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比较.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84221250
  • 上传时间:2023-08-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内外食品接触塑料制品检测项目限量指标要求对比一、总迁移量迁移到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所有物质的量称为“总迁移量”或“全迁移量” (overallmigration ),对总迁移量的限量指标即为“总迁移限量”( overall migration limit )表 2-1 中,除模拟物D 外,其它食品模拟物均为沸点不超过 120℃的液体,可在常压下加热挥发用干净的器皿盛放一定体积的接触过材料的模拟物, 加热使模拟物蒸发, 留在器皿中的残渣即为迁移物, 测定其重量即可计算得出总迁移量 故此我国和日本又将 “总迁移量” 叫做“蒸发残渣” 由于加热过程中, 材料含有的挥发性组分也会蒸发, 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总迁移量实际上是材料迁移出的非挥发性组分的总量欧盟 2002/72/EC 指令对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总迁移量规定了统一的限量,即每千克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不得超过60 毫克( 60mg/kg)对容积小于 500 毫升或大于 10 升的容器类制品, 以及薄片、膜或其它不可填充的材料或制品, 或无法估算其表面积与所接触食品量之间关系的材料或制品, 总迁移限量以每平方分米材料或制品的接触面积表示,即不超过 10 mg/dm2。

      但对用于婴幼儿食品的产品,其总迁移限量一律以 60mg/kg 表示由于脂肪类模拟物相对实际食品具有更高的提取能力, 对采用这类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的测定结果, 需按85/572/EEC 指令中的相关规则用一个 1~5 之间的“模拟物 D 缩减换算系数”( DRF)校正后再与限量指标比较欧洲理事会在有关决议中对橡胶、硅有机化合物(包括硅橡胶)制品制定了类似的规范,即总迁移量不得超过 60 mg/kg 我国卫生标准对具体的塑料品种分别规定了蒸发残渣指标, 并按模拟物分,多数情况下为≤ 30 mg/L,也有≤ 15 mg/L 的规定(如 ABS、AS);对高压锅密封圈以外的橡胶制品, 4%乙酸和正己烷蒸发残渣限量为≤ 2000 mg/L不同材料使用的食品模拟物、迁移条件及指标规定不尽相同,此处无法一一列出,可参见后面章节的相关列表,具体仍应以相应产品的卫生标准为依据美国 FDA 规定庚烷提取后应将提取物量除于 5,再与限量指标比较;对某些材料还规定了氯仿提取物的限量指标, 即用食品模拟物提取后,提取物再用氯仿溶解提取测定 多种塑料制品的总提取物限量为0.5mg/in2 ,但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如一次性使用还是重复使用)会有不同。

      对相当多的材料未规定制品的指标, 而是对树脂原料及其它辅料进行规范(如 177.1520 对烯烃类聚合物的要求),生产者对此应有充分的了解日本对各种塑料的总迁移量指标大体是: 水、乙酸和乙醇溶液的蒸发残渣多为 30mg/kg,正庚烷蒸发残渣按具体塑料品种从 30~240mg/kg 不等二、特定迁移限量生产食品接触材料,特别是塑料,所用的化学物质多不胜数根据安全性评估的结果,对某种或某类具体物质迁移量的限制, 就是“特定迁移限量”( 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SML )有时,多种物质的SML 以一种基团或物质表示, 例如多种异氰酸酯的 SML 都以异氰酸根NCO 计,甲醛和六亚甲基四胺的 SML 都以甲醛计,此时在欧盟的物质清单中的 SML 就以 SML (T)的形式出现欧盟 2002/72/EC 指令中有特定迁移限量的物质多达数百种, 美国FDA 也对多种化合物规定了模拟物中的提取量指标 对如此之多的物质全都进行检测, 即不可能也无必要, 根本上还是要从源头上把好原料关和生产关 2002/72/EC 指令中指出有两种情况可不必强制检测特定迁移量,一是“总迁移量的测定值意味着特定迁移限量不超值”,二是“假定材料和制品的残留物质全部迁移也不会超过特定迁移限量”。

      对第一种情况,以蜜胺制品为例,其主要原料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欧盟规定三聚氰胺的 SML 是30 mg/kg,甲醛的SML 是15 mg/kg假定测得的水溶液模拟物(水、乙酸或乙醇溶液)中总迁移量为 5 mg/kg,则表明三聚氰胺的迁移量必不会超过SML ,因此可不用检测三聚氰胺的特定迁移量但是,如前所述,加热蒸发测得的总迁移量实际上是材料迁移出的非挥发性组分的总量,而甲醛是易挥发的物质, 会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掉, 也就是说, 5 mg/kg的总迁移量有可能是甲醛挥发后的测得值, 并不意味着甲醛迁移量不会超过 SML ,所以甲醛特定迁移量的检测不可免去 第二种情况可以通过已知的配方和工艺进行计算举例说,多种有机锡的 SML(T) =0.006 mg/kg(以锡计),假设使用某种有机锡作为添加剂,其锡含量为 16%按配方,该有机锡用量为 0.5%假定产品为薄膜,每 3g 重的面积为 600cm2,则即使这种有机锡在生产过程中不损失, 全部留在最终成品中, 且百分之百地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去,按 1 L/6dm2 的体积面积比计算,锡的特定迁移量为 0.0024mg/kg,仍不会超过限量 ,故可免去对这种有机锡的特定迁移量检测。

      2002/72/EC 指令经过修订后,新增了一个“亲脂性物质”的清单,列出了约 70 种物质这类物质在脂肪类食品中的特定迁移量应使用一个 1~5 的“脂肪缩减换算系数”( FRF)校正后再与 SML 比较这是因为 SML 是根据人体每千克体重对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或每日耐受摄入量( TDI ),设定一个体重 60 kg 的成年人每日摄入 1 kg 食品计算得出的而通常认为人每日摄入的脂肪不会超过 200 g,因此,需对这类在脂肪中迁移可能性较大的物质特定迁移量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在欧盟物质清单中未规定限量的物质, 其迁移量不得超过总迁移限量,即 60 mg/kg或10 mg/dm2如有些塑料中作为填料大量使用的碳酸钙,会被乙酸溶解而迁移到乙酸溶液中虽然对碳酸钙未规定SML 指标,但如在乙酸模拟物中的迁移量超过 60 mg/kg,就会视为不合格欧盟还规定各种物质迁移量之和也不得超过总迁移限量 仍以蜜胺制品为例,假定测出其三聚氰胺迁移量为 28mg/kg,甲醛迁移量为 12 mg/kg,硬脂酸锌的迁移量(以锌计)为 24mg/kg,虽然各物质迁移量均未超过其特定迁移限量,但总和高于 60mg/kg,因而也判为不合格。

      我国现有卫生标准已规定特定迁移限量的塑料用物质很有限, 分别在各产品的卫生标准中列出,如三聚氰胺中的甲醛、 PET 中的锑、PC 中的酚、尼龙 6 中的己内酰胺、复合包装袋中的二氨基甲苯等预计新修订的 GB 9685 将会增加更多的规定日本对食品用塑料物质规定特定迁移限量的有: 甲醛树脂中的苯酚和甲醛、 PET 中的锗和锑、 PMMA 中的异丁烯酸酯、 PA 中的己内酰胺、 PC 中的双酚 A 等具体指标详见后面有关章节中的列表三、材料中物质含量有些时候,通过测定材料中物质的含量 (如聚合物中残留单体的量)来评估材料的安全性应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物质含量的单位量纲与迁移量相同, 都以 mg/kg 表示,两者的含义却不同, 前者表示每千克材料中特定物质的毫克数, 后者则是材料中物质迁移到每千克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毫克数 同一件材料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的接触条件下 (温度、时间、食品或模拟物种类)其迁移量可能不同 由于迁移机制的复杂性, 如果未建立可靠的迁移模型数学关系式, 除非材料中物质全部迁移, 是不可能直接根据材料中某物质含量准确计算出其迁移量的,反之亦然对单位质量材料中含有物质的限量(最大允许量),欧盟称为“QM”,单位为 mg/kg;当限量以材料与食品接触的单位面积(每 6平方分米)的物质量表示时,称为“ QMA ”,单位为 mg/6dm2;如果多种物质以某个基团或某种物质表示时,“ QM ”或“ QMA ”就相应地为“ QM (T)”或“ QMA (T)”。

      在欧盟物质清单中也规定了很多的物质含量限量,如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的 QMA= 0.05 mg/6 dm2,丁二烯在最终制品中的 QM = 1 mg/kg ,等等日本对塑料的通用要求是铅、镉含量都不得大于 100 mg/kg对具体塑料品种分别有不同的物质含量要求,如 PVC 中二丁烯化合物≤ 50mg/kg(以二丁锡氯合物计),磷酸甲苯酯≤ 1000mg/kg,氯乙烯≤ 1mg/kg;对PC 不仅规定了双酚 A 的迁移限量(≤ 2.5 mg/kg),还规定材料中双酚 A 含量≤ 500mg/kg,碳酸二苯酯≤ 500 mg/kg ,胺类( 三乙胺和三正丁胺 ) ≤1mg/kg;对橡胶哺乳器具则要求铅、 镉含量都不得大于 10 mg/kg,等等美国 FDA 规章中大多是对原料的要求, 因此相关物质的含量限量也有很多,例如 PS中的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尼龙 6/12 树脂中的残留己内酰胺含量等相对而言,我国现有卫生标准中规定物质含量的项目不多,有 PVC树脂和成型品中的残留氯乙烯单体 (分别为≤ 5mg/kg 和≤ 1mg/kg)、PC 树脂中的残留苯乙烯单体(≤ 0.5 %)、PET 树脂中的铅和锑(分别为≤ 1mg/kg 和≤ 1.5mg/kg )等,详见后章中的列表。

      四、高锰酸钾消耗量日本和我国的迁移物指标中还有一项“高锰酸钾消耗量”高锰酸钾氧化性很强, 水溶液中多种有机物都可被其氧化 材料迁移到水模拟物中的有机物越多, 用于反应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就越大, 因此这项指标可以反映出材料中有机物质对水性食品的迁移情况, 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卫生安全性判断依据 如果这项指标不合格, 可从原料中的水溶性有机组分上查找原因,加以改进美国 FDA 规章中对某些塑料 ( 如丙烯酸塑料 ) 有一个称为“高锰酸钾可氧化浸提物的吸光度”的指标,与我国的“高锰酸钾消耗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测定高锰酸钾反应产物的吸光度五、着色剂与脱色试验欧盟 2002/72/EC 指令中不包括着色剂,其“通用规范”中要求塑料材料和制品释放的芳香伯胺不应达到可检出量, 即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不得高于 0.01mg/kg 芳香伯胺的主要来源一是芳香族异氰酸酯(如聚氨酯的原料甲苯二异氰酸酯),另一个就是着色剂中的偶氮染料 我国有多批出口黑色尼龙餐具被欧盟通报, 据分析是因所用的黑色偶氮染料引起芳香胺超标 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会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欧洲理事会有关塑料中使用的着色剂的 AP(89)1 决议中除有关芳香胺的要求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