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话分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3828757
  • 上传时间:2021-1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4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话分析 李泺◆摘 要:对话是小说叙事中的常见方式,《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对话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概述典型历史事件,凸显了民间话语的特点◆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对话《许三观卖血记》讲述了丝厂送茧工许三观多次卖血维持生计的故事作者大量运用对话展开叙事,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独具一格一、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在小说的叙事中,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许三观、许玉蘭等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栩栩如生地还原人物的性格特征许三观得知许玉兰与何小勇发生过关系后,开始“惩罚”许玉兰许玉兰先后五次向许三观提出帮助的请求或是生活的提醒,包括搬米、揪水、搬箱子、吃饭和睡觉,许三观则开启了“花式耍赖”的拒绝方式,拒绝许玉兰提出帮忙搬米的要求,甚至吃饭也要许玉兰端过来,他要坐在藤椅里享受着吃他认为许玉兰的行为让他生气,于是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要躺在藤椅里享受一整天此处的对话呈现出两人的冲突对抗,但冲突由强减弱,最终以许三观的妥协作为和解,结束对话短短的你来我往读来颇有趣味,生动而鲜活地表现了许三观的心理——虽然内心对于许玉兰与何小勇发生关系产生不满,但自称“享受”、对许玉兰的“惩罚”更多是体现了一种诙谐,可见许三观实则是心地善良。

      小说在后文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何小勇发生意外后,乡里的医生说需要一乐上屋顶大喊,为何小勇招魂,许三观还是让一乐去了;尽管许三观在得知许玉兰被何小勇侵犯后,恼火之余告诉三个儿子长大之后要去强奸何小勇的女儿,但这只是一种口头上的气话,相比于默默记仇、阴鸷晦暗的复仇型人格而言,许三观的语言反而体现出人物爽朗平实的本质对待外人是如此,对待亲人更是文革期间,许玉兰被污蔑成妓女,在街上挂牌示众当时的人们倡导不给妓女饱饭吃,但许三观给许玉兰送饭时,偷偷地把肉藏在饭的下面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许三观这个小人物温情的一面二、对话概述典型历史事件小说中的对话还有不少是对典型历史事件的概述第十八章整个章节都以“许三观对许玉兰说”为线索展开,讲述了1958年前后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历史许三观讲述了土地收归国家,丝厂炼钢铁的概况,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红卫兵收缴各家的粮食、开办大食堂;讲述了他带着家里人去大食堂吃饭的经历,最后交代了大食堂引起混乱、关门倒闭的结果这几段对话以个体的视角还原了当时大炼钢铁、吃大食堂等历史面貌,刻板平白的客观事实以及琐碎的细节被人物的见闻、感受和举止所替代此处的叙事以许三观为中心,对许三观赋予了听说者、目击者和亲历者三种交替的身份,立足于历史事实又不失个体化的特色。

      相比于客观的事实陈述,通过事件的经历者的视角并以对话的形式讲述历史,融合了个人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特别是章节最后,大食堂倒闭,许玉兰才以一小段对话出场她袒露心声,表示当初她舍不得两缸辛辛苦苦攒出来的米,于是将它们私藏了起来,最终在大食堂倒闭后拯救了一家人的生计这一对话短小精悍,将许玉兰关爱家庭的贤良本色、对于生计的精打细算和随机应变的民间智慧独特地展现了出来,也是补充讲述了历史事件影响下作为个体的抉择和权衡三、对话的民间性质和集体无意识力量对话所发生的空间同样影响着对话的性质民间处在权威的边缘,是人民真实的活动空间,蕴藏着群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相比于象征着权威和规范的国家话语,民间话语具备了鲜活自然的特点《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对话属于典型的民间对话,充斥着大量的口语,粗俗和鄙陋反而是真实自然的许三观每次卖血之后上酒楼,都吆喝一句:“一盘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这是他从老乡处学来的口头语,简短有力的显摆式的吆喝将许三观卖血赚钱的神气展现出来许玉兰在何小勇家门口炫耀许三观卖血偿债的“英雄行为”,与何小勇的女人发生了争吵,两人互骂对方的裤裆里夹着“公共厕所”和“百货商店”,语言可谓粗俗下流,但却是当时争吵状态下最真实的刻画。

      在民间对话的类型中,除了具有明确的对话发出者外,还有一种对话,它的发出者并非准确的对象,而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可以看作是民间群体的整体代表一乐把方铁匠的儿子打伤后,对于具体情况的叙述就是如此呈现的整个第八章以“他们说”以及“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你听到他们说什么了吗?”形成叙事双线,突出了群体意见对个体的无形影响除此之外,在文革期间,许玉兰被批斗,被迫站在街上示众,许三观给她送饭时,“他们”问许三观给她吃什么,暗示不能给许玉兰好的饮食待遇;“他们”还怂恿许三观在家里开批斗会,批斗许玉兰他们”是民间舆论空间中的主宰者,好比勒庞所形容的“乌合之众”,“他们”仅仅是集体的传声筒,理智在“他们”身上无法发挥作用,“他们”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影响着集体中的其他个体,同时也被其他个体影响着,因此以“他们”为发出者的这种“群口”对话,由集体无意识驱动,具有“众口铄金”的破坏力量,而“他们”却在其中享受着“狂欢化”的快感四、结语小说的对话叙事是作者在有意识创作的基础之上的创作自觉,余华表示他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这种尊重文本内部的声音的写作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学习参考文献[1]韩会敏.对话叙事——《许三观卖血记》中的戏剧因素[J].四川戏剧,2009(04):58-60.[2]韩会敏.《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对话与民间话语[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8-91.[3]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