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建筑及其外环境中雕塑应用解析范文.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08648913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2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建筑及其外环境中雕塑应用解析范文 辽南地区古建筑中,仅清泉寺一处就有佛像三十余座,室外环境中的雕塑十余座参与建筑建造的雕塑更是不胜枚举可见传统建筑是雕塑的重要载体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得雕塑等造型艺术也具有独到的风格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家们广泛地吸纳多种艺术形式,将彩绘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到雕塑中,使得雕塑成为多种艺术形式综合性艺术的载体雕刻艺术在传统建筑中,无论是在建筑单体造型,或室外环境营造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真的可以说,一座古建筑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工艺精美的雕塑作品 1.传统建筑雕塑的类型 中国古代雕塑从雕刻内容上主要分为陵墓雕塑与宗教类雕塑,宗教类雕塑中以佛教雕塑居多,如观音阁、法华寺等佛教建筑群中的观音像除此之外,衡山书院的孔子像等人物类的偶像雕塑和复原生活场景的世俗雕塑也较为常见从雕塑深度上古代雕塑也可分为浮雕、半浮雕、立体雕塑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雕塑根据所在的位置及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位于台阶前的汉白玉浮雕 2.装饰雕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探讨 雕塑在传统建筑空间环境限定、营造及单体建造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雕塑的位置不同与建筑的构造特点,将雕塑与建筑之间总结为如下几种关系(见表1)。

      第一种雕塑是具有宗教崇拜属性的偶像雕塑,如各种宗教建筑群中的佛像、神像等通常可以成为整个建筑群的主题与灵魂如天后宫中的天后娘娘像、关帝庙中的关帝像整个建筑群便以偶像命名,也是因为偶像的存在而使建筑群有了超越物质文明的精神含义第二种类型为建筑外环境中限定空间的主题雕塑,如衡山书院中的孔子像,佛寺中的铜质宝塔等这种类型的雕塑通常为独立雕塑,具有限定室外空间的作用,是一定范围内的视觉焦点第三种关系是雕塑作为一种建筑的附属装饰物出现在建筑中;如位于屋顶的螭吻、走兽等这类雕塑并不是建筑物的必须构件,而是其装饰建筑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屋脊的走兽具有限定传统建筑的等级的作用;螭吻传说为龙的第四子,可以吐水,起初为较为具象的龙的雕像,后来才抽象为具有背上插剑的'龙的象征意义的圆形的符号,具有保护建筑边角的功能性作用,同时具有镇宅、免火灾的寓意盘龙柱等在封建社会则是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限制,不可以随意使用第四种关系是雕塑作为建筑构件存在的,如望柱、雀替、栏杆、花窗等这类雕塑在建筑中既担负着建筑构件的功能性作用,又具有雕塑精致美观的特性,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成果在具有制式限制的封建社会,通过这类雕塑的精致品质,完全可以衡量一栋建筑的品质。

      通过对雕塑与建筑位置关系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精致雕塑或是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建筑构造部件,或作为重要的建筑装饰部件,正是这些精美的建筑构件成就了中国的传统建筑之美;这些精美的雕塑有些可以作为整个宗教建筑群的主题,有些或许仅仅是室外空间的一处点缀,正是这些雕塑,赋予了中国传统建筑群超越物质的精神文明,赋予了它们可以跨越历史时间的长河,可以历久弥新、永久传承的意境之美 3.辽南古代雕塑的材料运用 中国古代雕塑材料以砖、石、木居多,陶、泥塑、金属等材料也有较多应用古雕塑材料的选择受当时的工艺水平所限制,也与雕塑所处的位置有重要关系例如位于屋顶上的螭吻、小兽等雕塑多与屋面材质相同,为烧制的砖材精致的屋面装饰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古建筑室外栏杆上的雕塑及具有守院镇宅、趋福避祸作用的***子、青龙、白虎神兽雕塑,由于位于室外,饱受风吹日晒,人为等外力损害,多采用耐风化、耐磨损的石材雕刻而作为建筑重要组成部件的雕窗、雕梁、雀替等工艺精美的建筑构件则以木质为主灵动的砖雕,淳朴的石雕,精致的木雕,在传统建筑造型中处处绽放异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建筑均会不同程度老化损毁或外力破坏。

      人们对于传统建筑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其文化价值的不断开掘,对古建展开一系列的修复与重建随之而来的,许多现代工艺雕塑也在现今的古建筑群中不断出现现代雕塑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明显,现代雕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雕塑与建筑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形成了传统建筑的形态特征这四种建筑雕塑的类型以及五种常见的雕塑材料是我们研究传统建筑雕塑的根底,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对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复兴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