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人口教学设计.doc
6页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 邓爱平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学会计算人口密度;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会做人口资源调查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扩大学生知识视野2)通过分小组讨论、比赛、调查采访等活动,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3)与相关的数学、语文知识等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学以致用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3)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二、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到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个突出国情。
2、 认识到人口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学法指导利用地图、地理资料和数据比较学习,利用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学习地理开展辩论活动,从辩论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①调查表1爷爷(老爷)奶奶(姥姥)爸爸妈妈自己现在的年龄兄弟姐妹数量生育第一个孩子时母亲年龄兄弟姐妹学历大学 人高中 人初中 人小学 人大学 人高中 人初中 人小学 人大学 人高中 人初中 人小学 人大学 人高中 人初中 人小学 人大学 人高中 人初中 人小学 人②调查2: 你自己每个月的平均消费(包括学费、生活、娱乐等)共有 元,占父母月收入的百分比是 .③小小辩论赛“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的辩论材料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学生讨论辩论法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六、课 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体会与反思导入新课播放一组人口众多,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的照片和《中国内地第13亿公民诞生》的视频,提问这些照片和视频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感受。
创设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调动学生对中国人口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出今天本课的主题《中国的人口》引出课题一、 世界人口大国(幻灯片板书)(一)、到2000年,我国人口已达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示资料: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请学生到讲台前跟老师手拉手示范表演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增强直观刺激,加深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的总体印象绘图分析探究任务:(幻灯片板书)p11活动:(1)、阅读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2)、根据表1-3绘制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折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讨论分析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小结:(幻灯片板书)(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除此之外,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还有没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进行合作探究。
每组的探究任务贯穿整一节课同时进行小组竞赛要求:答对一个问题10分;答错或回答不了,不扣分,其他组可以补答,补答正确得10分为了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有针对性的了解课本内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观看小品1、观看视频:黄宏与宋丹丹演绎的“超生游击队”片段2、(补充):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会到来哪些影响?寓教于乐,使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农村的生育观拓展质疑1、出示文字资料:《中国将吃掉地球》摘自英国卫报如果中国在今后20年经济规模再翻两番,世界其他国家可能要勒紧裤子过日子了因为每个中国人一年要吃200个鸡蛋,中国人一年就要吃掉2600亿个鸡蛋,下蛋的13亿只鸡要吃掉澳洲全年生产的粮食如果中国人也像日本人那样吃鱼虾,那全世界的鱼产量就不够更可怕的是若中国人的汽车拥有量达到德国现在的水平,中国将会有6亿5千万辆汽车在路上飞驰,世界的石油会被吸干2、小小辩论赛3、调查之我见4、小结:人口过多,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大、住房条件差、资源短缺、生活垃圾成堆等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人口过少,缺少生产者,资源不能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军备不足,容易受别国的牵制。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知道,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可人均却不足幻灯片板书)(三)、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提倡晚婚晚育,以减缓人口增长的速度自70年代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在变慢,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多学生分两大组围绕“人口多好和人口少好”展开辩论出示调查1和2的数据,小组总结发言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辩论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口多和人口少各有利弊的辨证主义思想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知识点着落的过程,是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获取新知识的体现但学生或多或少有欠缺的地方,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做一个旁观者,你得融入学生的思维中,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理解人口观和原则,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数量与分布要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国情教育资料:解放后,曾有记者到大西北,见到一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赚钱 记者又问“赚钱干什么?”“赚钱取媳妇记者接着问到“那取媳妇干什么取媳妇生娃”记者又问“生娃干啥”“生娃放羊”……可见,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实现情感价值的提升。
增强爱国主义热情过渡承转准备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在版图上任意选择自己理想的居住地问:从大家的选择上看人口的分布均匀吗?你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把事先准备好的图标粘贴在政区图上,然后说明选择的原因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延续课题出示“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问题:① 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人口密度吗?② 你能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规律吗?③ 人口大多分布在什么地方?大致以什么为界?④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二、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幻灯片板书)1、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分析(东部:平原、丘陵, 温暖湿润 西部:高原、山地、戈壁 干旱少雨)2、启发从经济发展与生产方式来思考(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地区差异,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工矿地区,使我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使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更明显补充)可见人口分布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国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如西部大开发)出示:观点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如果你是一位国家领导人,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观点2: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你的观点如何呢?利用中国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人口密度学生看图并根据题目,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潜在的领导才能,畅所欲言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从计算结果中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加以归纳重申,突出教学重点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开动脑筋,不时的闪现灵感的火花课外延展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句广告词,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增加学生从教材和课外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归纳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也能高适时的考察学生学习的状况教学后记:这是课堂案例,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地研究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关于“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成熟、有一点见解和知识面的特点,确定了本节课知识点要与现实生活的多联系、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整节课通过“绘制地图”“小小辩论赛”“调查之我见”“选择家园”“自主学习”等几大板块把学习内容展开,同时进行小组竞赛同学们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教材内容,牢固掌握了新学的地理知识。
但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中,由于自己没有调动好,学生的回答都是很机械化,或照本宣科,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辩论赛环节,学生的情绪开始被调动起来,使得课堂的气氛一时热闹非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面的广泛程度我感觉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欲望,主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漂亮的答案能从学生口中说出,教师感觉学生棒,学生感觉自己更棒,那样的氛围是积极且向上的,心情是轻松且愉悦的,效果是明显且实在的只是可能通过一两堂课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养成较高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但是我们要知道结果是需要过程的,学生的能力是需要老师培养的,且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培养通过这一节课,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活动的操控能力有待加强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要更加的完善和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