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初探.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6680491
  • 上传时间:2024-0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初探 内容摘要主问题的阅读教学模式同以往的问答式教学、讲读式教学方式迥异,能在实践教学中起到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中,要理性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对象的学情、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从而设计主问题,构建阅读教学的有效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语文课好得多,美得多,有价值得多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开动大脑,探求问题的本源;提问不当或满堂问,则无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甚至会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熄灭殆尽因此语文教师如果不谙熟发问的技巧,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易得到保证的而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极力倡导的“主问题设计”,在构建阅读教学的有效问题方面,或许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一、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与课堂教学中一般的“碎问”相比,“主问题”有着自己的鲜明的特点:第一,“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课堂上常见的“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回答在它面前无能为力第二,“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第三,“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 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所以,“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二、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魅力1.简化教学程序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问题”的这种魅力。

      教学人教课标教材《珍珠鸟》,为了能在“初读感知”阶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重点内容,我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然后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相互交流看法,进行举例式发言这样的主问题引导驱动,让学生很投入地将课文内容全部读到,活泼可爱的小鸟如在眼前,教学过程由此进入“朗读体验”阶段,简洁明了的教学板块由此形成2.优化教学效果从教学过程及效果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听取点拨,参加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描写细腻的小说,可以从小说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一个主问题:文中人物鲁提辖、镇关西、金氏父女,他们是怎样互相对待的?各分三个步骤说 围绕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理顺小说的情节变化,鲁提辖对金氏父女是一问(为何哭),二赠(赠银两),三救(救出虎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是一占(霸占金翠莲),二弃(赶走金翠莲),三诈(诈骗银两);鲁提辖对镇关西是一耍(消遣他),二揭(揭其罪),三打(三拳打死);镇关西对鲁提辖是一从(顺从伺候),二拼(拼命),三求(求饶)。

      通过这样的梳理,人物关系一目了然,情节发展条理分明,鲁提辖的形象也呼之欲出了事实证明,只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有效学习,才能使学生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浮泛3.深化教学内容主问题”使提问精粹,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教学内容应当说,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我就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入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通过这一组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当然,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有侧重而不可偏废,三者的融合得益于教学时主问题的有效和创新设计三、“主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要具备“三力”,既要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又要有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还要具有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的设计要新,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紧扣教学的重点设计主问题教师在确定每一篇课文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重点,要把解决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体现了一家三代四口人浓浓的亲情这是本文的主题,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据此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课文后,为本文拟换一个新标题与原标题比较,然后就可以设计一个主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通过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赏析了其中蕴涵的三代人浓浓的亲情,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2.要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 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东北作家群”之一的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散文此文抒发了难以遏止的思乡之情,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从文章题目看是对故乡土地发出的誓言,主体内容在第二大段的后半部分,但作者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热烈而深沉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的生活留给的记忆很多学生不易理解,我就依此难点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作者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炽痛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生活留下的印记?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文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感情波澜在作者发出誓言时已达到了高潮。

      很显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从感情上为誓言的决心而蓄势,从内容上为发出誓言作铺垫3.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这样说:“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生命姿态:教学的准备是‘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教学的序幕是‘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头扬帆起航;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教学的归宿是‘学生’——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我们要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因此教师必须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朱熹语),感受言语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以“我”看社戏的经过为中心情节一般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描写这样的设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将本文的情节从“事情”的角度概括为“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有趣味,说说理由。

      2)你认为文中那个段落或句子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因为文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童年生活的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住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4.要紧贴住对语言的品味设计主问题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朱则光说:“语文教学应该是‘贴着文本的地面,漫步在言语的丛林,穿行在字里行间’”重庆市青年名师王君说:“教师要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千万别脱离了文本,千万别冷落了语言可见,教师在对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当是对语言的品味,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四、如何设计好阅读教学的主问题?1.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2.从文章的主旨入手设计主问题《邓稼先》一文是由邓稼先的同学兼好友杨振宇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的一篇表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为祖国核武器事业所做贡献的传记性文章,此文用六个小标题提起全文,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标题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内容的作用对于本文的教学,在解题和充满深情的朗读及点评后,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学习,到对本文在写法上的收获,对语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来了!3.从文章的构思特点或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记叙了十九世纪的几位大作家星期天在福楼拜家里聚会交流的情况刻画了四位作家的群像,个个神态活现,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却又气质不同,性格迥异表现了作家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学创作事业的狂热追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对人物气质、性格刻画的精妙传神,可以设计一个这样饶有趣味的主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作家,说一说理由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是在“解题”和“绘声绘色读课文”以及“从插图中找出四位作家”三个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水到渠成而设置的主问题,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几位作家特异的气质和感人的性格品质。

      4.从关键词或关键句入手设计主问题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那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5.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主问题这种设计适合于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纷繁的叙事类作品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可设计一个主问题:小说中“我”的故乡在二十年前后分别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归结出故乡在景物面貌方面、故乡人物方面、“我”和故乡人物的关系方面均发展了巨大的变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