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演进与课程实现途径.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3746310
  • 上传时间:2022-05-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7.3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演进与课程实现途径    王汉摘 要: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来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以时间为主线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从“四有新人”培养目标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四个目标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增加或替换,其中蕴含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演进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以及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目标的演变历程所形成的自身规律只有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科学地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每个时期以及新时代所赋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内涵,才能用好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思政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Key: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课程途径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也影响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当代变革,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依据的探讨不仅包含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也应看到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目标的演变历程所形成的自身规律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来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内涵及其发展,既反映我国社会的性质与发展要求,又能从根本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带动思政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背景与定位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经历了四个不同的10年,每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也不尽相同,而这些探索和实践都在其所处时代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可见一斑,进而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更影响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和价值观比如: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管是精准扶贫还是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在全球化的今天,价值观的多元化也逐渐影响着大学生。

      因此,改革实践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征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担负起新的使命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了新征程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育人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同向同行,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帜,也是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具有长远性和规划性而从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多次调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不仅仅是课时增减,亦或者是课程的增减,而是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增减,且主要目标也在逐渐深入,更多的是考虑以现实问题为依据(如表1)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内容到预期效果都遇到了“KPA鸿沟”阻碍,即“相对较高的知识(K,Knowledge)、比较肯定的态度(A,Attitude)、但采用率相对较低(P,Practice)”[4]。

      也就是说,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通过课堂各种形式的授课,改进教学方法取得学生的肯定态度的情况下,使学生接受或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进而达到预期效果但现实是,让学生采用或者实践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归根结底要在思想效果上确立,学生是否喜欢听愿意接受,只是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好坏的浅层依据;获得了怎样的认识以及理解、掌握了什么理论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才是实质性标准因此,探索改革40年大学生政治教育目标的演进历程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二)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从改革开放40年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首先要确立目标的定位,而要目标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之同向同行,毕竟“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合社会思想、引领主流价值、疏导社会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批判错误思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尤其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本身所赋予的新的特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及思想实际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不同学生个体日益呈现出个性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6]。

      所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必须从现实逻辑出发,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其形成依据和形成原则,明确和完善其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涵,从而达到其预期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要考察是否达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从其效果来看当前正在全国高校掀起的思政课改革热潮中,形式上的多姿多彩给人以极其震撼的印象,殊不知,“大牌授课”和“全程思政”却更使常规思政课教学步履维艰,其达到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其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过高的实用主义的要求和期待,导致表面上看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好;其二,作为传播者的任课教師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用主义解读,认为其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改造好学生的世界观,结果是感觉成效甚微;其三,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他们来说没用,导致他们没有认真学习,从而没有成效;其四,很多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过于“标题化”,缺乏理性思考,从而产生“反感情绪”所以,要从当前的效果来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或者方式是否符合时代要求,而这些都是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二、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演进历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确立、作用的发挥、任务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手段的运用都具有决定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演进历程更是值得考察和借鉴的,而且在这40年中,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经历了设立、新增、恢复、重建、调整和确立等几个重大改革,突出表现为“85”方案、“98”方案、“05”方案和“10”方案而这些改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一)1978—198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恢复与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开始拨乱反正,将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1980年底邓小平提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7]这是“四有”新人的最早提法,以为以后的“四有新人”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方面,“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式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7]第二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同时也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进和探索方向同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也明确指出:“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8],自此,在1978年设置课程的基础上,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课程课时上都在不断丰富和增加,这可以说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奠定了基础。

      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了教育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9]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在1985年完整地阐述了“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即“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9]1101986年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中又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升了一个高度,即“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有共产主义的觉悟和品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四化献身精神的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依靠德育,依靠思想政治工作”[8]2482自此,“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成为改革开放至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规范样态二)1989—200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改进与丰富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前一个十年改革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江泽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更高的要求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确立的基础上不断跟随者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进行改进和丰富1990年底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丰富了培养“四有”新人目标,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0]。

      1994年,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方向上,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1]这既是对“四有”新人培养目标的继承,也是对其的发展和丰富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所调整,明确提出要“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238这是结合时代发展,站在新的高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阐述青年是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1995年和1998年着重对“两课”进行了改革,这个可以从《表1.1978年到如今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统计》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改进和内容丰富,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方式199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又增加了“美”的要求,中共中央提出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1]271在此基础上,2001年江泽民又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五个成为”的要求和希望,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

      三)2003—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改革与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接触的社会价值多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理论教育工作200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做了新的阐述,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