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孩子的教育.doc
12页最伤孩子的十句话12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断送孩子的前程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审视孩子、肯定孩子、表扬孩子、激励孩子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 翘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 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一言堂”的后果 惧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会与孩子商量 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停止空洞的说教 尊重是最好的办法 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贼”的帽子扣不得 接纳孩子的缺点 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 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 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 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 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 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今天孩子最缺的4个方面: 1、童年快乐的缺失; 2、精神文化的缺失; 3、亲情沟通的缺失; 4、成就感的缺失 给爸爸妈妈的5句忠告: 1、成长比成功重要; 2、经历比名次重要; 3、付出比给予重要; 4、对话比对抗重要; 5、激励比指责重要 *1、成长比成功重要 ——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现在的父母有个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我组织夏令营,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什么样?”“我们家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所以别老预设结果,而要重视成长过程,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经历比名次重要 ——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
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3、付出比给予重要 ——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4、对话比对抗重要 ——别跟孩子“较劲”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5、激励比指责重要 ——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我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是画画,5岁时画了一只大公鸡,我母亲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还漂亮!”于是,我更爱画了,黑板报从一年级画到高三,到农村插队给农民办报,后来就办了《中国少年报》;二是爱跳舞,五年级那年北京市舞蹈学校来招收小演员就有我一个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穿着小裤衩、背心,手背后、脚站直后,有个老师从我身边走过,瞟了我一眼说“哼,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从此之后,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话,后来就不敢再跳了,再后来干脆不跳了所以我对父母说,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给孩子的七中武器给孩子七种武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头脑需要输进什么? 需要学习语言; 需要认识环境; 需要学习做人; 需要认识人生; 需要培养智慧; 需要发展想像; 需要有幽默感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语言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 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知识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 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着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着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
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 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 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创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玩具是没有生命的,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人做事——品格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 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 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动作、说话少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处处可见这种人也许不讨厌自己,但是别人肯定讨厌他 和环境相处得好更不容易因为环境有所抱怨的话,不会马上反应,不会马上给你脸色当你发现环境不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 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 做人做事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生涯教育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认识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学上的考虑,而是实际上的需要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并不困扰着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