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docx
5页“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徐阳萍【Summary】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有效性问题,这样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功能不能完整实施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主要目标,关注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那么就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有一系列策略,个人认为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得是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Keys】教学目标 针对性 准确性 全面性 可测性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教学目标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为关键就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学要有效首先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指挥棒,指挥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规定教学课堂的运转,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根据教学改革,不管经过如何变化,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以学情为基础,体现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课程要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告诉我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理念应该始终贯彻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作为语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倡导“从学生的起点开始设计教学”的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备课的“备学生”的要求得到了具体细化,那就是分析学生认知与能力的起点,在这一基础上再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就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与发展状况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教学必须走在发展之前但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可接受性教育讲究事先针对性,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预设,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要求适度,针对性强目标不可太高,让学生够一够,能够摘到果子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让学生有一定的可选择性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完成最下限的教学目标,至于最上限,因人而异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一得”,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多得”如:《乡土情结》的教学目标这样设计的:【知识与技能】1.感知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2.理解本文富有哲理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自由阅读,理解作品中深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生能在阅读中发现思考探究问题,展开多方对话,表达阅读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乡土情结》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能在阅读中发现思考探究问题,展开多方对话,表达阅读感受所以说,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很有针对性,在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准确性的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杰在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该书指出好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二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在这边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时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师,目前,大多教学目标中运用了“指导”“培养”“启发”等动词,其实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主的行为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中活动,学生获得什么?如:《听听那冷雨》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知识与技能】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独具魅力的语言2.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自学,反复诵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深沉的乡愁和强烈的爱国情思,培养高尚的情操《听听那冷雨》的三维目标,它的行为主体都是学生,主宾清晰,体现了“教是为了学、一切从学生出发”这一宗旨,有利于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以教材为根本,体现可测性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服从考纲要求和教材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上的把握首先,要深刻学习和理解考纲的要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通过研读教材来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充分领会总体目标是如何在每本书、每个专题、每篇课文中逐一落实的,编制出属于自己的、操作性强的、完整的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要发挥标准作用,就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检测的以往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总是依靠教学资料或者是其他人的教案,而忽视学生可接受性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行为对象即教学中,针对谁二是行为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生最终学习结果的范围教师可充分使用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创设行为条件三是学生的行为学生在学习后应该掌握什么程度的知识,能力得到什么样的提升比如在教授一篇文章时,我们应该从背诵、默写、写作等方面进行检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以课标为依据,体现全面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传统教学把目标仅仅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向学生灌输知识而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制定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原则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纽带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推动力,在探索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语文教学要求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虽然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不论哪一堂课都应当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一定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但至少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