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树立自己心中学习的楷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718219
  • 上传时间:2017-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其实想 RAP 你需要的就是个 LOOP你想创作必须知道点音乐基础,其实你没有乐理基础也是可以做的一首歌里的元素你要能听得出来你平时听到的 RAP 出了鼓点比较强劲以外还有很多东西低音乐器,如 BASS.等于是给旋律上个底色 ,并保持连贯,旋律的延续等等.高音乐器,如 DANCE 的一些电音,体现主旋律.还有衬底,我形容不出来.你得听才知道.鼓点这东西不用找,只要你脑子里有你要的旋律 .再用鼓点去配合它,时不时的打点 花鼓.不让曲子的节奏太单调就好了.现在的 HIPHOP 比较喜欢穿插军鼓, 具体是怎么样的,我解释不清楚.T.I.的歌曲就是有很多.无论是自己的作品还是 FEAT 某人的作品里.他出场前一般都有.一、树立自己心中学习的楷模 每个学习作曲的人都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有自己学习的楷模,或者说偏爱某个作曲家或某些作曲家的风格由于这种偏爱,他的作品中往往会流露出某个作曲家或某些作曲家的风格或特点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类似模仿往往为人所讥笑,其实这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初学作曲的阶段,大可不必为此而烦恼但是我们心中的楷模应该是高层次的,有了高层次的楷模才会有高的起点,有了高的起点才可能产生好的作曲家。

      在音乐学院里有句话这样说:“学作曲是向大师学,而不是向教师学,教师只是大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歌曲写作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大师较古典的有舒伯特、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较现代的有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福列等,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通俗歌曲写作的高手当然更多,这方面我特别喜欢的是美国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stephcn Foster 1826—1864)这位无师自通、命运坎坷、英年早逝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二百余首歌曲,其中《梦中的女郎》 、 《金发珍妮》 、 《苏珊娜》 、 《故乡的亲人》等歌曲不仅为美国人民所喜爱,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传唱,百多年来经久不衰我认为他是现代通俗歌曲的先驱,他那种纯真、朴素的音乐风格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我没有也不可能模仿他的风格去写作,但在气质上是相通的朴素的旋律,简单的和声构成了其歌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一个“真” 字他的歌曲是他真实人生的体现,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说真实的话,表现真实的情感,作真实的人;不矫情,不做作我认为矫情和做作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一首好的能够流传久远的歌曲往往是多情且伤感的因此我要求自己的作品单纯些、朴素些、流畅些。

      在具体的技术上就是避免使用过多的切分音,避免把给人唱的歌写成说的歌,避免前言不搭后语,避免使用过多的离调和弦与意外进行 二、素材和动机应集中凝练 《我们热爱和平》和《致祖国》是我分别为 2005 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晚会和 2009 年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复兴之路 》所写的终曲,这两首作品反映了我在创作上特别注意使用素材的集中和动机的凝练 我们经常会说某些作品乱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一个统一的素材,当然也谈不上集中使用这个素材音乐是最能容忍也最需要重复的艺术形式,集中使用素材也是一种重复重复可以是旋律也可以是节奏如果你想让人们记住你的歌,那你就重复吧 动机的提炼是需要经验和长期训练的,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只能提供一些建议,就是要用心、乃至苦心孤诣地找到好的、新鲜的动机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最好的例子 三、从后往前写是个好办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而从后往前写则比较省力,可以避免开头之难,这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当我拿到一首歌词时,有时会先考虑后半部分的处理,即高潮部分的处理中国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作歌亦不例外我所说的从后写就是从“转” 的地方开始写。

      把高潮部分的音乐形象抓住之后整个歌曲的风格也就有了,那么再回过头来写前半部分应该是不太困难的所以,关于这种方法没有更多需要解释的东西,它只是我自己的一种写作习惯,或许并不适宜于所有的作曲者,我只是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罢了不过我认为这确是一种可以尽快“进入角色 ”的省力的好办法, 《同一首歌 》是个典型的例子 四、和声对曲调是有控制作用的 写歌曲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先写出曲调再配和声,另一种是先写出一个和声结构再根据这个结构写出曲调这两种办法无所谓优劣,但人们习惯于用前一种办法写作我这里想说的即便你用前一种办法写,你的曲调也必须受一种和声进行的结构来控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是不行的(一些民歌除外 )所以,基本的和声知识是必要的我自己在为一些歌曲配器时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无法配和声,或者说很难为这首歌配出优美的合乎逻辑的和声来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反问自己,是我的和声知识不够而无法胜任为这首歌配器吗?也许有这种可能,但更多的情况是这些歌在写作时完全没有考虑和声的进行,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甚至可能是随口哼出来的,这种曲调完全不受和声进行的控制一位作曲的朋友对我说他最痛苦的事是为一些写得很差的歌配器,我也有同感。

      这种“写得很差的歌”往往是一些很难配和声的歌,作者在写这些曲调时可能根本没有考虑应该配什么样的和弦,我认为这种写法是很难产生好的歌曲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作品中往往要标出和声功能的原故在我看来,在某一个旋律很难配和弦的情况下,宁可修改这个旋律以适应和声功能的需要,也不要用毫无道理的和弦来跟着这个旋律乱跑那么,什么样的和声结构是好的呢?当然这没有一定之规,也不能人为地规定但就一般通俗歌曲来说,我认为功能和声的审美价值并没有丧失,它的审美趣味也远远没有穷尽只要不是出于某种特定风格的需要,功能和声是最自然、最流畅也最能为一般听众的听觉所能接受的 五、键盘乐器是作曲的理想工具 一首歌曲究竟是唱出来的还是弹出来的,哪一种作曲方法更好呢?我认为弹出来的歌要较唱出来的歌好些(就一般情况而言 ),至少要丰富些因为弹出来的东西除了旋律之外,和声功能及适当的织体形式也一同产生了这里我要附带说一下,多声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作曲家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有志于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不应仅停留在只能写旋律的水平上,和声与对位也是构成一首歌曲优劣的重要手段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构成音乐的因素,我们怎能只使用一种单线条(旋律) 来作曲呢?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我的歌曲都是在钢琴上弹出来的。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不会弹钢琴或没有钢琴怎么办?这不要紧,不会可以练,不一定非要达到钢琴家的水平才能作曲,我自己也不是钢琴家;而没有钢琴也可以用电子琴、手风琴、吉它、甚至小提琴等,总之会一样乐器总是不吃亏的我们应为使自己的音乐创作达到更高级更专业化的水平而努力 六、灵感与技法 常有记者采访我问某个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或问我怎么会有这些灵感,我的回答是灵感是有的,但技法第一灵感是各种人生经历与感悟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说清、多少有些虚幻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灵感,而技法则需要专门学习和长期训练并坚持写作才能熟练掌握譬如我自认是个比较有灵感的人,但我完全不会绘画,这时即便我再有灵感也画不出任何东西来没有技法什么灵感也没用,而掌握了技法但缺少灵感的人至少也能写出一般的东西来 七、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这个题目是词家的专业,我只从作曲者的角度来谈我从来认为好的曲调是从好的歌词来的(先有曲调后填歌词做别论) 什么是好的歌词呢?我认为好的歌词一要主题鲜明、立意明确,不能雾里看花、不知所云;二要视点集中、言简意赅,不能面面俱到、废话连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一些地方或企业的歌曲,其作者要把想说的东西都写出来,结果是冗长不堪啰里啰嗦;三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不能混淆韵脚、长短不一,混淆韵脚的问题在南方作者中比较多见,譬如人晨辙与中东辙不分;而长短不一的问题在分节歌的写作中尤其应避免,因为反复后很难处理。

      还有一种不工整的对仗更细一些,就是字数一致而词的节奏不一致,如第一段某句是“一个春天的梦想 ”,第二段这一句是 “夏日里鲜花开放”,如改为“ 一个夏天的希望”就好了;四要注意音乐的结构,这要求词作者应有基本的曲式知识 当然从理论上说什么样的词都能谱曲,譬如“文革” 时的语录歌,但语录不是歌词,我说的是歌词而且是好的歌词 八、关于配器 歌曲配器显然是一个更专业化的课题在这方面我始终尊奉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句名言“ 好的配器应该既便于演奏且有效果” 在电声乐器和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配器法已经不能适应一般歌曲的创作,但基本的法则仍然是可以遵循的我自己多年来写过大量的配器,各种形式的乐队都写过我的体会是,在给管弦乐队写配器时不宜过于简单,应发挥管弦乐队音色丰富对位清晰的特点,声部不妨多一些,甚至可以独立于声乐部分而形成一首乐曲,不要把偌大一个乐队和众多演奏员及乐器轻易浪费了而在写小乐队或纯电声乐器时过多的线条则毫无效果,清晰的和声,单纯的织体及必要的支复调就足够了这里要强调说明,电声乐队中的鼓本身就是织体的重要因素,它在整个电声乐队配器所占的比重可以说是对半开因此,国外有些歌曲的伴奏只用鼓与持续和声或只用鼓与电贝司的做法是不难理解的。

      至于配器中的许多具体技术问题,应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这里不赘述 九、关于合唱 合唱事业目前在我国发展得很好,其如火如荼之势足以使人欣慰近年来我参加了一些合唱的评比工作,如“金钟奖 ”和央视“青歌赛”由于有了蓬蓬勃勃的群众合唱,比赛也应运而生;而比赛又大大推动了合唱事业的发展,合唱事业的大发展又呼唤着合唱作品的生产,合唱作品的生产又给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我因为喜爱合唱所以写了不少合唱作品,有些作品受到合唱团的欢迎,(如《掀起你的盖头来》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大青藏》等)因此约稿比较多,这促使我在合唱写作上下了许多功夫,而且乐此不疲合唱写作可能涉及更专业的技术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希望我们的音乐领导和从业者多多关注这门艺术,让它发展得更好 文章摘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