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版新学优语文同步人教必修四精练:7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20234843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8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版新学优语文同步人教必修四精练:7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7李清照词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暗示了词人的孤单寂寞B.“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有很浓的感情色彩,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突出了伤感的情绪C.“凉初透”的“凉”字,一语双关,不但写出重阳节时候天气的萧瑟,更含蓄地反映出词人心境的凄冷D.“东篱把酒”是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了愁绪,“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项,“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理解错误,应为“表明词人独过佳节已非一回”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菊花”形象的特点,从词人与菊花的相似点角度思考作答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四字,以议论开篇,准确地写出了词人处境的孤寂、心情的空虚以及无可排遣、无可寄托的精神状态B.“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笼罩,备感忧伤C.“乍暖”两句,言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句,言晓风逼人之可伤;“雁过”两句,言雁声入耳之可伤D.“梧桐”两句是说,即使挨到黄昏,秋雨梧桐,也只有更添愁思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项,“寻寻觅觅”不是议论,是描写,描写词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4.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对此做简要分析。

      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丧夫之哀、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秋景”的词句,秋风、秋雨、秋雁、黄花、梧桐雨等,再加上词的最后一句中直言的“愁”字,综合分析即可二、语言运用5.“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听着孤雁的悲鸣,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选取合适的意境,结合李清照的性格或经历,描写一个场景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对扇子“救人于酷暑”的感恩仅是原因之一,①,才是更重要的理由《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②;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

      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③,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②羽扇成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③但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第①处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填写,以使之符合“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第②处,要紧扣《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一词的联想,体现出扇子代表的智慧第③处要注意与扇子本身的功用联系,以使之符合“凉友”的含义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黄昏后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文中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2.下列词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项,为比喻,A、B、C三项均为借代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大明湖畔,,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人们在读后不觉产生了对这位婉约词人的怀念之情。

      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趵突泉边漱玉集中B.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漱玉集中趵突泉边C.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漱玉集中趵突泉边D.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趵突泉边漱玉集中“李清照纪念堂”,A、B两项改变了陈述对象,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可将其排除,因此剩下了C、D两项根据对称原则,“趵突泉边”对“大明湖畔”,讲的是地理位置;“漱玉集中”对“金石录里”,讲的是李清照的作品情况故选D项4.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项,豪放风格,其他三项是婉约风格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清照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②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③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④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A.③①②⑥④⑤B.①④②⑤⑥③C.③①⑥⑤④②D.①③⑥④⑤②“独立”推知③“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由③推知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由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推知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④②两句可知②为总结。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醉花阴》一词中的“,,半夜凉初透”三句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2)《声声慢》中的“,”两句,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7~8题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

      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8.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从内容上看,“春归”和“人老”构成对比,从结构上看,构成对偶,“人老建康城”表达出悲痛欲绝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9~10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B.开篇两句,着力刻画动作神态,完全不写相貌,但一个少女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和此前此后诗人词人凡是写到女子必重颜值大不相同C.“露浓花瘦”写的是带着露珠含苞待放的花,象征花一样的年龄、水一样娇嫩的青春少女形象D.词人善于抒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虽有叙事,但重在借景抒情,借“露”“花”“青梅”抒发少女敏感而细腻的怀春情感项,“全词虽有叙事,但重在借景抒情”有误,这首词通篇叙事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10.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被公认是唐人写少女的佳句,请结合本词对少女形象的塑造做一个对比分析整个形象显得模糊不清,不鲜明,而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②李词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宋代少女形象:既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神态,又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情窦初开的微妙心理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而本词中,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第11~12题孤雁儿①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赵明诚去世之后鹧鸪天暮春黄昇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1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