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障学生阅读教学的策略与培养.doc
5页听障学生阅读教学的策略与培养 内江市东兴区特殊教育学校------唐建英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新课程标准还明确地向我们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觉、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也已经是对听障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而这些阅读技能的掌握关系到阅读者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潜能,关系到阅读者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听障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育者,我们应加强对听障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训练与指导教学策略应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培养我们的听障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一、特殊教育学校阅读教学的现状 提高听障学生阅读能力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特殊教育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据调查发现,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不良表现形式:一种听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性低下, 心理消极, 缺乏自制力,没有耐心,懒散拖沓,注意力分散,他们视阅读为苦差,他们之所以阅读,完全是尊从教师之命,被迫为之;另一种听障学生较喜爱读书,但所读之书非常单一如有的专爱读武侠小说,有的专爱看言情小说,导致听障学生阅读面狭窄、想象贫乏,创造受抑;还有一种听障学生表现为无限制地延长阅读时间,大打疲劳战,看似他们的阅读自觉性远胜于一般听障学生,然而,他们的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他们的阅读只为了在关键性的考试中取得高分,他们只学到了一些应试手段,而丧失了人文本质 二、听障学生不良阅读行为原因分析 上述的不良阅读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确实存在着不少弊端,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是有些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手段)不沟通,缺乏有效性师生之间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口语、手语、指语使用混乱,缺乏科学性和求实精神,造成师生教与学都不能很好地沟通,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2.是许多语文教师仍靠着“一本教材,二支粉笔、三尺讲台”教学,这是导致听障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厌烦学语文的直接原因。
3.是教师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把听障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不是为受教育者设计的教育教学中对主体作用的理解是片面、肤浅的,没有把听障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了第一位,因而我们理解的主体作用仍是受制于教师、教材、考试的 4.有些语文教师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以文为本的教学原则,语文教师盲目地按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受制于教材、考试、课程计划,而忽视听障学生实际,违背了教学中从听障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中重复与夹生共存;忘记了阅读教学始终应该是以听障学生的阅读为出发点,也是以听障学生的阅读为归宿点,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听障学生的自主阅读,脱离了听障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如同空特殊教育学校游泳,缘木而求鱼 三、科学阅读训练方法的探索 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听障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听障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培养听障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听障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培养查阅的习惯。
要求听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于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有辅助资料的可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注意一些一词多义的词语,如“切”“会”“情”“注意”等,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根据词义来查阅《中国手语》,选泽最贴近词义的手语来表达 ②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听障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以用几个简单的字进行旁注 ③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④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学者先要会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善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⑤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听障学生要养成好的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要靠培养和训练,才能知其要领,明其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注意科学地把握训练的环节,解决如何把零散的内容实行有效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系统。
⒉加强课内的阅读训练 要让听障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课堂阅读教学因为阅读课可以教给听障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培养听障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听障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我认为可以采用四遍读的策略,初读—解读—研读—赏读,因为“语文教学读为本”,引导听障学生阅读,就应在“读”字上下重锤读”不是从开始上课读到下课,而是可以采取多种听障学生愿意参与的方式去读读”不能只是多读,而要读有所思、有所悟读”的目的在于让听障学生投入,在于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这几方面的指导:①采取个别点拨的策略,即谁有问题对谁,这样一来教师就能真正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又能避免因教师统一讲解而对听障学生个体的自学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②引导听障学生养成笔录灵感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思考情况记录在案,能防止遗忘,保存思维轨迹,以便进一步去拓宽、加深、完善、提高、创新,再说每个听障学生性格不一,老师提问时,有的喜欢回答,有的不喜欢回答,若事先让听障学生记下自己的学习思考所得,教师不必再让听障学生举手而可以叫任何听障学生回答,从而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③通过巡视等方式了解、督促听障学生向着既定目标认真自学。
了解每个听障学生自学的情况 总之,在阅读课上应做到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听障学生可以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因时而异——每次上课,每篇课文根据教学目的、教学时间、教学情景的差异可以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因文而异——不同文体的作品,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独特性力求让每个听障学生都有事可“做”,尽其所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⒊重视课外的阅读指导 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真正跳准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听障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我认为,听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①使课外阅读系统化开学前,就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范围和比例定好,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名作家,列出必读和选读篇目订阅实用价值大的报刊,推荐获好评的新书,使听障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合理 ②要求听障学生每天用20分钟左右读一篇精美文章,并做笔记教师可向听障学生推荐一些可读性强的好书报供听障学生阅读 ③每周抽出一节课,把听障学生带入阅览室上阅读课,指导听障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学习写摘记、做卡片,学习筛选信息等。
④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小组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或写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体会及评价或用表演的形式展示阅读内容,走进人物的心灵,真切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⑤在寒暑假,可以把名著分阶段布置给听障学生回去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名著的讲座,教给听障学生评价、鉴赏的方法,读后可以开展书评、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听障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阅读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重视阅读教学,克服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注意阅读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听障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必须以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为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听障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4.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5.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这种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