保养) 按如下步骤做好周期保养,并如实填写保养记录表NO.工作性质间隔工作内容 照片1.机床下台面清洁保证折弯精度季度对机床工作台面清洁,将上下模具拆除。
用布进行擦拭,无油污无黄袍如图所示为下模架表面清洁无油污,异物2.散热器清洁保证电器柜正常运行季度在断电状态下对配电箱排风扇清理一次,用气枪由内向外清除灰尘,保持散热状态好3.机床易松动部位紧固季度每季度对机床易松动部位进行检测如下图所示四个锁紧螺母需一一紧固4.每季度对X轴同步带检查季度机床长时间工作后,后挡料同步带有时会出现松弛现象,检查后紧固保持机床精度5.配电箱内部元器件紧固季度各部分螺丝紧固接线牢固6.运动部位加油季度加油位置如图,使用黄油枪对准加油点进行加油,直至丝杆或者导轨见润滑脂溢出时停止7.运动部位加油季度加油位置如图,使用黄油枪对准加油点进行加油,直至丝杆或者导轨见润滑脂溢出时停止8.测试机床接地良好年机床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9.每两年更换液压油及滤芯年旋下油箱底部放油口上的螺塞,排泄液压油清洗油箱通过加油口的空气过滤器重新注入新的液压油至油标2/3位置,并使滑块停在上死点位置上10.机身平面度测试年将水平仪放置于机床下工作台面,左中右三个位置,分别测平面度不高于0.08,前后平面度0.02.11.机床直线度测试年年度保养时测试折弯机直线度,将折弯样品3M放置与检验台上,用塞尺测试任意一米内的间隙值小于等于0.3mm/m注:在实施保养时,上一级保养应该包含下一级保养的内容。
如月度保养包含日常点检,年度包含月度、季度、日常点检等4.2 设备维保注意事项1) 设备在检修时应彻底关闭电源,落下总闸,防止设备意外运转及触电2) 在对设备进行维保时,应将设备标牌置于“维修”状态,以警示设备正在进行维保,禁止作业3) 设备在进行带电检查或维修时,应由双人制工作,由一人负责监管,以免出现意外可得到及时处理4) 维保时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机床上下模具之间5) 附表《设备日常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