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城市总体规划.pdf
43页韩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方案简介发布时间: 2009-06-25 来源:韩城市人民政府韩城市位于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度地段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陕西东北部的重要城市 总面积 1621平方公里,总人口38.2 万现状中心城区人口10.3 万,建设用地 8.7 平方公里,规划中心城区总人口19 万, 建设用地 17.4平方公里拟定城区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关中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以发展旅游、科教、商贸为主的园林城市1、规划指导思想1.1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职能、作用,促进和完善城市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 以“以人为本” 的观点出发,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观点,建设园林城市1.3 将名城保护放在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综合建设中考虑,协调处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1.4 继承、发扬城市历史文脉, 加强城市文化灵魂建设2、方案构思韩城是我国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素有“文史之乡”的美称,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来构思总体规划方案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特点:2.1 名城保护与区域环境建设相结合韩城城区北靠梁山,东临黄河,南有水,处于坡、阶、台地的混合地带,地形高差起伏较大。
老城区(名城)位于现城区南部韩塬之下,与新城区高差七十余米,韩塬成为老城区北部的天然屏障整个城区工业污染大,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协因此,本次规划必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确定以绿化保名城,以名城促绿化的发展思路,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2.2 结合名城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在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保护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思路,城市向北上韩塬发展,对名城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规划也从产业结构、城市景观、布局形态等多方面考虑到名城保护工作,确定了夸铁路向北发展的思路,形成城市三个特色显明的发展时段2.3 继承发扬历史文化内涵韩城市具有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特征突出,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甚大规划中应给以继承发扬,通过强调城市文化氛围的建设,加强城市文化灵魂的塑造,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2.4 将名城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韩城市虽在努力加大投资力度,但资金还是相对短缺,对名城的保护工作影响甚大因此,为了更利于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必须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以名城养名城的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名城的文化、艺术、结构等多方面的价值,发展旅游与科研等项目,为名城保护创造更多的资金,同时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3、方案简介3.1 道路系统规划结合现状道路系统及地形地貌形成三横三竖一环”的道路网骨架三横三竖主要解决城内内部交通问题,并满足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一环主要分流城内的交通及解决城区货运交通,减少车辆对名城及城区的影响3.2 功能分区将中心城区用地分为四大功能区,即古城区、象山区、新区和道北区,分别承担城市的商业、行政、文化、居住、旅游等主要功能,其中古城区主要承担传统文化、商贸、旅游及居住功能,主要突出古城的文化特性3.3 绿化系统规划结合韩城市的地形条件及城市形态,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确定了以绿地保古城,以古城促环境的建设方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圈两带多点”的绿化系统,主要立足于名城外围绿化环境的改善来保护名城3.4 景观系统规划规划中对城市的整体景观也作了详细安排整个城区规划了 4 条景观大道,依据金塔及古城风貌设计八个景观节点,多条视线走廊, 在保护名城景观的同时, 形成完整的城市景观群,反映城市不同时期的建设风貌4、后记韩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名城保护、城市形态选择、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以上仅从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方面,提出了我们的思路与方法,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
韩城市总规文中插图由李曙升、王岚、罗小东、李新春等同志提供参加设计的人员还有:曹象明、王承东、刘晓军、魏博、崔宁、辛蓉等同志规划构思:韩城市总体规划,应着重体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围绕名城,确定产业结构体系,及城市空间形态经分析研究,形成了发掘韩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构思;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建山、水、城、人相统一的园林城市的规划构思空间布置:结合现状发展及功能分区,形成“一城三区”(即:芝川镇区、中心城区、龙门区)的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形成四大功能区及三横三竖的路网骨架,合理的解决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创新与特点:1、坚持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观点,加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2、 将名城保护放在大生态环境中考虑,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围绕名城保护,形成城市新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形态城市设计中, 形成了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不同城市特色风貌,充分考虑了将来信息时代对城市的影响 协调处理了城市发展、 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十五 ]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 充分发挥韩城市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3 《文物保护法》2.4 《土地管理法》2.5 国家、省、市“十五”计划及2010 年远景目标2.6 《韩城市国土资源》及其它专项资料、规划成果2.7 《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旅游规划》2.8 市政府关于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第 3 条规划指导思想3.1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规划世纪城市蓝图,促进和完善城市对外开放的新格局3.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观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生态环境可接受的经济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3.3 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结合地形、地貌及外围环境,建设园林城市3.4 在保护好老城的基础上,发掘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体现城市文化品味3.5 适应市场经济和动态发展需求,形成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开放系统, 使规划更具有预见性和应变能力。
3.6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高质量环境的原则3.7 珍惜和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挖掘人力资源,加快科技进步第 4 条规划年限近期 2001—2005年,为期 5 年;远期 2006—2020年,为期 15 年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第 5 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1 战略思想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确保韩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5.2 战略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GDP 年均增长近期达到9% ,远期达 8%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远期三产比值达到10.3 ∶39.3 ∶50.4;城市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加适宜于人民生产和生活5.3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多层次的、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体系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资金密集型产业适度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
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体系指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应积极发展以下产业:清洁型的能源工业、旅游业、花椒产业、商贸服务业、信息产业和教育科研产业5.4 支柱产业能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花椒产业、商贸服务业第 6 条总人口和城市化目标总人口目标:近期为 40.0 万; 中期为 42.0 万; 远期为 45.0万城市化目标: 近期为 42.5%;中期为 48% ;远期为 60—62% 第 7 条市域基础设施建设目标7.1 道路交通: 2005 年人均道路面积10 平方米, 2020 年达到 12 平方米;城市公交:出租车辆运营实现网络化,并与流量大体平衡7.2 供水:小城镇普遍建起独立经营自来水设施,到 2020 年建制市人均最高日综合用水量达450 升,建制镇达 300 升7.3 排水排污:2005 年城镇排水满足基本要求,服务面积达到70% 以上,2020 年城镇逐步形成雨污分流的管网化的排水系统,服务面积达90%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90%以上7.4 城镇绿化:2005 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面积为 5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2% ;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覆盖率达到15% 。
7.5 能源供应: 2005 年,市区集中联片供热普及率达 40% ,到 2020年,供热普及率达60% 第 8 条空间结构8.1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为:一条主轴加两条副轴形成的 “π”字型发展格局 一条主轴指 108 国道沿线,两条副轴指韩宜公路、韩雷公路沿线8.2 城市的空间结构为:“一城三区”,一城即韩城市;三区即中心城区、龙门区、芝川区第 9 条城镇经济区9.1 北部经济区:以龙门区为中心,带动独泉、枣庄、王峰、桑树坪、林源的发展产业发展方向:以能源工业为主的相关产业、旅游业9.2 中部经济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带动西庄、昝村、薛峰、盘龙、板桥、夏阳的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综合加工业、旅游业9.3 南部经济区:以芝川区为中心,带动芝阳、嵬东、龙亭、乔子玄的发展产业发展方向: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第 10 条功能引导10.1 中心城区: 市域中心,强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加强发展环保型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培育和扶植教育科研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信息产业。
10.2 龙门区:片区中心,是城市的工业区,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工业为主10.3 芝川区: 片区中心, 以旅游、商贸功能为主10.4 其它城镇的功能定位:西庄为商贸型;桑树坪为工矿、商贸型;昝村为旅游、商贸型; 夏阳为商贸型;芝阳为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型;林源为集贸、旅游型;薛峰为集贸、旅游型第 11 条规模结构11.1 Ⅰ级城镇:韩城市区,人口为27.0 万,包括中心城区、龙门区、芝川区11.2 Ⅱ级城镇: 桑树坪,人口规模为 1—2 万11.3 Ⅲ级城镇:芝阳、西庄,人口规模为0.6—1 万11.4 Ⅳ级城镇:昝村、夏阳、林源、薛峰,人口规模为 <0.6 万第三章 城市规划范围、性质和规模第 12 条规划区范围和规划用地范围12.1 规划区范围: 中心城区, 东至黄河, 西至板桥乡, 北至党家村景区以北100 米,南至夏阳镇; 龙门区,东至黄河东岸,西至龙门镇域西界,北至凿开河北面山脊线,南至大池埝镇域的白矾河;芝川区,东至黄河东岸,西至芝川镇区,北至芝川镇域北界,南至魏长城南100 米;薛峰水库。
总面积为 274.57 平方公里12.2 规划用地范围: 中心城区, 东至黄河西岸,西至韩城一电厂,北至小曲沟,南至水河南岸,面积为46.22 平方公里;龙门区,东至黄河西岸,西至龙门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