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据库资料-科普知识.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40935411
  • 上传时间:2023-07-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7.5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稻概述一. 水稻的起源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禾本科稻属Oryza L.,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俗称大米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 起源、演化与传播 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世界上栽培稻有两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又称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 Steud.前者普遍分布于全球各稻区,后者现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是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多年生宿根性的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W.Grlffith.,二者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同属AA染色体组,可以杂交结实国内外文献关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有种种说法主张起源于印度的,有H.И.瓦维洛夫、K.雷米(Ramiah)及R.L.M.戈斯(Ghose)、松尾孝岭等主张起源于中国的有德堪多(de Condo11e)、R.J.罗舍维兹(Rosche vjez)、T.K.沃尔夫(Wblf)等。

      主张起源于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萨姆邦,尼泊尔,缅甸北部,老挝和中国西南部的学者日益增多,有I.H.伯基尔(Burkill)、张德慈、渡部忠世等人中川原捷洋还采用酯酶同功酶电泳分析法,研究各地区水稻品种同功酶的基因型,支持了上述观点丁颖认为中国的普通栽培稻,是由中国的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从喜马拉雅山麓的栽培稻发源地向南传播,经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菲律宾等岛屿,演化为籼稻;北路进入中国黄河流域,演化为梗稻,约在公元前300年传到日本中国是普通栽培稻种的起源地之一的依据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中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在东起台湾省,西至云南省南部;南起海南省南端,北至北回归线以北的湖南、江西等省,均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其次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稻谷、稻米或茎叶遗存的有30余处最早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及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距今都在7000年左右比印度发现的炭化稻谷的年代早另外,中国是、粳稻分化发源地之一,从云贵高原水稻的垂直分布,可明显看出籼、粳稻的演替现象云南省海拔在1750米以下为籼稻地带,1750~2000米之间为籼粳稻过渡地带,2000米以上为籼稻地带。

      因此也有人认为栽培稻可能起源于中国的云南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二、 水稻的栽培史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

      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三、 水稻的分布全世界稻谷收获面积约1.45亿公顷,各大洲都有稻的栽培,以亚洲为最色占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据1984年统计,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317.8万公顷,印度4280万公顷,盂加拉国1050万公顷,印度尼西亚970万公顷,泰国970万公顷以上亚洲5大产稻国,占世界稻谷收获面积的70%以上此外,美洲约占4%,非洲约占3%,欧洲与大洋洲各占1%以下在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稻的栽培因地而异其中有灌溉水源的计7700万公顷,望天田(雨养田)3300万公顷,旱地1900万公顷,海涂湿地500万公顷中国稻区辽阔,南自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北部,东至台湾省,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如东南沿海的潮田,高至西南云贵高原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都有栽培。

      但主要稻区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并以栽培籼稻为主,而在此线以北则以粳稻为主在此线以南,太湖流域多种粳稻,云贵高原海拔较高之处亦种粳稻台湾省籼、粳稻约各占一半糯稻各地都有,有粳糯(又名大糯)与籼糯(又名小糯)之别,而以粳糯为主自长江流域双季连作稻兴起之后,多以早籼与晚粳搭配,所以粳稻在长江流域各地有所增加按省统计,除青海省外,其余各省均有水稻栽培其中,种植面积在400万公顷以上的有湖南和广东两省,330万公顷以上的有四川和江西两省,250万公顷以上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和江苏省,200万公顷以上的有浙江、安徽两省,150万公顷以上的有福建省品种介绍一、 品种类型1.籼稻 从形态特征上来看,籼稻的茎秆柔软,叶色淡绿,叶片茸毛多、粗糙;分蘖力较强且多数偏散生;谷粒细长至椭圆形都有从生理特性上来看,籼稻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籽粒比较容易脱粒,谷粒或米粒在1%的石炭酸溶液中浸渍12小时,一般可染成褐色至黑色;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胶稠度较硬   2.粳稻 粳稻因为许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上明显有别于籼稻,并与籼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成为亚种,如杂交籼稻在秋季制种时若串入了粳稻花粉,则杂种第一代(F1)会出现许多不育的“大青棵”。

      粳稻的茎秆坚韧,株型较束,分蘖力偏弱;叶片较窄,色泽浓绿,叶片茸毛少;谷粒形状短圆而厚 从生理特性上看,粳稻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籽粒不易脱粒,谷粒或米粒在1%的石炭酸溶液中浸渍不会被染色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软  3.早稻 从纬度上看,我国的水稻南起海南三亚(北纬18°),北至黑龙江黑河(北纬52°),如此广泛的纬度分布,造成水稻对温度和光照反应的多样性变异早稻的感光性极弱或不感光,只要温度条件满足其生长发育,无论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均能完成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换华南及长江流域稻区双季稻中的第一季以及华北、东北和西北高纬度的一季粳稻都属于早稻由于早稻的生育期较短,成熟季节较早,在长江以南稻区既可作双季早稻种植,又可做双季晚稻种植,早、中熟品种还可以“早翻早”,即早稻收获后又再播种、移栽  4.晚稻 晚稻对日照长度极为敏感,无论早播或迟播,都要经9~10月份秋季短日照条件的诱导才能抽穗原来的华南和华中一带的单季和连作晚籼或晚粳的地方品种,都属于晚稻现代改良品种中,许多晚稻品种的感光性被削弱由于晚稻的成熟灌浆期正值晚秋,昼夜温差较大,稻米品质比较优良  5.中稻 一般在早秋季节成熟,生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

      多数中粳品种具有中等的感光性,播种至抽穗日数因地区和播期不同而变化较大,遇短日高温天气,生育期缩短中籼品种的感光性比中粳弱,播种至抽穗日数变化较小而相对稳定,因而品种的适应范围较广,华南稻区的迟熟早籼引至长江流域稻区可以作中稻种植  6.秥稻(非糯性) 是相对于糯稻而言的,米粒的胚乳中含有较多直链淀粉的水稻类型秥稻的米饭粘性较弱,其中粳稻的粘性强于籼稻大多数秥稻的胚乳中含有15%~30%的直链淀粉和70%~80%的支链淀粉,而糯稻中则只有支链淀粉,不含或很少含直链淀粉(<2%)籼稻、粳稻都有秥稻和糯稻之分,粳型秥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为12%~20%,籼型秥稻一般为14%~30%秥稻米粒因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煮出的米饭质地干、胀性大,饭粒不易粘结成团直链淀粉含量过高的秥稻米,食用口感往往不好,超过25%时,米饭的口感差秥稻的米粒多为半透明状,遇1%的碘—碘化钾溶液,因吸碘量较多而呈蓝紫色反应  7.糯稻 是由秥稻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的变异类型,其胚乳的糯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糯稻和秥稻在农艺形态性状上无明显差异籼稻和粳稻、早稻和晚稻都有糯性的变异,一般粳糯的粘性强于籼糯糯米未干时呈半透明状,干燥后呈乳白色。

      糯米的胶稠度极软,米的胀性小,煮出的米饭粘结成团糯米胚乳遇l%碘—碘化钾溶液仅呈红褐色反应  8.软米 是米饭质地介于枯米和糯米之间的一种类型籼稻和粳稻都有软米型的品种软米型品种在农艺形态上与秥稻和糯稻也没有区别,一般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 (2%~12%),胚乳呈蜡质状,煮出的米饭质地软滑爽口,冷后不变硬、不回生,食用时冷热皆宜  9.陆稻 陆稻是适应于缺乏淹水条件下生长的生态变异类型,又称早稻陆稻和水稻在形态、生理、生态上的差异,一般在缺水状况下表现出来陆稻叶色较淡;叶片较宽,谷壳较厚陆稻品种可以在水田种植,而水稻品种一般不太适于在旱地种植陆稻种子吸水力强,在15℃的低温下发芽较水稻快,幼苗对氯酸钾的抗毒力较强,根系发达且分布较深,维管束和导管较大,吸水力强,蒸腾量小,故而耐旱能力较强除了上述各种气候、季节等生态型的变异外,还有许多从育种或稻米用途等方面的区别  10.常规稻 栽培稻是自花授粉的作物,经过上万年的演化适应了自交繁衍后代而不至于衰退我国所征集的栽培稻地方品种资源绝大多数都是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纯合体常规稻的基因型是纯合的,其子代性状与上代相同,因此它不需要年年制种,只要做好防杂保纯工作,就可以连年种植。

        11.杂交稻 由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水稻品种间相互杂交所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子1代构成杂交稻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个体间的遗传型相同,因而群体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可作为生产用种杂交稻子2代,因子1代基因型的杂合性而产生性状分离,生长不整齐,优势减退,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故子2代一般不能继续作种子使用,所以杂交稻需要每年制种杂交稻子1代种子的生产途径有三系法、二系法和化杀法  12.再生稻 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料和温度等环境条件下,使之萌发出再生蘖,并进而抽穗、开花、成熟的一茬水稻水稻的每一叶腋间都有 1个腋芽腋芽是休眠还是萌发而形成分蘖乃至成穗,与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当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后,腋芽不再萌发成蘖而处于休眠状态水稻的再生力在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利用杂交稻割茬再生  13.直播稻 是一种直接播种而不经过移栽的栽培方式,具有省工、省水等优点进行直播栽培的水稻,在根系生长、分蘖生长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并非所有移栽水稻的品种都适合用作直播稻栽培直播稻的特殊要求是根系要扎得深而广,高抗倒伏,分蘖节位低但不要多,即分蘖穗不求多但求大,不易落粒,以便适应机械收获。

        14.香(米)稻 指稻米具有香味的品种多数香稻品种植株各部分器官能散发出香气由于香稻米在蒸煮时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籼稻和粳稻、秥稻和糯稻都有带香味的品种 二、 主要优良品种(分粳稻、籼稻和杂交稻三种介绍)粳稻品种  黄壳早廿日  江苏省江阴县农民唐宝铭从地方种早十日中选出1952年后进行试验推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