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辽宁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焦**
  • 文档编号:92494131
  • 上传时间:2019-07-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辽宁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辽宁五龙山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五龙山旅游观光!  五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城区西北17公里处,总面积56.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8.5米关于五龙山的形成,有个感人的传说:古时,有五条龙立志要为民除害,与霸占此地的恶魔搏斗后来恶魔被诛,五龙也力尽战死,化成连锦的山岭,人们称之为五龙山,以示纪念从远处端详,五龙山也确似龙形那连绵的山体,起伏的山脊,像群龙在昂首向前;那嶙峋的峰峦,峻峭的岩壁,像群龙的铮铮傲骨若逢轻云出岫或烟云绕岗之时,那巍峨壮丽的山势,则更像群龙在腾空欲飞  五龙山为辽东名山,以雄、险、幽、奇、胜而著称,历来是旅游胜地日伪时曾建“国立公园”,半途而废半个多世纪的沉睡之后,经过全面修建的五龙山又焕发生机车近山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丽、有“辽东第一门”之称的公园大门大门高17.9米,宽27.9米,雕刻着有五条巨龙绕柱盘旋直上青云的图案,大门共用2100块花岗岩石,用以象征21世纪的开始大门一侧,有呈梯级排列的五潭碧水,名“五龙潭”,相传是当年五龙休息的地方,如今辟为游人垂钓的场所五潭之间有回廊曲折相连,并以木屋、水榭等点缀其间,与潭边青山相映成趣。

        一进大门,是平整宽阔的休闲广场,广场两侧依山势而建的四座爬山楼,碧瓦白墙,美观别致,供游人餐饮洗浴休闲娱乐游人至此,可在广场上骑马、坐桥、喂鸽子、坐马车,可在喷泉、石雕、孔雀灯附近观赏拍照,也可在树荫下垂钓、休息出广场上行百十米,可见14栋豪华典雅的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坪上这里绿树掩映,环境幽雅,有着田园诗一般的迷人风光,是避暑纳凉的理想去处这里也是电视剧《刘老根》的外景拍摄地,刘老根晨练撞树等不少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五龙山,自然风光清雅秀丽,人文景观历史悠远,早有佛、道两教来此结庐建场,佛爷洞、念佛石、礼拜石等,今日仍在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的灵峰寺,位于五龙山主峰南麓山腰处,取“头顶五龙,脚踏莲花”之势,当年香火旺盛,至今遗迹犹存2001年,在灵峰寺原址复建的灵峰禅寺,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阁五重大殿延伸建筑,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整座庙宇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其中尤以大雄宝殿最为雄伟壮观,气象庄严 藏经阁内还珍藏着释迦牟尼真身骨舍利  五龙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园”之称灵峰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布于山山岭岭之中。

      有的似观音端座,有的似龙吐天浆,有的似金蟾望月,有的似神龟前行;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猴子......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不禁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慨叹不已  五龙山是天然植物园,林木丰茂柞树、栗树、枫树、山核桃树等漫山遍野,天女木兰、大字香、红豆杉、鱼鳞松、紫杉、厚朴等珍贵树种在这里也不罕见春夏季节,林木繁茂如绿锦铺地,清溪飞瀑似长虹饮涧,景色极为清幽可爱待到秋风吹过,层林尽染,红叶如火,黄花点金,又是一番迷人景象即使在冬日,那苍龙负雪的憨态,更觉生动有趣  五龙山风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把现代与传统巧妙地融为一炉,把城市园林与自然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道亮丽风景,展开一幅秀美迷人的山水画卷  辽宁沈阳故宫导游词介绍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

      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

      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现在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

      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特别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朋友,我们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希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辽宁沈阳昭陵导游词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沈阳清昭陵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很高兴,下面我将和大家游览沈阳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00年的文明历史、2300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  那么,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败,明军涣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于是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出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民起义军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巩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胜利果实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从此,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年的漫长序幕  (陵主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皇太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陈满族皇太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著名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是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最好的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