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汇编.docx
12页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 转载]2022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 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我想我是幸运的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22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
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 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 到,处处隔靴搔痒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 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这节课下来,学生对通感、炼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学生不仅轻松,而且学有所得也正因此,在最后专家点评时王娅老师对这点给予了肯定教材只是载体,真正想学生所需,授学生以“渔”才是目的。
一招要领——多读 日常教学中,我会因声音不美而羞于读,会因急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懒于读 而这次比赛几乎每堂课都有朗朗书声,每一次听台上师生读书都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交谈此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贾会彬老师教《小狗包弟》时,有一个很精彩的环节,即学生和老师交替读第一段品味语言,尤其是教师的范背,感情把握到位,惨烈而温情的气氛在他的诵读声中被成功营造徐群老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声音浑厚,范读原文和一次范背《最后一次演讲》震撼人心,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创设的月下荷塘优雅宁谧的意境让全场众多老师陶醉读书声与讨论声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批主角——学生 课堂,要的是老师一个人的精彩还是学生的热情?答案不言而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荷塘月色》一课在内容上我无法突破时,我想到的是教学策略的调整用一个问题统领一段内容,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参赛课中这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三名开封赵红颜老师执教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力,其精彩几乎盖过老师,师生表现相得益彰,非常动人日常教学若能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最佳状态,激励发散式思维,往往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
一点注意——点评方式多样化 从古至今,我最佩服的老师是孔子,因为孔子最懂因材施教,最擅长精准评价所以,我特意留心了此次比赛过程中教师的点评语言大凡遇到千篇一律说“不错”“很好”“请坐”,或者不置可否的点评,学生的反应会很冷淡,以至于课堂气氛陷入尴尬而有些点评就让人感觉很温暖比如欣赏性点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少年情怀总是诗”“你的积累很丰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比如补充式点评,不仅可以显示老师的博学多才,有亲和力,也可以让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让师生的互动成就课堂的精彩 两个误区 通过参赛,我个人认为少数参赛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也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多媒体运用的误区过多的图片、音乐对课堂的充斥,会大大冲淡了语言的文学味道 第二,合作探究的误区少数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领会其实质比如,学生讨论时,教师缺场或蜻蜓点水地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呈现随意性《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 “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
个人一直认为,优质课不应该是“作秀课”,它应该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何为美?美学上的解释就两个字——和谐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自然流畅,和谐融洽,我想这该是课堂的本真状态吧 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期待和诸位老师商榷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 “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
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 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
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 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2、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谁愿意把你对月光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 泻、浮、洗、画。
明确: 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流在荷塘,流在心上 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