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清收藏版碑额志盖书法百品.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25389121
  • 上传时间:2024-0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清收藏版】碑额志盖书法百品习惯意义上的碑出现在东汉前中期,公元二世纪前后 这样的碑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碑首、碑 身、碑座 碑首 多为半圆、圭形,还有少数方形赖非先生《齐鲁碑刻墓志 研究》考察认为,东汉前中期圭首居多'圭在汉代为“五瑞 '之 一,有“信、洁”之意中后期半圆首渐多,反映出汉代“天圆 地方”、“天人一体”的思想背景碑座方形,也称方肤,灵帝 时期又出现了龟趺马衡先生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说: “质朴者圭首而方趺,华美者螭首而龟趺,式至不一 东汉 墓碑之首与碑身是一体的,中间或偏上有穿,穿是沿用古制 (据认为是引绳下棺而凿的孔) ,文字墓碑出现后,穿并无 实用价值而起装饰作用圭首碑的穿一般在碑身中部或略偏 上,圆首碑的穿随着时代推移而往上,东汉晚期达到碑额的 题字之下穿之旁常有几道圆弧凹纹,称为晕碑首与碑身 在隋唐以后渐渐分为二石相叠,纹饰变得复杂多样,更加具 有装饰性 作为本书赏析主体的碑额,从书法角度说,即 为碑首区域内的题字,它是一通碑刻的标题需要说明的是, 凡是有类似墓碑三部分形制结构的石刻之标题文字,或其上 有标题性质的铭刻内容的,皆可在本书赏析范围之内因为 这些空间里的少字数的铭刻,同碑额的功能有着相似性,可 以纳人广义上的碑额范畴。

      王稚子墓阙铭作品简介: 拓片高 95cm ,宽 46cm ,立于东汉元兴元年 (105 年),石在四川新都,原为东西两阚,并有阴,现仅存东阙 石久残,世间多为残拓隶书题额释文:汉故兖州刺史雒 阳王稚子阙赏析:铭文仅一行,存九字洪适、赵明诚据 全拓著录其目字体为较为成熟的隶书,方笔特征明显,朴 实沉重,与杂有篆意的早期碑额不词秦君神道铭 作品简介:神道墓阙上题字 , 额拓高 92cm ,宽 37cm ,石立 于东汉永元十七年 (105 年 ),出土于北京石景山释文:汉故 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赏析:铭文三行十一字书体隶书, 偶尔出现弧形的篆书笔意,结字修短随意,朴拙可爱,空间 布白错落生动景君碑额作品简介: 全碑拓片高 205cm ,宽 77cm , 碑立于东汉汉安 二年〈 143 年 ),出土于山东任城,后移置山东济宁释文: 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赏析:篆额两行十二字与前 两碑额相比,此额显得方笔多一些,圆转与方折并用,线条 细劲沉稳,颇有风骨不过,此类碑额的书写都属新莽六书 中的正统小篆,且《韩仁铭》 、《袁博碑》与袁安、袁敞碑都 出于河南,在当时京师雒阳附近,可知当时在中原的文化传 承是井然有序的,齐鲁之地同此。

      华山庙碑额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74cm ,宽 84cm ,碑立于东汉延熹 八年 (165 年),出土于陕西华阴, 明嘉靖三十四年毁于地震 释文:西岳华山庙碑赏析:篆额两行六字东汉碑额中有 一种典型的“垂露”篆风格,以《华山庙碑》 、《孔宙碑》、《赵 菿碑》等为代表,有趋长的秦篆体态,姿态妍媚娴娜,用笔 圆和流畅,收笔如垂露 此碑额还有横画铺毫竖画提锋的 特点,显得横粗竖细,提按分明,使转灵动,风味独特,多 少让人联想到清代吴让之的作品唐韦续在《五十六种书》 中总结前人的观点,认为垂露篆是汉章帝时曹喜所作,宋释 梦英也认为是汉曹喜所发明,“以书章奏, 如悬针而不纤, 若 浓露之垂, 故名章帝尝重此书, 比之金盘泻珠、 风篁杂雨, 蔡邕所谓建初称善者也” 以自然物象命名, 代表了秦篆的一 种装饰化风格孔宙碑额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245cm ,宽 94cm ,碑立于东汉延熹 七年 (164 年),出土于山东曲阜, 现存曲阜博物馆释文: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赏析:篆额两行十字,中上有穿 此碑额与华山庙碑额风格相近,体态娴雅,结字异曲同工, 用笔更为匀停,其收笔处更加圆润饱满,含而不露,当是最 为典型的“垂露”篆。

      赵菿碑额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80cm ,宽 79cm ,碑立年月无考, 1937 年春出土于河南南阳,现存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内释文: 汉故郎中赵君之碑 赏析:篆额两行八字 与前两碑额相比, 此碑额用笔更沉凝稳健, 有方有圆, 姿态寓方正于婀娜之中, 在垂露篆一类中又显得朴厚典重,少一些妩媚,多了一些刚 健柯昌泗在《语石异同评》中说:“郎中赵菿碑额(南阳出 土),结构遒密, 笔画凝练, 与郑固碑同”,因此石出土较晚, 给予了“后来居上”的评价'可资今鉴袁博碑额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45cm ,宽 24cm ,河南偃师出土, 现存于偃师市文化馆释文:甘陵相尚府君之碑赏析:篆 额,存两行八字,额上端有残损此额书结字宽博宏阔,用 笔方圆兼济,线条匀停娴静,与汉篆名刻《袁安碑》 、《袁敞 碑》俱立于河南偃师, 笔迹似出一人之手, 为汉篆典型之作 鲜于璜碑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髙 228cm ,宽 80cm ,碑立 于东汉延熹八年 (165 年 ),1973 年出土于天津武清,现置天 津历史博物馆 释文:汉故 /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赏析:篆额, “汉故”以下两行八字,全额成“品”字形布局方笔,篆书,转 折有隶法,线条方整浑厚,气象宽博谨严,清朗劲拔,疏密 有致,颇见匠心。

      亦当为汉碑额书之精品衡方碑额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髙 170cm ,宽 104cm ,碑额拓片高 48cm , 宽 23cm 是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168 年 ),出土于山东 汶上释文: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赏析:题额两行十字 书者朱登,无传,碑与额同为其所书用笔厚重拙朴,结体 纵长,气格伟壮,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从此碑受益良多西 狭颂作品简介:原石为摩崖,石刻纵约 300 厘米,宽约 210 厘米,由《黾池五瑞图》 、《西狭颂》 正文和题名共三部分 组成,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因为刻石 颂文正中之顶部竖刻有“惠安西表”四字题名,又名《惠安西 表》拓本分三纸,文字拓本一高 156cm ,宽 146cm ,一高 65cm ,宽 51cm ,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 (171 年),石在甘 肃成县 释文 :惠安西表赏析:篆额,一行四字格调苍 雅古拙,洒落飘逸,线条细劲圆浑,纵长取势,造型生动, 有施蛰存所谓“飞腾夭矫”的汉代石刻气象,堪称汉碑额书中 的精品韩仁铭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52cm ,宽 90cm ,碑立于东汉熹平 四年 (175 年),河南荥阳出土,现仅残存小块。

      释文:汉循 吏故闻熹长韩仁铭赏析:篆额两行十字,下有穿此额笔 法承接小篆,线条匀停婉转,结体宽博圆融,疏密有致,字 形修短随意,空间错让得当,用笔流畅婉通,气息上既朴茂 自然,又典丽舒和,别具一番情调,堪称上乘之作,施蛰存 《北山集古录》云:“此碑清中叶始闻于世,毕氏《中州金石 记》始著录, 前人皆未见也 隶书殊茂美, 篆额尤飞动有致”, 评价甚高尹宙碑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92cm,宽92cm‘碑立于东汉熹平六 年(177 年〉 ),出土于河南鄢陵 释文:从铭赏析:此篆 额仅存“从铭”字书风极为别致,虽然字少,但空间张力很 大,体势纵长,笔画飘逸,极似“倒薤篆”倒薤篆”为汉魏杂 体 36 种之一,传为殷汤时隐士务光受风吹薤叶“交偃成文” 所形成的图案启发, “乃象为此书,写太上紫经三卷, 遂远去 时人偶得其书, 亦谓之薤叶篆”虽然不能肯定此种篆书到底 是怎样的面目,但在目前能见到的东汉石刻中,以《尹宙碑 額》最近此种风格,华人德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中 总结其“结体皆上敛下舒'垂笔中截丰满,结尾出锋尖细,清 峻飘逸”另外'《西狭颂》的飘逸潇洒也仿佛近之赵宽碑 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14cm ,宽 58cm ,碑立于东汉光和 三年 (180 年), 1941 年出土于青海乐都, 后藏于青海图书馆, 遇火焚残损。

      释文:三老赵椽之碑 赏析:篆额,两行六字结字稳中 有险,姿态生动,用笔重按轻提,其垂脚收笔带有明显尖细 的“倒薤篆”风格三公山碑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75cm ,宽 83cm ,是碑立于东汉光 和四年( 181 年),出土于河北元氏 释文:三公之碑赏 析:题额阳文一行四字,刻于中间两边各阴文一行,左为 “灵山君”,右为“封龙君”体兼篆隶,笔画简率朴直值得一 提的,是《三公山碑额》的刻法,即在笔画轮廓外沿施以细 线阴文浅刻,烘托出正文浮雕阳文的效果,此法为后来碑额 和墓志盖中釆用阳文双钩的一路开了先声叶氏《语石》卷 三认为此类阳文“浅刻平漫, 黑文满布, 此由石质易裂, 若刻 之过深而细,冷泠露骨, 触之即损”,表明具体刻法和石材质 地密切相关白石神君碑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74cm ,宽 75cm ,碑立于东汉光和 六年( 183 年),出土于河北元氏 释文:白石神君碑 赏析: 篆额,一行五字风格沉厚朴实此额可以说是沉厚一路的 典型,朴实大气 ,简洁明快, 在装饰图像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王君碑额作品简介:仅存碑额,拓片高 40cm ,宽 37cm ,该碑立于东 汉中平二年 (185 年 ),据传乾隆初年发现于陕西宝鸡。

      释文: 汉故王君之碑 赏析:篆额,三行六字 为较为规范的大篆, 线质与结体均稍近于石鼓文,浑朴苍茫,斑驳古雅,自然大 方,略无装饰张迁碑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230cm, 宽 94cm, 东汉中平三年 (186 年 )二月立明初在山东东平县出土, 现存山东泰安岱庙 碑 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迁的业绩释文:汉故谷城长 荡阴令张君表颂赏析:篆额,两行十二字,方笔为主,方 圆兼济,曲笔跌宕此额隶化痕迹较重,以隶法写篆意,表 现在横竖多直笔, 方起方收, 除部分保留篆书的圆转弧线外, 方折增多,但又若方若圆,意趣在篆隶之间自发现以来, 学者对《张迁碑》的评价一直很高,其额书也颇得激赏,因 其对书写空间的把握最为经典和精彩,可称篆书史上的旷世 奇作吴昌硕一生治印数次临习此额华人德先生评其云:“此书体应是汉代题写殿台宫观匾榜的署书……笔势起伏曲 伸,如龙行虎步'结体亦茂密诡奇'变幻莫测,堪称杰作”施 蛰存赞叹“汉额飞腾夭矫”'当以此额为代表赵君墓碑额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76cm ,宽 83cm ,碑立于东汉初平 元年 (190 年〉,出土于河南南阳 释文:汉故圉令赵君之碑 赏析:此额题两行八字。

      隶书,下有穿东汉碑额中隶书碑 额有着相当的比例,虽面目各殊但都不离汉隶笔法和生动活 泼的笔意,气象宏大,此额与碑文皆出同一书人,结字方正 带纵势,笔形丰富以上是东汉碑额中的一些代表之作,虽 不够全面,但从中我们已经多少能够领略到汉额的风采,并 且可以感到用“飞腾夭矫”一词也并不能完全概括汉碑的考 写不论是题额还是正文,都是一碑一格,面貌与神情各各不 同的,它的风格的丰富程度和极富想象力的创造性,对于后 世而言,构成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榜样上尊号碑额 作品简介:全碑拓片高 189cm ,宽 105cm ,碑额拓片高 52cm , 宽 26cm 该碑立于曹魏黄初元年 (220 年 ),出土于河南临颖 释文:公卿将军上尊号碑 赏析:阳文两行八字 体势宽博, 篆法规范,用笔沉厚圆和,气象浑穆有传梁鹄书,有传钟 繇书,有传梁书而钟刻现存曹魏碑极少,主要有作为庙堂 巨制的《上尊号碑》 、《受禅表》,和宗庙《孔羡碑》,墓葬(范 式碑》等曹魏继承东汉遗风,“书家多以篆、隶显贤与能, 碑刻上的书迹,还是篆书、隶书主盟 不论是书法家的精巧之作,还是出于下层写手的笔下,书写的体势,不是篆书 即是隶书, 无一例外,约定俗成的习惯势力在发挥作用” (刘 涛语)。

      更进一步,这样的选择还因为文化背景与礼仪的潜 在要求,为了表示庄重严肃,用正体写碑文,碑额须用古体 或者正体曹魏时期,正体仍然是隶书,古体是篆书,用此 二体写碑才算得体得法,没有“失礼”之嫌受禅表额作品简 介:全碑拓片高 189cm, 宽 108c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