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课时1.docx
18页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 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目标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2.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一、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及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高原、平原、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判断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是不利的 ×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探究点一 地理条件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下面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越条件?答案 土地资源辽阔,土壤肥沃;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机械工业发达,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2.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答案 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3.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答案 劣势主要表现为:(1)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2)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优势主要表现为:(1)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2)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3)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有利雨热同季不利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地形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地势平坦;周围山地环绕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牧业高原—畜牧业土壤、水源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拓展延伸]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所示:(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农作物一年三熟,东北农作物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坡度<25°地区可适当开垦梯田;山地适于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美国工业发展使农业规模化提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决定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时间及时人口人口数量和密度决定人均耕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高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海水稻成功培育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对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影响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3题。
①年均温-3.6 ℃年降水量355mm②年均温4.9 ℃年降水量881mm③年均温6.8 ℃年降水量361mm④年均温-0.4 ℃年降水量630mm⑤年均温3.6 ℃年降水量523mm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C.Ⅲ—③ D.Ⅳ—④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A.纬度 B.地形C.海陆位置 D.季风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答案 1.D 2.A 3.D解析 第1题,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故对应Ⅰ或Ⅴ,又因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②地年降水量为881 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第2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第3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探究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读图,分别描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答案 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别,原因是什么?答案 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因为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集,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发展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4.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案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农业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主要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热条件配合好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读“我国东北地区相关信息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5.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地中a地的单产最高答案 4.C 5.C解析 第4题,结合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及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两地的降水量均低于400 mm,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5题,由图可知,a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观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等支持。
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反对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沙砾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沙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不利气候条件答案 (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2)沙砾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沙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减少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
4)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解析 (1)结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材料二,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即可2)沙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昼夜温差,同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当地的水分条件3)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4)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读“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