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597153527
  • 上传时间:2025-0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9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Summary: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的传承,更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Keys:伟大建党精神;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在新时期,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对马克思的劳动观有正确认识,视劳动为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的行为一、课程的整合:在学校德育课程中融入党的建设元素在实践中,高校德育工作的课程整合是重要环节教师需设计一套综合性课程,在教授劳动技能的同时,深度发掘和展示党的奋斗历程中与劳动相关的精神例如,《红色劳动史》课程可以展示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如何依靠劳动群众、发动劳动运动,并进行有益探索;“工匠精神与党的奋斗历程”课程,则可将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与党的奋斗精神相融合,通过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劳模的事迹,凸显这些精神[1]。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有效途径,我们选择王进喜、时传祥等党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劳模和典型人物,详细介绍他们的劳动经历、思想变化和杰出贡献,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劳动的伟大价值和党的奋斗精神这些实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白劳动不仅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民族富强的基石二、实践体验:以“红色实践”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体验是增强大学生对建党精神理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职业教育中,应积极开展“红色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劳动价值野外参观是有效方法,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和劳模纪念馆等地,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英雄事迹,体验劳动生活[2]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直接体会到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同时,志愿者工作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中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将党建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锻炼劳动能力,又能培养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体验中,学生对建党精神、劳动教育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三、师资培养:将建党精神融入学校德育在建党精神和劳动教育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起着桥梁作用。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涵盖党的历史和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又要包括其理论依据、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心理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建党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把握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将二者更好地结合于教学实践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外,也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实习和创新活动通过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让教师交流将建党精神融入学校的实际体会,探索所遇问题并提出对策[3]这样的交流既能促进师生互相学习,又能激发创造性思维,提升教学方式与技能此外,可邀请在建党精神和劳动教育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授课,为教师提供更专业化、更前沿的理论支撑和实际体验同时,职业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情感教育,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以身作则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将建党精神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用自身行为感染、激发学生四、文化渗透:构建红色劳动文化的环境在德育工作中,加强红色劳动文化渗透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方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抓住校园文化建设机遇,努力营造浓郁的红色劳动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高等职业教育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党的建设和劳模的先进事迹校园广播可定期播出劳模事迹、党史等内容;宣传栏可刊登劳模形象、人物介绍等;网络可发布相关文章、视频等同时,德育工作要注重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注意此外,职业学校可邀请老党员、劳模等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和体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建党精神和劳动教育其次,高等职业学校应定期开展以“建党”为主题的劳动技能竞赛和艺术创作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在竞赛中充分展示才能例如,开展以“劳动成就幸福人生”为主题的摄影大赛,让学生用相机记录劳动中的快乐;组织“劳动是最光荣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劳动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同时,学校日常生活中也可将建党精神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如,设置“劳动日”“劳动周”,让学生参与学校卫生、绿化等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等生产一线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增强对党的建设和劳动教育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五、评估机制的革新: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学校德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对德育工作实施效果的检验。

      为达到此目的,需建立多元化评估机制首先要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成绩纳入全面素质考核主要考核劳动技能的掌握、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档案,跟踪其发展历程档案应包含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果、实践经验和心得等内容通过定期评价与反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职业学校应制定激励措施,对在劳动教育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六、家校合作:构建建党精神与劳动教育的联动机制家校合作是促进建党精神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积极地与父母建立紧密的关系,积极地参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将建党精神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传递给父母,让父母重视对子女的劳动习惯和奋斗精神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劳动日”等方式,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参加家务劳动或社区服务,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让学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同时,也可以组织“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到学校来,讲述自己的劳动经历,讲述自己的奋斗经历,给学生们树立更加生动、贴近生活的榜样家校合作,既可形成教育合力,又可使父母对学校的教育思想、方法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对学校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

      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建党精神和劳动教育,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束语经过深入探讨将伟大的建党精神与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战略,我们认为这种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和不懈奋斗的精神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整合战略,将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到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做出贡献Reference:[1] 李倩,潘路."知情意行"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新探[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 25(2):10-16.[2] 焦旭阳.劳动教育的时代印记——写在建党百年与立新建校百年之际[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7):12-13.[3] 张青山.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1, 015(003):3-8.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