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组织行为学知识点.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9586818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04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组织行为学(OB)第一章1、组织的定义:是指由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的的人群集合体2、组织行为的定义:是指各类组织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改善组织绩效(Robbins)组织行为学是行为学科的一个分支(60年代后,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也是一门研究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学科,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的系统研究决定组织中行为的因素为:个体、群体和结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动机、领导行为与权力、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以及工作压力4、对组织行为学有奉献的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5、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1)因变量涉及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合中的越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2)自变量涉及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6、OB学科特点:(1)、边沿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交切性)(2)、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自于多学科性、来自于研究对象、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3)、组织行为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4)实用性7、OB研究对象:组织中的人及其心理活动和行为。

      8、OB研究方法: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机结合1)观测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测与分析优点:方法简朴,使用方便,效果直观缺陷:往往缺少深刻性和准确性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长互相了解缺陷: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缺陷: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4)实验法和心理测试法:运用标准的测验量表,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发明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优点:方法科学,严谨,有一定的准确性缺陷: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5)个案分析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优点:对人的行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缺陷: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6)模型法: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组织行为学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物理模型不同,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第二章1、能力的定义:指的是个体可以成功完毕工作中各项任务的也许性它是对个体现在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2、能力—工作的匹配:能力与工作相匹配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便会提高,为了达成高工作绩效而对人的具体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方面的规定取决于该工作自身对能力的规定,仅仅关心员工的能力或仅仅关心工作自身对能力的规定都是不够的,员工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若两者不匹配时,员工也许由于缺少必须的能力在工作中经常败北,当员工的能力远远大于工作规定期,工作绩效自身也许不会存在问题,但同时也许会导致组织缺少效率,员工的满意度减少,管理层应付给他更多的薪水,特别是在员工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他们会因工作的局限而气馁丧气3、学习的定义: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4、学习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四个变量:无条件刺激(US)、无条件反射(UR)、条件刺激(CS)、条件反射(CR)(2)斯金纳(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

      第一、行为是结果的函数第二、行为是积极行为或习得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的行为第三、通过学习,个体获得想要的东西或逃避不想要的东西第四、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行为反复的也许性5、认知学习理论: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当作是领略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发现也许解决问题的故意义的模式并且这种领略和发现又是突发式的因此,这种现象又叫顿悟重要观点涉及(1)人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学习;(2)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互换过程;(3)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4)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6、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1)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测或听取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学习(2)认为可以通过观测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的观点,称为社会学习理论(3)也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但同时认可观测学习和知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4)楷模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7、行为塑造的方法积极强化(正强化):行为之后,给予积极刺激¡ª行为变的更加也许发生 悲观强化(负强化):行为之后,取消悲观刺激¡ª行为变的更加也许发生处罚:行为之后,给予悲观刺激¡ª行为变的更不也许发生。

      忽视:取消所有强化物¡ª行为变的不也许发生8、强化的程序(1)连续强化:每一次抱负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2)间断强化:只对部分抱负行为给予强化9、间断强化的类型(1)固定期距强化:假如每隔一个固定期间给予一次强化,这种方式叫做固定期距强化2)可变时距强化:假如奖励根据时间分派,但强化的时间却是不可预测的3)固定比率强化:当个体行为达成一个固定数目后,便给予奖励4)可变比率强化: 当奖励根据个体的行为次数随机出现时,这种强化叫做可变比率强化10、智商( intellectual quotient )心理能力( Intellectual Abilities (IQ) )从事那些诸如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涉及7个维度,智商的7个维度算术:快速而准确进行运算的能力言语:理解读到和听到的内容,以及词汇之间关系的能力知觉:迅速而准确辨认视觉上异同的能力归纳:鉴定一个问题的逻辑后果,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演绎:运用逻辑评估一项争论价值的能力空间想象:物体空间位置变化时,能想象出物体形状的能力记忆力: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能力11、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一组非认知技能,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这组技能可以显著影响一个人应对变革压力的能力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之父¡ª¡ª丹尼尔¡¤戈尔曼 ,1995,《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情商的5个方面(1)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感觉(2)自我管理:监控自己的情绪(3)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动力(4)感同身受:辨认别人的情绪(5)社交技能:与别人的交往12、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先天的遗传因素(2)后天的环境因素(3)教育(4)社会实践(5)其他:爱好、努力限度、坚持性等第三章1、态度的定义: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印象的内心感受2、态度的形成过程凯尔曼(H¡¤C¡¤Kellmen) :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从无到有、从简朴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重要通过三个阶段:(1)依从: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处罚而采用的与别人规定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外力性、表里不一性、暂时性、转化性、模仿性(2)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楷模人物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3)内化: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3、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1)外部因素:人际影响、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公司文化的影响 (2)内部因素:员工的认知、员工的需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性4、转变员工态度的方法(1)弱化态度主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信息传达者尽也许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定结论,减弱 其自我防御倾向2)增长所提供的沟通信息的影响力: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宣传者、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3)信息的适当反复:反复必须有变化,单调刺激会减少注意与接受性4)参照群体的引导:假如使人们从属于一定的群体,群体的规范有参照效应,使人们倾向与群体一致5、态度的构成:认知、情感、行为6、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其他的工作态度(1)工作满意度:当谈论员工的态度时,多指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高的人,对工作就也许持积极的态度;反之,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就也许对工作持悲观态度2)工作参与(Job Involvement):指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限度以及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限度(3)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定义: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的的认同,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态。

      涉及三个因素:对组织目的与价值的信奉与接受;愿为实现组织目的付出极大努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的强烈愿望.(4)其他工作态度:组织支持感:员工对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奉献并关心他们的利益的一种感知和见解敬业度:重要指个体对工作参与度、满意度及工作的热情(5)引起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自身、晋升机会、薪酬、主管、同事7、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费斯汀格 (Fistinger),1959,该理论致力于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将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不相关、协调、不协调认为:个体所拥有的有互相关系的认知因素之间有协调和不协调两种情况(1)协调是快乐的、满意的、要保持的状态;(2)不协调是一种不快乐的情感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状态协调的强度越大,解除或减轻的动机就越强烈研究证明,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这样才干是愉悦的协调状态,同时也表现得富有理性8、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人们总是追求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为的工具。

      这表白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于去做有理由应当做的事人们倾向于找出一种听起来合理的解释自我知觉理论得到广泛的支持9、海德的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海德(Heider,1950): 将构成一体的两个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unit);对于每种认知对象的感情和评价(喜恶、赞成、反对)称为情绪当对一个单元内两个对象的见解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两个对象有相反见解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海德强调一个人(P)对某一认知对象(X)的态度,常受别人(O)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第四章1、人格的定义:个体对别人的反映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经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2、人格的决定因素:遗传、环境,遗传构建了先天的特质与能力,环境塑造并改变人格所以,人之所以变成今天样子,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是塑造人格的另一个.因素,人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