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讲义.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90528612
  • 上传时间:2023-1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02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教案培训目标:1、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2、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提高教学评价的理论素养3、结合课堂教学评价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理解、掌握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培训重、难点:以“评好课”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贴近课改,贴近课堂,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培训内容:五个专题,共有十七个话题培训时间:两年培训过程:专题一 从头再来——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话题Ⅰ 反思:我们所熟知的“听课评课”培训时间:2013年3月25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认知偏差1、目的偏差重教学绩效,轻教师发展”是教师听课评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认知偏差2、主题偏差3、内容偏差4、过程偏差二、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行为偏差1、听、评匆忙无准备2、听、评未思缺技术3、听、评未行少实践三、当前中小学“听课评课”中常见的现象1、数字化现象 2、模式化现象 3、文本化现象 4、片段化现象5、形式化现象 6、极端化现象 7、学科化现象话题Ⅱ 是“听课评课”还应是“观课议课”培训时间:2013年3月29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为什么说是“听课”和“评课”在“听课”活动中,主要借助视觉和听觉获取有关信息。

      听”是观察的一种手段,主要指声音听课活动中,“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所以听课者往往坐在教室后面评课”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对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得与失的课后讨论形式二、“听”实为“观”,“评”应为“议”1、“听课”实为“观课”2、“评课”走向“议课”是一种必然① “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下结论的对象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② “评课”活动主要将教师的“表现、展示”作为授课取向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教学为主要授课取向③ “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是深入课堂事实,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④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话题Ⅲ 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培训时间:2013年5月27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观课的本质特征1、反思性2、科学性3、发展性4、合作性二、议课的本质特征1、“议”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2、“议”以参与者的自我解放为手段3、“议”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

      三、观课议课的五种意识1、对话意识2、欣赏意识3、交流意识4、分享意识5、援助意识四、在观课议课中促进教师发展㈠ 观课议课的功能1、探索研究功能2、提高促进功能3、沟通协调功能㈡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2、观课议课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3、观课议课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话题Ⅳ 观课议课的类型及特点要求一、观课议课的类型1、观摩型观课议课2、调研型观课议课3、自我型观课议课4、教练型观课议课5、拜师型观课议课6、学习型观课议课二、各类观课议课的特点及要求 P29—40三、专题一作业 P40 1、2、3 专题二 有备而战——做好观课活动新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1、提高协商观课议课主题2、让授课教师先作观课说明3、观课者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话题Ⅰ 观课的理论与学科知识准备培训时间:2013年7月17日上午 培训人:龙正林一、观课的教育教学理论准备 观课教师在观课之前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来帮助自己客观地分析所观的课程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授课教师可结合自身的特色,摸索总结出一套具有个性特点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实用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二、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观课实践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政策形势、新的教学要求,不断获取课改方面的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提高观课的品位,调整观察视角,改进思维方式,领悟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1、无论是观课议课还是说课授课,我们都应该了解和掌握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几个方面的内容:① 新、旧课程在理念上的区别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课程建构的基础——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课程观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b、课程实施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整合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则是第一要务;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a、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b、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c、教学不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④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b、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是以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c、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三、观课应作的学科知识准备在学科知识方面,对观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有:1、熟悉学科课程标准,为观课提供学科知识依据2、具备深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各种信息话题Ⅱ 观课的心理准备培训时间:2013年9月23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影响观课的因素1、传统的观课目的导致的心理阴影2、校园文化的影响3、传统的听课方式的影响4、教师不同目标取向的影响5、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过重二、观课心态的准备1、互助的心态2、平等对话的心态3、坦诚交流的心态4、欣赏的心态5、分享的心态6、直面问题的心态7、尊重实际的心态三、观课的情绪和精神准备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是有效开展观课活动的重要保证。

      话题Ⅲ 观课计划的制订和物质准备培训时间:2013年9月26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构建和谐的观课氛围二、制订观课计划三、了解观课的对象① 了解授课教师的情况② 了解观课班级与学生的基本情况③ 了解观课学校的基本情况四、观课必备工具的准备笔、观课记录和教材是必备工具五、专题二作业 P74—75 1、2、3、4专题三 优化过程——理解观课议课新流程话题Ⅰ 课前会议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5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观课者与授课者共同确定观课的主题1、观课主题确定的原则① 具有预设性② 具有实效性③ 具有可重复性④ 具有发展性2、确定观课主题的注意事项① 主题应尽可能具体并且可观察得到的② 主题的确定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逐层考虑的③ 主题确定后应该给它下操作性定义3、确定观课主题的视角① 关注教师实际② 关注学校现实③ 关注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特点④ 关注教与学的现实问题二、观课前授课教师要做教学说明1、为什么上课前要做观课说明课前的观课说明是一种了解的途径和方式2、课前说明什么① 说教学背景② 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③ 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3、不要当着学生的面做课前说明话题Ⅱ 课中观察培训时间:2014年元月13日下午 培训人:龙正林一、观课的基本要素与要求1、观课的基本要素①对教师的要求a、教师的组织能力b、教师的注意的中心c、教师的教学机智d、教师的教学态度e、教师的教学境界f、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② 对学生的要求a、学生的参与状态b、学生的交往特征c、学生的思维状态d、学生的情绪状态e、学生的发展状态③ 教室环境④ 教学材料2、观课的基本要求① 克服三种观课现象a、任务取向b、简单处理c、“不合而作”② 观课者要进入四种角色a、进入“学生”角色b、进入教师角色c、进入指导者角色d、进入学习者角色③ 明确观课前的基本要求a、做好观课前的准备b、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二、选择合适的观课位置选择恰当的观课位置,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三、观课方法举例1、分工合作模式观课法2、同组互助观课法3、联合观课法4、视频案例观课法话题Ⅲ 课后分析培训时间:2014年元月13日下午 培训人:龙正林一、课后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学目标的表述及达成程度2、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3、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4、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5、教材的恰当运用程度6、教学手段的合理程度7、师生关系、角色二、做好课后分析,必须要完成议课前的三个环节1、议课信息的搜索2、信息的整理和分析3、信息的反馈和矫正三、专题三作业 P126—127 1、3、4 专题四 老话新提——掌握观课议课新技术话题Ⅰ 课堂观察框架培训时间:2014年4月26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二、“4568”,即4维度5视角68个观察点1、4维度是指:① 学生学习② 教师教学③ 课程性质④ 课堂文化2、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① 自变量控制观察② 因变量变化观察③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3、课堂观察量表列举① 学生活动等级量表② 教师行为等级量表③ 师生互动等级量表④ 资源应用量表⑤ 学生活动记录表话题Ⅱ 如何做好观课记录培训时间:2014年4月26日 培训人:龙正林一、观课记录的方法及利弊二、观课记录内容1、教学记录① 观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② 教学过程③ 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④ 教师、学生活动情况⑤ 教学效果2、教学评点① 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②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③ 课堂结构设计④ 教学方法的选择⑤ 教学手段的运用⑥ 教学基本功⑦ 教学思想⑧ 其他三、观课记录的方式1、实录式2、叙述式3、描述评注式4、分类系统式5、图示记录6、音像记录四、做观课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1、以听、看为主,记录次之2、记录应详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