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ppt
22页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南安教育信息网——教师博客——推荐博客 ——思进博客 南安教育信息网——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的特点校本课程的分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 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 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 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 开发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和国家课程 的校本化改造过程两个方面校本课程:是指校本课程开发的产品 或结果,一般表现为学校自主决定的可供 学生选择的课程计划或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 校本课程的特点课程目标:校本课程以贯彻学校的办学宗旨 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 标课程内容: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 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以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 、评论创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 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四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实践性其二是探索性。
其三是综合性其四是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分类校本 课程人文 素养类科学 素养类健康 素养类生活 技能类学科 拓展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分类校本课 程资源校内课 程资源校外课 程资源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既学校范围以内的课程资源 教师资源,校内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 学校的传统项目、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等校外课程资源:既学校范围以外的课程资源 社会名人及专业人员,地方或社区的场地、媒介、 设备、设施和环境等素材性资源: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 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 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条件性资源::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 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财力、物力, 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 学生需求、分析学校及社区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 等等 —— 确定方案 :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课程结构、课程纲要(方案)等 —— 组织与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 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 问题等事项。
—— 评价与改进: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 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A、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 1、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3、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从内容性质或管 理性质分类)4、学生选课说明B、教师层面的课程方案: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 、学习时限、参加对象 具体方案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课程 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二、校本课程的实践历程批 文送 审 实 施审 议审批情况:南教综[2003]276号文首批审议23所学 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南教综[2004]39号文第二批审议102所 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南教综[2004]314号文第三批审议151 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计审议273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实践历程:2003年5月29、30日分别在第一实小和国专小学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议,了 解情况 2003年9月9日在东田桃园小学开展《果树栽培》校本课程研讨活动2004年3月2日在金淘占石小学开展《叶飞将军的故事》校本课程研讨活动2004年9月29日在溪美贵峰小学开展《诗词吟诵》校本课程研讨活动2005年9月29日在丰州中心小学开展《海丝之路的起点——九日山》校本课 程研讨活动2006年9月29日 在英都西峰小学开展《珍爱生命 注意安全》绿色童谣校本课 程研讨活动2007年9月30日 在翔云中心小学开展《稻草制作》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初步成效:2005年4月14日开展小学“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评选活动 ,共选送8篇设计参加泉州市教育局课改 办“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汇编。
2006年5月在“泉州市校本课程研讨会”上有三 篇文章被选入汇编,其中南安市斗南中心小学 黄 福成校长 在大会上发言《“叶飞将军的故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斗南中心小学 黄 福成 叶火灿兼谈《三字经》(节选)品读与鉴赏教学设计第一小学 陈彬霞 王雨水《用好教师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东田中心小学 范雕玉 刘才开 陈语三、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校本课程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自编教材学科课程学校课程活动课、选修 课、兴趣小组1、 “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泛指在学校里实施与开发的所 有课程而校本课程仅是指狭义的学校的课 程,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课程 里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言之,学校课程指向课程管理的主体 ,校本课程则是指向课程的形态2、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活动课程;而校本课程 却可以是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它们有不同的开发与决策 的主体,分属于不同性质的、不同分类层次的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一是看课程权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是选修课程。
二是看设计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 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 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 特色;三是看设计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根据国情来 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实际开发 、设计的3、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 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 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和选修课,特别是一些兴趣 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校本课程的表现形态,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而 有些则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相差甚远,这就需要 加以改造、规范和发展重要的是应该把“课”“学科”意识提升到“课程” 意识,使课程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4、“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同点: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同属于学校课程 不同点: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是选修课程,而 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与生活(社会)、科学、 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课程按照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规定 地方与校本 课程约占课时总数的10%-12%,一、二年级各4课 时,三、四、五、六年级各6课时;学科课程约占 课程总时数的81%- 93%。
5、“校本课程”与自编教材开发校本课程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 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 的教材(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教材,但要 尽量限制), 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 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式以及为开 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 或指南 谢 谢 大 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