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引文规范.doc
21页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引文规范2015年5月修订引文规范是关于文献引用内容、引文标注及著录的规则及要求一、引文、注释与抄袭(一)引文引文(citations)也叫参考文献(bibliographic references),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或参考的的有关文献资料,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二)引文类型一种是只列出某一著作(原著)中引用的各种著作及论文(称为引文)的题名、作者等,不标注引文在原著中的出处、页码,这实际上是参考书目,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借鉴或参考;另一种则是既列出题名、作者等,又列出出处、页码,有的工具书称之为引书引得,有的称为文献注释、文献引文注释、文献引证注释等,这实际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引文三)引文的作用 由于标引参考文献显示了引用者与被引参考文献的关系,M.Weinstock将其归纳了15种类型:1)对该项研究的开拓者表示尊重;2)对研究成果中有关系的著作给以荣誉;3)确认或核对所采用的方法及仪器;4)提供有关该项研究的背景材料;5)对自己已发表的著作予以更正;6)对别人已发表的著作予以更正;7)对已发表的有关著作进行评价;8)为自己的观点寻求充分的论证;9)提供研究者现有的著作;10)对未被传播、很少被引证的文献提供导引;11)鉴定所使用的数据或原理;12)提供原始资料中某个观点或概念的讨论情况;13)提供原始资料中的起因人物的某个概念或术语;14)承认他人的作品或观点;15)对他人的优先权提出争议。
1、有助于传承研究成果,是科学继承性在论文中的具体体现,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一个参照系,反映论著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继承性,所有的科研成果几乎均是研究者对前人工作的继续和扩展,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凭空创造我们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类的研究成果,通过学者间的相互引用得以代代相传通过引文,可以帮助确定知识或科学的结构,反映学科的渗透情况,可以知道前人、他人进行过什么样的研究,取得何种成效,有哪些定义、定理等,从而使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研究成果能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参考文献侧面地反映了作者论文的观点的形成 科学研究具有继承性,在科研中,知识是具有明显的积累性、继承性的现时的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新的学科或新的技术,都是在原有学科或技术的基础上分化、衍生、发展出来的这种积累、分化、衍生、发展过程,就是知识的转移过程参考文献的标引提供了了解这种转移的痕迹因此,每个作者递交的科研成果论文,其观点都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和发展论文的作者从选题论证、调查研究,到撰写论经验和教训,反映了不同时期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平,查阅文献可以了解历史和现状,知道哪些科学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哪些是认同的观点,哪些是自己持不同看法的观点,哪些自己认同与不认同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己的观点,从而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起论文中提出的是新的论点,但是众多论据中却包着前人和他人的已有成果。
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产生,其作者从最初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论证、实验研究、到论证所用的公式、定理、数据及最后结论的得出,均需要收集大量的文献据业内人士统计,成果论文,从文献中能获得90%的知识,独创部分往往到10%考证论文观点是否有价值这点很重要,论文的写作目的只有一个:发展前人已开创的研究因此,论文作者必须通过列出参考文献,标明些是前人的观点、成果,这样作者论文的观点是否理、有价值,便一目了然将那些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观点发生知识转移的文献列出来,是著作权的有关法律、法规所明确规定了的,也是科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示同时,把论著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也是避免抄袭之嫌的方法2、有助于评估学术水平,为论文评价提供了依据,反映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在一定程度可以体现出作者对某一学术领域认识的深度,也可以反映出作者对所研究领域总体掌握的程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参考文献是佐证作者观点不可缺少的资料作者运用大量的理论依据,便是前人经过反复实践,在公开书刊上发表的就连实验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在前人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反之,如果有认为研究成果,仅是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没有涉前人的研究成果,只要稍加思考,这种观点便会成笑料。
没有比较、鉴别,即使你的成果被实践证明有效的,但是你怎能知道你的观点是最新、有价值呢?闭门造车的“成果”,或许前人在10年前,或更长时间早已做了的继承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快发展的真谛研究成果也好,成果论文也好,只要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是从前人研究中发展而来的,然作者的研究论文有前人之举,那么参考文献对用他人的成果给予清楚标注,说明作者论述有广博的科学依据,所得结论真实可信,是极有必要的参文献是作者成果论证、说明发展的有力佐证文献的引用量反映了作者对该学科知识领域发展动态的信息拥有量和对研究课题了解的深度广度,能反映出作者论文观点是否有价值,论据是实、有说服力,论文引证是否贴切因此文后参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是对论文的论点、论述给予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由于引文能够“把全部科学论文编织成一个统一的网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引文是学者付给同行的硬币工资”(加菲尔德语)通过阅读引文,往往可以窥见一篇论文或一本专著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统计和分析引文,则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评价被引用论文、刊载被引论文期刊以及学者、学者群体的影响程度和水平一般说来,如果引文是按照引文规范引用的话,那么论著被引次数和被引率越高,其学术影响力就越大,这在基础研究、宏观、中观研究中更能体现这一点。
当然,在利用引文数据来进行科学评价时,一定要小心,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线索来理解,要理解整个领域,要看它属于哪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引文行为差异不同何况还有伪引、自引、负面引用、中性引用等问题引文数据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专家进行评价,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不能说明一切,只能与专家评价互补,因此对引文索引的评价作用一定要有恰如其分的认识,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它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著作、期刊、资料等确定期刊学术价值的依据之一就是所发论文的被转载、引用和索引率这些数据的得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考文献的信息提供参考文献从一个侧面反映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根据文中所列的参考文献的广度及水平层次可以判断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研究工作中,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仅是研究者埋头苦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能广泛搜集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把握研究的前沿,找准研究的突破口,这些均可从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因此,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为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3、有助于读者、编辑查核文献,具有提供依据、分享研究成果、重复利用和可检索等重要功能作者在其撰写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是为了注明引用他人的研究方法、参照数据及标准等,为作者提供查阅、佐证的线索。
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研究的过程可以验证只要具备相同的条件,就能得出相应的结果读者可以根据引文检验研究过程,编者可以通过引文核实论点、论据等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引文可以收集到继续研究该主题的一批相关资料参考文献是读者溯本求源的最好道路著录参考文献最根本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准确查找到著者参考引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还可以为读者检索相关文献提供便利,通过参考文献检索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是检索文献的方法之一,著录参考文献能起到索引作用,方便读者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此外,还能使读者在阅读论文之余,同时获得一些需要的相关文献信息如某个读者,对某篇文章的见解、观点等感兴趣或有异议时,可根据该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去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文献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满足自己的需求,避免盲目地寻找,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参考文献的题名,当结合被引用的观点一起研读时,对读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引和提示作用参考文献能开拓视野,促进新选题成熟读者阅读某论文参考文献时,作者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该选题第一层参考文献所涉及的知识面,当读者打开该层论文或书稿时,该层的论文或书稿中的参考文献又为你打开了第二层选题的信息资料,如此往下一层一层的参考文献,带给读者的不单纯是文章的本身,而是该课题研究的知识的海洋,那里有众家之言,各阶段的研究成果。
有层层阅读参考文献经历的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读来思路顿觉开阔,思维火花飞溅,新的观点或研究会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成熟恰当、合理引用文献,不但避免了重复劳动,而且为论文新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更有权威性的、更及时的、更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因此,正确引用文献,对保证论文质量、继承文献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4、有助于节约正文篇幅学术论著讲究内容简洁、文笔流畅正文中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文字一律分解出来,既可以保证文气的连贯,文意的明了,又可以压缩正文字数5、有助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文献计量学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文献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引文分析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问通过对引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各种文献集合以及与文献交流有关的各种集合特征和集合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是引文索引四)引文索引 所谓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是一种以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为基础的文献索引,即它以被引用文献即引文为标目,其下列出引用过该文献的全部文献(来源文献)的检索工具它不同于从作者、题名等为标目而编制的索引,除了一般查询外,它能提供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一篇具体的被引论文,可以检索到同领域的不同时期的各种论文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引文索引是美国学者谢泼德(Shepard)于1873年创办的《谢泼德引文》(Shepard’s Citation)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Garfield)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他所领导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3年创办了《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1973年、1978年又分别创办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A&HCI,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分别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作者为什么要引文呢? 归誉与起源、提供证据和说明、提供背景阅读资料、评价或更正以前的观点五)影响文献被引的因素 1、文献发表的时间一般说来,各学科文献平均发表两年后达到引用高峰,但各学科文献的引用高峰是不同的。
计算机科学文献越新,越可能被引,而史学文献越是原始、经典,越可能被引文献发表时间不一,被引的多寡亦不一2、文献发表的语种对中国作者而言,一般中文文献被引较高,英文、俄文、日文次之,其他外文小语种被引机会更少3、文献的发行量文献发行量越大,分布地域越广,越有可能被引,反之亦然4、文献的可获性据索普(M Soper)研究指出,作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是个人获得、收藏的文献,小部分是本部门和就近图书馆的资料,而其他城市和国家的资料所占的比例甚小这说明作者选用参考文献以方便为准则,引文并不一定是最好的5、文献被报道、评价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