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重山内功导气法.docx
11页泰重山内功导气法编前语:秦重山先生生于光绪丙戌年(1886年)早年身体不好,且患心脏栓塞症,为了强身健体,曾向四五位前辈叩头从师(包括大成拳开山祖师王芗斋)认真锻炼但秦先生认为他们的功夫各有专长,从四十岁起,他朝夕揣摩锻炼在个人身体健康方面收到很大效果,七十多岁时,健壮宛如四五十岁的人本文所介绍的功法,是他综合许多人的材料和参考了一些有关书籍,并且一一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整理所得到的练习气功,在形式上,大体可分为站、坐、卧三种姿势站式的基本锻炼在疗效上具有独到之处,所以首先提出比较系统的说明但坐、卧两式在练习气功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坐式适合于晚间在家中做气功,且便于身体衰弱不耐久站的人而卧式宜于患病较久,如胃肠溃疡等病症,必须躺卧疗养,以免患处受到震动影响、加速伤痕愈结,亦附带介绍如下:一、站式即为站桩,可分为“三圆式”、“三合式”、“伏虎式”三种基本姿势由于练习气功是由浅入深逐步锻炼的,同时适应个人体质和疾病的不同要求,所以分列三种姿势来配合六个阶段的呼吸,兹分述如下:1、三圆式这个姿势,为三种姿势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姿势站立的方法是两脚左右分开,间隔距离与练习者肩宽相同两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
两腿微屈,腰直胸平,不挺不弯,这叫做“含胸拔背”两臂抬起与肩平,肘比肩稍低,作环抱树干状(以扩大肺活量为度)两手各指均张开弯曲如握球状,形似虎爪两手心相向距离约一尺左右(有人主张两手下垂放在小腹前做握球状,或将两手高举过肩,本文不采用这两种姿势),头向上顶(意识上顶天),不偏不斜,项部直立,这叫做“头顶项竖”是为了使血管和神经不受弯压为准两眼最好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注视两眉间或鼻端(两眼平视远处目标亦可),因为眼大开,心思容易被外界景物滋扰散乱,眼闭则易于昏沉所以微闭思想易于集中,脑子很快入静所谓三圆,是指足圆、臂圆、手圆的意思足圆是为了使腰部保持平直,两脚稳稳抓地如树生根臂圆和手圆是为了加强呼吸作用并使气息运行直达手指尖端练习这一姿势的目的,是使腿部、腰背、膀臂、手腕等部位的肌肉更发达且使其坚韧结实每次站桩时间,开始时,不必太长,三五分钟或十几分钟均可体力增进时,才逐渐延长到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这样才能逐步有所收效初学时,每站几分钟后,可以做些辅助运动,或头部按摩,以调解疲乏重振精神,然后继续站桩每次练功总的时间,至少要半个时,每天最好早晚各练一次,这样益处更大站桩三圆式的好处,呼气配合时,“为开为发”,气达指尖、足心。
吸气时,“为合为蓄”,气人丹田,过夹脊直冲头顶这个姿势是“浑圆深藏,静嘘动吸,云卧天行,其妙无穷”故昔日气功家有云:“足履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所以采用此式练功,呼吸灵通,周身舒畅,心田有愉快之感2、三合式此式站立办法,足两脚一前一后,摆成似八字又非八字的形式两脚前后距离约二尺左右,可按练习者身材高矮自行掌握,以站稳舒适为宜,前腿斜直,后腿微屈全身的体重分别放在两腿上,前后两腿负担体重的比例约为前三后七左腿在前方时左臂与肘弯成135度,惟肘上举左肘向外扭转,手指向掌心内转,拇指与中指成半圆形,惟食指独上举高度与视线齐平,其余三指顺其自然弯曲亦成虎爪状右臂下垂,稍往身后退约二三寸左右,右肘与右膀弯成直角,放在右肋二三寸处做护肋状,右于各指亦握成虎爪形右脚在前时,与上述姿势相反这一姿势,也要腰直,胸平,头顶项竖,两眼平视独出的指尖练习这一姿势,要做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外三合”比三圆式做起来要难一些学者须在练二三式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试行练习,否则就不易迅速收到效果此式练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思想高度集中,降低血压和调整各器官的反常现象,并加强肩膀、肘膝,及手足的膂力。
站桩三合式容易使脑很快得到充分的宁静,为镇定神经的良好办法进而能够使心血调融,消灭血压过高、心跳过速的病态此式配合呼气时,犹如“箭在弦上,百发百中”,气人丹田,息贯全身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一鼓气足,上冲云霄尤在外静内动,息息皆通3、伏虎式这一姿势是站桩的最后一式做法是先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字形,两腿相距约五尺左右,身体往下稍蹲,如骑马,前后两脚成90度角左手顺摆在左膝上方的三寸处,右手竖在右膝上方的三寸地方,左手伸出稍屈,右手与臂弯成45度其意好像左于按着虎头,右手把着虎尾头顶直立,眼向左前方注视左腿在前时和上述相反而做,这就叫做伏虎式练习这一姿势,更需要长时间锻炼前两式之后,才能开始练习否则稍站不久,两腿就会颤抖不能支持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于腿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这一姿势锻炼的要求,加强四肢健壮,腰背有力古人曾喻为“鸡腿、龙腰、熊臂、虎豹头”,就是这个意思站桩伏虎式,有强筋壮骨的功能,医治宿疾的特效尤其在配合呼气时,犹如“身跨骏马奔腾万里”吸气时,好似“武松打虎,气力充沛”如能长期锻炼此式,不仅使其气魄雄伟,且可具有千军万马之力站式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1、调整呼吸,首要空气新鲜,所以公园、郊外、河旁、林中是练习气功采用站式最好的地方。
若用坐式或卧式,则感到种种不便而此式随地可立,且身如花木生根,饱餐天地开合的佳气2、站式的好处,尤在于调整气息时,血液循环不受丝毫压制或阻碍,且“气”的运行直达四肢五脏六腑在疗效和保健上起了直接刺激或按摩作用,这是它的可贵之处坐卧两式只是在调心静养上有特殊效果,不如站式更能避免孤寂,静动能相互结合,不发生什么副作用3、在练习气功时,最难做到的功夫,是要以意领气,运行于丹田、涌泉、脊椎和大脑之间要达到这一日的,必须要“小腹凸起”,“足趾抓地”,“提肛”等具体动作,才能起到息息相通的作用故舍采站式不为功4、练习气功必须保持其特殊的“醒觉”状态效果才大,故采站桩式的练法,由于清醒用功,气息在体内交流,感应较深,作用亦大若采坐或卧式容易打盹或入睡则失去有意识地“以意引气”的作用如若陷于昏沉梦寐之中,则不如站式运用理智、保持心地明晰宁静的收益大,且能贯彻息息相通的妙境5、站式便于进行各种辅助活动,使内功与外功密切地配合,迅速收效且站桩时两臂抬起,气息交流,四通八达,则增加了肺活量,心脑尤为舒适开朗二、坐式可分为盘膝和端坐两种1、盘膝式可分为双盘、单盘、自然盘膝三种姿势双盘做法先用左腿加于右腿之上,然后再以右腿加于左腿的上面,两脚心向上,两膝紧压软垫,头颈和上身端直,以坐稳舒适为宜。
此种姿势没有功夫的人很难做到对于有病的人,若双盘膝很感困难,则可以采用单盘坐法,即以左腿加于右腿互相重叠,惟上腿足心向上,其余与双盘膝同如因体弱,单盘仍不能耐坐,可采用自然盘膝,此法以两腿交叉而坐,两脚心各压在腿下妇女可以把两腿双跪而坐较为安稳未开始盘膝前,最好先把头颈和四肢做击打和摇摆活动数分钟,以舒展筋骨肌肉,免得坐时感到困难活动后,应宽衣解带,不宜太紧,以免妨碍涮和气息也不要过松,衣服脱落容易受凉于是进入坐法,盘时头鼻和舌尖正对肚脐眼,成一条线,这样身体才能保持端正不偏不斜但胸部应略向前俯,不挺胸,臀部向后稍微凸出,但背脊不弯不曲两膝盘好后,两手相握或两手重叠向上,贴于小腹前,放在小腿上姿势端正后,微闭双眼,注视鼻尖,意守丹田,进行呼吸盘膝的好处,在于气息下沉,易于汇集丹田,摄手扶足,心亦不散,此为佛家禅悟、道家养生的重要功夫所以坐功到家的人,并不感到腿脚麻木,能耐久坐但年老或有病之人,不适于双、单盘膝,易感腿麻,腰部吃力最好采用自然盘膝,此为人人均可做到而最方便的盘膝方法如盘膝时,遇腿脚麻木,以两手按摩两腿,或调换两腿位置,直到不能耐坐下去,可以马上起身活动一下,再行人坐,总以舒适为度,不影响筋骨肌肉到僵硬的程度为妥善。
2、端坐式此法即平常坐在适当高度的凳子下,垫一软垫头颈上身与盘膝相同,惟两腿分开双垂,脚踏地面,两手掌心各贴于大腿上(放置腹下亦可),眼亦微闭,进行呼吸(图5)此法为常人(不论年老或体弱)所习用,尤为晚问家中练习气功所常用,因为简便易行,又无久坐麻木之苫,且静坐养气为调心入门的好办法,故亦为气功中重要的一环三、卧式分为仰卧和侧卧两种姿势1、仰卧式脸孔朝上仰卧于木板床上,铺上一床较厚的褥子最好上半身及枕头垫高些,做倾斜状,好像医院养病的床位身上盖被与否随气候而定卧时两腿并拢而伸直,足尖向上,两手贴于两侧大腿旁,两眼微闭视两足尖,集巾心思守住肚脐下部2、侧卧式侧身躺卧在木板床上,垫一床不太厚的褥子,不为倾斜状,枕头高低以感到安稳为度上身平直,两腿上下相重而稍弯曲,上腿屈度大卧时靠哪一侧均可(但以不压制心脏为妥,尤其在饭后不要影响胃肠的消化,一般以卧右侧为宜)头放在枕上,稍向前路低,下面贴着一手心,做稳定脑神之用另一手自然地放在上面大腿上,眼微闭视鼻尖卧式对于卧病较久的患者躺着调养,较之坐着或站桩练功更为适当特别是对于消化器官的慢性病,如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初期胆囊或肾囊结石、便秘、脱肛等症的治疗最为有效。
但卧式的调息养气容易入睡总之,坐、卧两式的上身和头颈各部位与站式大致相同惟坐、卧上述手势,均系旧的办法,新的姿势都采用站桩三圆式两臂抬起的手法,这样使气息运行畅达,血液循环不受阻碍四、内功导气法的十大辅助运动站、坐、卧,功法的锻炼主要在于人体的内部活动,所以需要再做一些外部肢体的运动,以便来里应外合,内外接力,协同共济减少偏差,以期收到全身健康的效果下面介绍导气法的几种辅助运动1、击腹运动将身体直立,两腿分开约一尺左右,用左右手握成空心拳,交替地轻微叩打小腹丹田、尾椎、腰部和臀部同时两腿随叩打的节拍,交换做弯曲、抬起、落地运动这一种运动,在练功一次后进行目的是为了使肌肉松弛,消除在站桩中的疲劳在叩打动作的前后,还应用两手掌,一手按小腹,一手按后腰,上下耸动依次再以一手按右前肋一手按右后肋,再同样按左前后肋亦上下推动这种手法,目的在于松动肌肉,柔和血脉,配合气功可以使体内器官或患病局部加速疗效2、平血动作身体直立,两脚左右分开约一尺半左右,两臂左右甲伸,略微弯曲掌心稍偏向上呼气时,左臂向身体左侧慢慢下降,腰身亦向左侧弯曲,同时右手亦随之慢慢上举两臂遂成倾斜直线,但头部不下垂,仍随上身弯曲度不变。
呼气尽后,随即吸气,这时左臂又缓缓上扬,右臂下降,直等气呼尽时,两手恢复与地平线平直的姿势再换呼气,有臂下落,左臂再上扬,吸气右臂上升,左臂下降,又恢复与地平线平直的姿势如此交换升降运动十余次至二三十次练习这一辅助动作,日久之后,对于降低血压和镇定心跳,起着良好的效果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宜多做此运动3、摇摆动作两腿左右分开约三尺左右,站成骑马式用腰和两膝做左右摇摆两手亦随腰膝向同一方向做起落运动,上手摆动不超过心胸,头部亦向同一方向转动,即是使两腿和头脑随着两手左右摆动及转动这时一脚跟亦随手势起落(即两手向左摆时,右脚跟抬起,脚尖不离地)这样反复运动,亦伴随呼吸(起吸落呼)而进行,以缓慢自然摇摆为佳这种动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全身关节随其动起来日久腰部和手脚两部肌肉的力量必然加强,更使腰肋柔和自在同时,由于身体的左右摆动,也促进胃肠运动,对于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做此动作时,即感到有几口气上冲喉头而出,或胃肠中的积气由肛门放走在站桩之后,做此辅助运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必须在身体锻炼强壮后才可试做至于有消化不良而非溃疡的患者,则可以多做此运动4、健腰运动身体直立。
左有脚分开与肩齐,两手微弯举起置于大腿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