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pdf
4页2010/05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 2009 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基础的政策举措,全面部署了 2010 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随后中央又以 2010 年 1 号文件的形式, 下发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在最近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又对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全面改善民生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统筹水平、 推进城乡融合,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收入 过万”后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 形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能够走在前列,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民收入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去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跃上万元新台阶,这是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充分体现,是长期以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的重大成果,也是这几年扎实推进 “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 总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成效。
可以说,“收入过万” 标志着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收入过万”基本同步于我省人均 GDP 超 6000 美元,也反映出我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是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发展进入了平稳增长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加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 资本、 技术替代土地、 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工农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激励机制, 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赵洪祝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领导要论HIZHENG时政SHIZHENG时政主持 / 吴坚 /8705474582010/05增强对农业的技术、 人才、 资本和体制支撑二是从就业结构来看, 随着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二、 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 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 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 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 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 提高农业生产者收入, 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 伴随着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 第二产业对就业者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实体化, 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这也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三是从城乡结构来看, 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农民社会流动将从农业劳动力大量 “就业外移” 转向农村人口大量 “居住外移” , 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定居城市的市民,平等共享城市的公共福利, 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 深入推进县城、 中心镇、 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 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城乡配套改革, 为产业集聚发展、 农民创业就业、 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 随着农村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格局初步形成,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城乡关系将呈现发展差距缩小、 协调水平提高的新趋势四是从阶层结构来看, 随着城乡创业者队伍不断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财产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 中等收入者群体将逐步呈现出加快成长的态势。
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农村家庭工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创业主体快速成长, 拥有投资创业性收入的农民群体将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农民来自土地、 住房和集体资产分配的财产性收入将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落户、转换身份,实现城乡社会流动的群体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同时, 随着城乡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低收入群体将呈现总体缩小的趋势, 但农业劳动者群体增收慢、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增收难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在 “收入过万”的条件下,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更加关注高平均数下掩盖着的不平衡性,更加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采取更加有效措施, 不断提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领导要论92010/05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五是从消费结构来看, 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城市化不断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农村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将迅速提高并逐步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 医疗保健等精神消费拓展。
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将促进城乡人员的沟通、城乡文明的渗透,缩小城乡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的差距这些结构性变化, 表明我省 “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缓解, 统筹城乡发展已经进入了 “全面推进城乡融合” 的新阶段各级党委、 政府要深刻认识我省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牢牢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 把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把不断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把继续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持久动力, 更加突出改革创新, 更加突出基层基础, 更加突出政府主导, 在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升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推动资源要素更多更快地向农业农村配置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牢牢把握全面提升统筹城乡 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顺势而为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 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
各地各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取得了 “三农” 工作的明显成效, 积累了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我们要深入总结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 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 努力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阶段, 继续保持走在前列的良好发展势头一要把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作为根本要求 “三农” 问题的实质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失衡,表现为工农差距、 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的扩大 “三农” 工作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城乡发展, 就是要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缩小工农差距、 城乡差距、 市民与农民差距,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中, 继续坚持把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着力点一方面, 要不断加大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力度, 推动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 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 使农业劳动者和农村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 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推动城市更多地吸纳农民进城就业, 促进农民转变成为稳定就业和长久居住的城市市民。
二要把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途径从一些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有利于降低城乡关系失衡程度,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 “三农” 问题今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 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这不仅为农民创业就业、落户城市提供了有效平台, 也为实现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提供了有效通道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以县域农村为载体,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既让留在农村的农民安居乐业, 又为推进城市化提供坚实支撑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 是统筹城乡发展、 解决 “三农” 问题、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走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道路一方面, 要加快县城、 中心镇、 中心村建设, 促进在城市创业就业农民尽快转化为市民; 另一方面, 要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促进留在农村的农民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三要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中心任务。
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之后,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始终是 “三农” 工作的重要着眼点 在不同发展阶段, 促进农民增收的方法和途径又各有不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面对更加复杂和繁重的 “三农” 工作, 仍然要坚持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中心任务,并根据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后的新形势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经验,积极探索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业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的有效途径要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实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快转变农民增收方式要加大政府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力度和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农业劳动者的保护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要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力度, 推行合作扶贫、 带动扶贫、 搬迁扶贫、 金融扶贫、科技扶贫、 职能扶贫等方式, 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还要通过建立健全职工最低工资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消费水平相挂钩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收入四要把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三农” 倾斜配置机制作为关键举措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 资源要素的配置容易倾向于高收益高回报的非农产业和城市区域。
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促进资源要素在工农之间、 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我省在前一阶段的统筹城乡发展中, 已经初步完成了公共资源配置在种类上对农村“补缺” 的任务, 正在逐步改变公共服务 “城多乡少” 的局面下一步, 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 “三农” 倾斜的配置机制一方面,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 将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农村, 加快改变公共服务 “城领导要论102010/05高乡低” 的状况, 促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和城乡融合; 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 引导资金、技术、 人才、 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二、 三产业加快发展五要把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省在前一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中, 已对就业、 教育、 卫生、 社保、 金融、 土地等体制作了大量有效的改革探索下一步, 我们要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 促进农民群众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公平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一方面, 要继续深化农地经营、 土地使用、 集体产权、 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内部的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 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 既要在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 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 城乡融合, 特别要以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 有序转变为市民为突破口, 在提供城市公共服务、 放宽城市户籍准入、 扩大住房保障覆盖、 实现养老保险转续、 置换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