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课件】第五章道德评价.ppt
28页第五章 道德评价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章教学要点(1 1)理解并掌握道德评价的标准;)理解并掌握道德评价的标准;(2 2)理解道德评价中动机与效果的关)理解道德评价中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了解道德选择的基本含义;系了解道德选择的基本含义;(3 3)了解道德评价的方式了解道德评价的方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评价的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道德评价的根据道德评价的根据第三节第三节 道德评价的方式道德评价的方式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评价的标准 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对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活则体系,对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活动作成善或恶、正或邪、道德或不道德的动作成善或恶、正或邪、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价值判断,以达到“褒善贬恶褒善贬恶”、“扬善扬善抑恶抑恶”的目的一、何谓善恶一、何谓善恶 1、伦理学思想史关于善恶的定义: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孔子: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孟子:“可欲之为善可欲之为善董仲舒:董仲舒:“严其值不谋共利,明其道不计其严其值不谋共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
功一、何谓善恶一、何谓善恶西方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美德即是知识美德即是知识”柏拉图:柏拉图:“善的范型是最高的知识善的范型是最高的知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心灵合于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心灵合于德行的活动;假如德行不止一种,那么,德行的活动;假如德行不止一种,那么,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合乎最好的和最完全的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合乎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行的活动德行的活动一、何谓善恶一、何谓善恶2、对善恶的一般理解:、对善恶的一般理解:善与恶的观念从最一般,最普遍必然、善与恶的观念从最一般,最普遍必然、最本质意义上确定也源于人类的活动最本质意义上确定也源于人类的活动所谓的善就是指人所谓的善就是指人“应该应该”有的品性有的品性而所谓的恶则是人而所谓的恶则是人“不应当不应当”有的品性有的品性二、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二、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1、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一致性:、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一致性:历史评价是对某一重要现象、人物、事件,历史评价是对某一重要现象、人物、事件,以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影响而以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影响而做出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道德评做出判断。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道德评价是一致的价是一致的道德标准最终服从于历史标准道德标准最终服从于历史标准2 2、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冲突、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冲突(1 1)历史曾通过)历史曾通过“恶恶”来达到进步来达到进步 ,应,应 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恶恶”?(2 2)道德标准还具有超越性)道德标准还具有超越性不完全受不完全受制于历史环境、历史标准,而具有相对独制于历史环境、历史标准,而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评价并非尽善尽美,道德并不立性历史评价并非尽善尽美,道德并不能完全屈就历史,道德还须守护其崇高的能完全屈就历史,道德还须守护其崇高的超越性一面超越性一面第二节第二节 道德评价的根据道德评价的根据一、动机论一、动机论1、何谓动机论、何谓动机论 所谓动机,指的是趋向一定目的的主观所谓动机,指的是趋向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或愿望这种主观愿望或动机是以意向或愿望这种主观愿望或动机是以个人的社会生活格要为前提的,常以愿个人的社会生活格要为前提的,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个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一、动 机 论2、康德的动机论思想、康德的动机论思想(1 1)理性主体。
康德的道德哲学以理性为出)理性主体康德的道德哲学以理性为出发点,即以理性之人具有的道德法则为出发点,即以理性之人具有的道德法则为出发点2 2)善良意志善良意志在尘世之中,甚至在尘世之外,除了善在尘世之中,甚至在尘世之外,除了善良意志,不可能设想一个无条件善的东西良意志,不可能设想一个无条件善的东西康德康德 一、动 机 论(3)绝对命令绝对命令善良意志与绝对命令密切相关,绝对命令善良意志与绝对命令密切相关,绝对命令是道德法则对于理性之人的表现形式理是道德法则对于理性之人的表现形式理性正是通过绝对命令保证善良意志的落实性正是通过绝对命令保证善良意志的落实按照绝对命令,人们应该牺牲感性欲望执按照绝对命令,人们应该牺牲感性欲望执行道德法则,从而不能顾及一切经验内容行道德法则,从而不能顾及一切经验内容和行为效果和行为效果一、动 机 论善良意志的作用:善良意志的作用:第一,善良意志能力规定了道德法则的范第一,善良意志能力规定了道德法则的范围,即它的应用范围:也就是说,应用到围,即它的应用范围:也就是说,应用到具有实践理性和道德感的人身上具有实践理性和道德感的人身上第二,善良意志赋予了人类生活以意义。
第二,善良意志赋予了人类生活以意义一、动 机 论3、对动机论的评价、对动机论的评价(1 1)积极意义:)积极意义:在行为的立意上要求人们遵循道德规则、在行为的立意上要求人们遵循道德规则、履行道德责任、承担道德义务的动机论能履行道德责任、承担道德义务的动机论能够帮助人们提升道德水平,是实现人类美够帮助人们提升道德水平,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一、动 机 论(2 2)理论缺陷:首先,行为动机无法把握人的)理论缺陷:首先,行为动机无法把握人的行为动机是一个黑箱,一个人根本无法判断另一行为动机是一个黑箱,一个人根本无法判断另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也就无法根据人的行为动机来个人的行为动机也就无法根据人的行为动机来判断人是否遵循了道德法则、承担了道德责任、判断人是否遵循了道德法则、承担了道德责任、履行了道德义务履行了道德义务其次,强调行为立意的善良,就是主张纯粹的利其次,强调行为立意的善良,就是主张纯粹的利他但是,一旦我们将这种纯粹的利他加以普遍他但是,一旦我们将这种纯粹的利他加以普遍化,就会出现自我矛盾纯粹的利他主义会在道化,就会出现自我矛盾纯粹的利他主义会在道德实践中导致行为困境。
德实践中导致行为困境二、效二、效 果果 论论1、何谓效果论、何谓效果论所谓效果指的是行为产生的客观结果所谓效果指的是行为产生的客观结果或成果动机得到了实现通常称之为或成果动机得到了实现通常称之为效果从这个意义讲,效果是以成功效果从这个意义讲,效果是以成功的结果表现出来的的结果表现出来的2、功利主义的效果论思想(1)效果论的理由:)效果论的理由:人的动机只能影响人的品格,而品格却人的动机只能影响人的品格,而品格却不一定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所以,鉴于好不一定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所以,鉴于好的动机并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行为,而只的动机并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行为,而只有好的行为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的事实,我有好的行为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的事实,我们只能从行为,也就是效果,来作为道德们只能从行为,也就是效果,来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标准2、功利主义的效果论思想功利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根据效果论,我们应该根据行为效果的大根据效果论,我们应该根据行为效果的大小程度选择应当的行为,功利主义伦理学小程度选择应当的行为,功利主义伦理学学家边沁提出七种衡量或计算效果的方法学家边沁提出七种衡量或计算效果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常被称为来解决这一问题,通常被称为“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演算的演算”。
在边沁看来,我们可以在七个在边沁看来,我们可以在七个方面来衡量一个快乐的或痛苦的经验:方面来衡量一个快乐的或痛苦的经验:2、功利主义的效果论思想强度:这个快乐或痛苦有多强;强度:这个快乐或痛苦有多强;延续时间:这个快乐或痛苦会持续多长时间;延续时间:这个快乐或痛苦会持续多长时间;确定性:对于这个快乐或痛苦可以从我们的行动确定性:对于这个快乐或痛苦可以从我们的行动中产生,我们究竟有多确信;中产生,我们究竟有多确信;远近:在时间和空间上,这个快乐或痛苦有多远;远近:在时间和空间上,这个快乐或痛苦有多远;繁殖力:这个快乐或痛苦究竟有多大机会被一个繁殖力:这个快乐或痛苦究竟有多大机会被一个类似的快乐或痛苦所跟随;类似的快乐或痛苦所跟随;纯粹性:这个快乐或痛苦不被一个对立的感觉所纯粹性:这个快乐或痛苦不被一个对立的感觉所跟随的机会有多大;跟随的机会有多大;程度:究竟有多少人会受到我们的决定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少人会受到我们的决定的影响3、对效果论的评价(1 1)积极意义:效果论能引导人们重视行为)积极意义:效果论能引导人们重视行为的实际效果,重视行为能够带来的实际功的实际效果,重视行为能够带来的实际功利,促使人们努力工作,积极竞争,创造利,促使人们努力工作,积极竞争,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指导经济发展,为社会更多的社会财富;指导经济发展,为社会带来繁荣。
带来繁荣3、对效果论的评价(2)效果论的内在理论困境:a a、测不准定理:即行为的实际效果总是测不准定理:即行为的实际效果总是通过行为才能产生,在时间上总是后于行通过行为才能产生,在时间上总是后于行为自身这样,如果我们必须根据行为的为自身这样,如果我们必须根据行为的效果来预测行为的效果,我们就必须在行效果来预测行为的效果,我们就必须在行为之前预测行为的效果虽然我们可以根为之前预测行为的效果虽然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预测行为的效果,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预测行为的效果,并且常常能够获得成功,但是,我们不能并且常常能够获得成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预测就一定正确保证我们的预测就一定正确3、对效果论的评价b b、对于快乐与痛苦的衡量标准总是因人而、对于快乐与痛苦的衡量标准总是因人而异的,即便是边沁和密尔制定出来各种标异的,即便是边沁和密尔制定出来各种标准来加以衡量,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准来加以衡量,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对于快乐幸福常常具有不同于值观,他们对于快乐幸福常常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理解,对于某人属于快乐幸福的其他人的理解,对于某人属于快乐幸福的对象,对于另外的人可能就不是快乐幸福对象,对于另外的人可能就不是快乐幸福的对象了。
的对象了三、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三、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首先,从行为总体上来看,动机和效果并首先,从行为总体上来看,动机和效果并不是孤立地处于行为的两端的,而是相互不是孤立地处于行为的两端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紧密结合,贯穿于行为依存、相互贯通、紧密结合,贯穿于行为过程的始终的过程的始终的其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又是充满着矛盾其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又是充满着矛盾的统一再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再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曲折过程的曲折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道德评价的方式道德评价的方式一、自我评价一、自我评价 所谓道德的自我评价,就是个体或群体所谓道德的自我评价,就是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上的自我认对自己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上的自我认识,是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自身行识,是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自身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其主要特点是,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其主要特点是,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二、社会评价二、社会评价1传统习惯的评价功能传统习惯的评价功能 传统习惯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最起码的标准传统习惯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最起码的标准。
传统习惯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补充,是在人们传统习惯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补充,是在人们长期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积累的长期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积累的传统习惯是道德评价得以巩固和保留的外在形传统习惯是道德评价得以巩固和保留的外在形式2社会舆论的评价功能社会舆论的评价功能 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