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管道事故案例.docx
29页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印二〇〇七年六月书目1、黄山市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3)2、铜陵市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5)3、阜阳市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8)4、 滁州市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13)5、 铜陵液氯气瓶重大事故隐患处置案例…………………………(15)6、 合肥大杨液化气站贮罐残液处置案例…………………………(16)7、 合肥市汽车罐车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案例………………………(18)8、 阜阳市液化气体铁路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21)9、 铜陵市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22)1、黄山市3.4高速马路建设工地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一、事故概况2003年3月4日,位于黄山市歙县境内的正在建设的徽杭高速马路16标段发生一起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 造成8人死亡, 4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马上赶赴现场,抢救伤员 省、市安监、质监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先后到达现场依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授权黄山市政府成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黄山市政府成立了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参与的事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事故调查、事故抢救和事故善后三个小组,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二、事故发生过程徽杭高速马路16标段由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十公司承建,该标段全长 3020米,有两座隧道(长1549米)、五座大桥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十公司为隧道专业施工单位,在承接工程后将大桥分包给中铁集团成都桥梁厂施工发生倾翻事故塔吊为中铁集团成都桥梁厂全部 3月4日,该塔吊正在吊装位于施工现场大车轨道东端北侧轨道外的槽钢,吊装的钢材为8号槽钢,合计68根,共370米长,总重量为3吨,当起吊离地0.5米时(与坠落点高差约13米),运行至臂架朝正北与大车轨道相垂直方向时突然发生倒塌,事故发生时塔吊吊臂与轨道处于垂直状态,倒塌的塔吊正好砸在马路边的三间工棚,当天正值雨雪天气,气温很低,现场的民工正在棚内烤火,当场死亡7人,5人重伤,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8人有1女7男,除1名女的外,均为歙县竹铺乡岭角村人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 (一)塔吊的制造安装状况1、该塔吊为哈尔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厂1969年10月制造,承载重量为2-6吨,属淘汰产品2、该塔吊为大车轨道行走式,塔吊位于324省道南侧的高速马路施工面上,塔吊底下铺设枕木(长75公分)、钢轨铺设在枕木上,塔吊在轨道上行走,塔吊底部的车轮与轨道接触,大车轨道走向为东西方向。
2003年1月17日安装,22日调试,28日施工单位组织验收施工单位在安装前没有办理安装告知手续,没有经过监督检验,运用前没有办理运用登记手续二)现场调查状况1、塔吊的基础建立在软基的浮土层上,其上仅有简洁的工程废渣铺垫,没按要求用碎石铺设,基础没有夯实以保证坚实牢靠轨道下的枕木采纳分开铺设,轨道之间无保证跨距不变及轨道移动的限制拉杆,无边缘爱护措施,轨道直线度严峻超标,部分枕木与基础接触悬空轨道与枕木实行用罗纹钢制的土制道钉钉入枕木,压固极不行靠塔吊与轨道连接的倾翻侧车轮上有簇新的坑状伤痕,且车轮有明显变形,间隙大于1mm,运行时严峻啃轨引起冲击,运行不稳定 2、基础截面存在凹凸差,两个轨道存在严峻的凹凸差,尽管事故现场已被破坏,但现场测量结果,大车轨道同截面凹凸差仍达到100mm,严峻超标 3、轨行式塔吊当臂架方向与大车轨道方向相垂直时是吊车工作最不利位置,事故发生时塔吊正处于此最不利位置 4、由于抢救伤员,事故现场已被破坏,吊臂等部件已被拆卸但从事故现场看,塔吊塔身无明显失稳现象,因此可以解除构架失稳而造成倾倒的可能性四、事故调查结论通过现场勘测、证据收集、人员调查等状况表明,这是一起典型的违法、违章事故。
事故的干脆缘由是:塔吊处于最危急工作位置,由于基础不牢且存在凹凸差,在吊运货物时,引起受力不均,塔吊重心偏移一侧,在该方向,塔吊自身重量集中在倾倒侧轨道上,造成轨道基础下陷,重心进一步偏移,导致车轮咬轨,并形成冲击,使塔吊整体稳定性进一步破坏,同时操作工没有阅历和实行必要的应急手段状况下,塔吊整体抗倾覆性彻底破坏, 造成倾翻事故发生事故的管理缘由是:一是塔吊安装没有办理告知手续,没有经过监督检验,没有办理运用登记手续二是违章在塔吊下方设置工棚,是造成群死群伤的主要缘由2、铜陵市4.14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5年4月14日,铜陵市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重大燃爆事故,正在现场检修作业的8名工作人员中,3人死亡,4人重伤(数月后4名伤员医治无效,全部死亡)事故发生后,铜陵市政府马上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快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事故处理做出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医院探望伤员省安监局、质监局分别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铜陵市政府马上实行了七个措施:1、成立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处置指挥部。
2、成立医疗抢救组,并连夜从安医大请来烧伤专家会诊3、成立善后处理组,全力做好伤亡亲属安抚和事故赔偿4、成立治安保卫组,爱护事故现场和抢救秩序5、成立经贸、安监、质监、监察、检察、公安、劳动、工会等部门和有关制氧专家参与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6、责令金港公司全面停产,落实平安防范措施7、在全市开展以特种设备平安为重点的平安大检查工作二、事故发生过程金港公司是铜陵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2004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该厂制氧车间实行空分制氧,为炼钢供应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米3/时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氧气通过管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整阀将压力调至1.3Mpa(炼钢须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整阀常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整阀依据支配支配,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修理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整阀更换作业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动调整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觉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状况消退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整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整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整阀限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
在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用氧气试漏,在打开进气阀后(打开1/3圈)的不到3秒的短短暂间,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从氧气调压间喷出火焰和浓烟,同时发出猛烈的气流声现场一片火海,4名作业人员浑身带着火焰冲出现场除1人幸免外,挤在氧气间不到4米2作业区域的7名作业人员全部伤亡其中3人死亡,4人烧伤因氮气间的出气阀门处也喷出火焰,生还者跑至氧气球罐上部关闭了气源进口阀门,致此燃烧方被限制从发生爆炸到气源关闭的时间约几分钟左右生还者先跑到30米外的制氧车间后转向氧气球罐,又去制氧车间楼外取F型扳手,再爬上球罐关闭阀门)旁路管道的上部被熔化,并形成破口,管道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是外部燃烧造成管壁减薄,内部残存气体在温度急剧上升下,压力上升,导致管道破开三、事故缘由分析(一)燃烧爆炸条件分析:1、助燃物质一般化工检修规定,限制氧含量在17-23%,既防止缺氧,又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此事故完全具备富氧状态条件v 拆卸气动调整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v 在检修过程中,发生阀门未管死,有氧气逸出v 在用氧气试漏时,没有证据表明气动调整阀法兰密封牢靠,有氧气泄漏可能v 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定存有氧气。
以上分析表明,有发生富氧状态的条件2、可燃物质v 在氧气浓度较高的状况下,人体、衣物、钢铁都会成为还原剂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人体、衣物、钢铁在富氧状态下成为可燃物v 更换的气动调整阀虽然经过脱脂清洗,但没有依据有关平安规定,进行完全脱脂,有存有油脂的可能性,这是氧气行业一大禁忌,在存有油脂条件下,氧气会与之发生激烈反应,爆炸v 作业者的工具、衣物、手套也可能沾有油污(脂)以上分析表明,有发生爆炸的可燃物质条件3、激发能量从现场状况看,有多种造成爆炸燃烧的激发能量条件:v 作业人员衣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v 运用非防爆型工具;v 采纳非防爆型照明;v 在确定的温度、浓度下,氧气能与油脂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油脂自燃;v 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温度上升;v 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摩擦产生静电从当时驾驭的状况,我们推断,事故的干脆缘由是由于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或在管道内部纯氧状态下,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烈反应(爆燃),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产生高温,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损害。
4、其他该公司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事故有所关联据铜陵市质监局介绍:该厂压力管道未经安装监督检验,对此,铜陵市质监局下达了平安监察指令,责令禁止运用,复原原状,并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分管市长多次进行协调但因种种缘由,隐患整改工作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制定检修规程和检修方案:² 违规运用氧气试漏;² 在试漏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实行防爆措施,全部拥挤在危急地点;² 违规运用非防爆型工具和照明四、事故调查结论事故调查组经过5天的现场调查,取得事故干脆缘由的证据:(一) 事故条件1、助燃物查证当班记录,事故发生前氧气球罐和输送管道内存有2.5Mpa,99.0-99.5%的氧气2、可燃物通过现场残存物、墙壁痕迹和目击证人询问确定燃爆点在新更换的气动调整阀文献、资料和类似事故案例:在高纯度和高压氧气的条件下,铁锈、焊渣、油脂、溶剂、橡胶等均发生燃烧比对同批进货的气动调整阀解体检查,内部存有大量油脂除脂过程只是用棉纱蘸四氯化碳擦洗外部可擦部位,没有解体清泡、清洗运用的清洗剂仅有75ml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由于更换的气动调整阀除脂不彻底,阀芯内仍存有油脂(国家标准规定,与氧气接触的物件表面,油脂残留率应小于125mg/m2)。
3、激发能量开启阀门的压差达2.5Mpa,在进气阀门开启,出气阀关闭状况下,管线氧气形成绝热压缩状态,依据工程热力学绝热压缩公式计算 T2=T1(P2/P1)k-1/k ,压缩后的气体温度可达470OC(按环境温度20OC计,当天气温12-22OC)依据文献介绍,润滑油在氧气中燃烧点为273-305OC二) 事故结论由于气动调整阀内有超极限的润滑油脂,在通入氧气后绝热压缩产生高温柔氧气与油脂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管道内温度超过了燃点,造成气动调整阀内部介质燃爆这次事故的干脆缘由是,新更换的气动调整阀脱脂不完全,在违章运用氧气试漏的状况下发生爆炸作业者打开进气阀后高压氧气进入检修的管道,管道空间由0.1Mpa(确定压力)被压缩到2.6Mpa,由于绝热压缩,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