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课件(演示).ppt
30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盾解社会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维护稳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深化认识、加强学习,探究规律、提升素质,有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社会转型遇到新问题,在经济体质深刻变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深刻变化形势下,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很突出、处理起来很棘手的问题,如果还是单纯依靠传统的说服教育行政命令等方式方法则很难凑效,迫切需要党员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维护稳定.,案例一:领导站在被告席上很没面子吗?,江苏启东PX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市委书记被扒光,市长被强行套上T恤,市政府大楼被冲击后南通市政府宣布,永远取消有关项目 2012年11月13日,北京平谷区蒋里庄村委会将区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撤销涉案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区长张吉福出庭应诉经过审理,平谷法院判决区政府败诉拆迁不立案是中国特色”,郑州市中级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小青说,是市委领导不让立案,“现在拆迁案子都归市里面管”,“政府它(拆迁)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说了通过自己的渠道解决”,“这种事就是立了案,法院也管不了”,“你也体谅我们下级的难处”。
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宏观上的重大意义 1.体现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 2.是我们党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 3.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4.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案例二:领导该如何预防风险?,某甲驾车不慎撞到某乙,向医院垫付了全部费用,医院向某甲开具了预交费收据(临时收据)后某乙自己办理了出院结账手续,将医院正式发票带走因为没有正式发票,保险公司不向某甲支付保险赔偿金,某甲要求医院承担责任如果你是该医院院长,你准备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医院的做法和新出现的情况,该医院规定,病人出院后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时,须交回预交费收据(临时收据),如不能提交预交费收据的,必须出具病人所在社区居委会证明某人在该医院住院期间分7次共预交1.8万元,其中一张2千元的预交费收据遗失,虽然这2千元有POS机刷卡凭条足以证明,但该院人员坚持要求出具居委会证明该医院规定存在以下问题:,医院有义务为病人办理出院结账手续,在有充分证据证明交费情况时,仍然要求出具居委会证明于法于理都说不通 居委会对不了解的情况不出具证明 流动人口、外地病人出具居委会证明有困难。
参加医保人员再次住院享受医保待遇,须上一次住院已办理出院手续如因该医院不办理出院手续,导致病人不能享受医保待遇,要“捡底”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一)“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的基本内涵 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来讲的,是一种运用法治价值来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指以合法性为出发点,追求公平正义为目标,按照法律逻辑和法律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的特点是:以合法性为出发点,凡事都要追问“是否合法”;以追求公平正义为目标,重视和强调证据、依据、程序、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法治方式作为方法论,是一种行为准则,是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执行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它要求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方法、法治程序和法治规则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执行法律规范、依法强化法治监督的实践过程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法治思维的四个层面,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逻辑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
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一通过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做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构建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级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法治方式,简单的说,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 法治方式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体现: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等执法:行政执法体质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务公开等司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等1.思维的规则意识,规则具有平等性、确定性、可预期性、可执行性的特点规则面前一律平等不论贫富和特权 对公权力机关和领导干部而言,首先要严守规则,维护规则的稳定和公平,不可朝令夕改、随心所欲,不可使规则陷入“沉睡”形同虚设,否则就会使有序变成无序。
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2.“党大”或“法大”?的认知意识,党映在法的范围内活动,把党彻底纳入法的规则范畴,真正用宪法和法律来约束党权党不可大于法,不可替代法坚持和深化司法独立、对领导干部的政绩作出考核,皆是约束党权的体现3.方式的彻底性深化依法依法治国改革必须长期坚持、全面彻底不可时断时续必须实现改革有序性、长远性、和稳定性4.手段的正当性5.权力运作的公开性,法治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第一,法治决定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第二,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 第三,法治思维需要通过法治方式表现 第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与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具有互助作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包含了“法治”的价值取向,“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当包含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本的价值取向这里使用的是“法治”,而不是“法制”或“法律”,而法治本身就包含一定价值取向 摒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律工具主义的“法律思维”、“法律手段”不是首先考虑增进人民福祉,而是用于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的内在要求,1.目的合法是前提符合立法原旨,符合立法目的 2.权限合法是依据公权“法无授权不得为” ;私权“法不禁止即自由” 。
3.程序合法是路径任何人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对任何人做出不利行为时,应当事先告知他,听取他的意见 4.内容合法是基础具体内容、手段合法 5.结果合法是归宿追求或可能造成的结果(不是最终的实际结果)合法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实现路径,(一)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除此之外,法治思维还应当包涵如法律至上、人权保障、权力制约、正当法律程序等内容 培训教育不应该只是在每年12月4日“法制宣传日” 进行一次法制讲座,而是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常态化的制度二)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为领导干部实现“法治方式”奠定基础,1.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使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的干部受重用 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在“竞争上岗”中,体现对“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的考察要考察领导干部在以往任职期间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研究称官员升职概率与GDP增速提高成正比,如果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期内的GDP增速比上一任提高0.3%的话,升职概率将高于8%,如果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那么他升官的几率是负值。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教授最近的一项研究结论这项研究搜集了中国283个中小城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10年的政绩和升迁结果二)2.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法律规范切实可行,实现“善法”之治,案例三:秦王朝的“以法治国”恶法非法法律是否有效, 取决于它的正义性——托马斯·阿奎那,案例四:都是“闯黄”惹的祸,2013年元旦之夜,男子一夜未归,第二天早上才匆匆到家妻问何故,男答:昨夜路口遇一黄灯,闪烁不停,一直等到今天早上六点才恢复正常,怕啊,闯黄灯要遭扣6分,路口倒车更要扣9分妻又问,你个铁脑壳,为啥子不打个?男答:开车打扣3分该男子冻得直哆嗦,妻问:在车内,何故冻成这样答:下了一夜的大雪,我在外不停擦号牌,遮挡号牌据说扣12分啊!,,,“闯黄”争议全记录,1月1日,新交规今起实施闯黄灯一次扣6分 1月2日,新交规闯黄灯罚6分实施首日引争议 1月3日,公安部:新交规实施首日多地事故大幅下降 1月4日,调查显示超七成网友认为闯黄灯罚6分不合理;试验显示司机100%照章行驶仍避免不了闯黄灯 1月5日,公安部负责人:见黄灯只要停住就不罚 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闯黄灯以教育为主暂不处罚,(二)3.落实“规则公平”,保障程序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渠道,“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案例五:程序正义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分粥的故事:,难道这粥就分不下去了吗?,“今天正义受到了践踏,人权受到了践踏,但是我们尊重法院的判决二)4.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司法权威→老百姓“信法”→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带头尊重和维护司法权威特别是在行政诉讼,以及涉及地方利益时,如果司法权威不能得到尊重,法院裁决成为“司法白条”,老百姓就不会寻求“法治方式”解决问题,领导干部也就不可能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三)将抽象的法治思维具体化,切实指导行政活动的开展,1.用依良法行政理念指引行政活动 2.用民主行政精神指引行政活动 3.用权力有限和权利本位思想指引行政活动 4.用责任行政观念指引行政活动 5.用正当程序意识指引行政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