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标准 BYDQ-J01237-2006 汽车零部件湿热试验方法.doc
13页Q/BYDQ- J01.237-2006 汽车零部件湿热试验方法 2006-05-30发布 2006-06-30实施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汽车零部件湿热试验方法编 制: 日期: 校 核: 日期: 审 查: 日期: 标准检查: 日期: 批 准: 日期: 版号:A 修改号:0修 改 记 录版号标记处数修改人修改原因生效日期批准人Q/BYDQ-J01.237-2006目 次前言……………………………………………………………………………………………………………Ⅱ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24 恒定湿热、交变湿热、温湿度交变湿热的比较…………………………………………………………25 湿热试验方法的确定………………………………………………………………………………………36 试验方法……………………………………………………………………………………………………8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方法整理说明……………………………………………………………………9 前 言本标准的编制按照GB/T 1.1—2000和GB/T 1.2—2002的要求进行。
本标准由比亚迪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提出本标准由比亚迪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经理批准本标准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综合管理科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宁、范学、李圣英、刘晓华、肖东、詹秀媚、武海斌、董刚、曾丽丽、张瑜李光霞、陈广露、徐光泉等本标准于2006年05月30日首次发布本标准参照的技术标准主要有: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等相关的标准以及Q/BYDQ-J01.101-2005汽车安全气囊模块检测规范、Q/BYDQ-J01.172-2006汽车顶棚内护板检测规范等相关企业标准,参考这些标准中的产品湿热试验参数在整理这些参考标准的过程中,发现方法约有15种,根据零部件的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对方法进行了整合,定出了本标准中的5种试验方法,并将汽车零部件根据不同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类,形成本试验方法II汽车零部件湿热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介绍了湿热环境、湿度的物理现象、恒定湿热、交变湿热、温湿度交变湿热三者的比较和试验产品方法的确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车型汽车零部件湿热的试验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电气设备(电机、电器及电子产品,以下称产品)、汽车用各种塑橡胶制品(以下称产品)及汽车上其它产品湿热试验主要用于确定产品对湿热环境的适应性,特别是产品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变化情况;也可用于检查试验样品耐受某些腐蚀的能力,选用适当的试验方法和严酷等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模拟性和再现性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面列出的是主要参考的部分标准QC/T15-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 2423.50-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Y:恒定湿热主要用于元件的加速试验GBT 2423.34-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Z/AD 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 12665-90 电机在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湿热试验要求GB 1740-7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15905-195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QC/T 198—92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要求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QC/T 16—92 点火线圈通用技术要求QC/T 19—92 汽车用分电器技术条件QC/T 218 一1996 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QCT 30—2004 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Q/BYDQ-J01.040-2005 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检测规范Q/BYDQ-J01.049-2004 汽车电动天窗检测规范Q/BYDQ-J01.099-2005 隔热垫检测规范Q/BYDQ-J01.101-2005 汽车安全气囊模块检测规范Q/BYDQ-J01.172-2006 汽车顶棚内护板检测规范Q/BYDQ-J01.197-2006 氧传感器检测规范Q/BYDQ-J01.218-2006 汽车零部件高温贮存试验方法3 术语3.1 湿热环境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气候因素,二者以不同数值的组合,在产品贮存、运输和使用期间,始终对产品产生影响。
3.2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的程度,饱和时为100%RH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3.3 凝露凝露是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上凝结的一种现象,因此如果要避免凝露,必须对试验样品进行预热湿度是普遍存在的,而凝露只是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特殊现象如果在试验过程中要求产品表面产生凝露,就必须迅速提高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和空气温度,使空气露点温度和产品表面温度之间达到某一数值3.4 吸附吸附在试验样品表面上的水气分子的量取决于材料的类型、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水汽压力的大小由于吸附和吸收同时发生,而吸收效应通常更明显因此,不容易单独评定吸附量的大小3.5 吸收材料吸收潮气的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空气的含湿量、吸收过程在达到平衡前始终稳定地进行着水分子渗入的速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6 扩散在电子工程中经常出现的扩散实例就是水蒸气透过有机密封材料进人壳体内部3.7 呼吸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试验样品空腔内外空气和水气的交流称之为呼吸内有空腔的不良密封类型的试验样品,吸入的潮气使试验样品的内部结构受潮,或在空腔内凝结成聚集态的水。
4 恒定湿热、交变湿热、温湿度交变湿热的比较4.1 恒定湿热对于固体试验样品,如塑料封装的试验样品,可能存在细小三叉线裂纹或者多孔材料,水汽的吸收、吸附和扩散起主导作用时,最好采用恒定湿热4.2 交变湿热交变湿热适用于以产生凝露或由于呼吸作用使水汽浸入并形成液态水为重要特征的各种场合,对于大的产品,如设备或者必须保证在循环的各阶段达到温度稳定的产品4.3 温湿度交变湿热1本试验是在高湿下进行温度循环,并产生一种呼吸作用,使水汽进入不完全密封的容器,再加上低温试验阶段,在于使任何缺陷中含有的水结冰,借助于结冰的膨胀作用使这些缺陷比在正常寿命期更快的变为故障因此加速呼吸已经使吸收在裂缝和缝隙中的水汽结冰是本试验的特点本试验是加速了呼吸作用和凝露水的冻结效应,本试验比交变湿热严酷度大的多,区别在于:1) 在给定的时间内,存在着多次的温度变化或“呼吸”作用;2) 较大的循环温度范围;3) 较大的温度变化速率;4) 包括多次0度以下的温度变化本试验只限于产品由不同材料构成且有接缝时,并且缝隙的大小足以允许渗入若干液态水,如金属组件与垫圈之间或焊锡与导线接头之间的缝隙等由上可见,本试验不能与恒定湿热或交变湿热进行互换,也不能作为它们的替换试验,试验程序的选择应考虑到试验样品的物理性能、热特性以及每一种特殊情况下重要的失效机理类型。
4.4 温湿度交变湿热2 本试验方法是在做完温变试验之后接着选做恒定湿热,就可得到预期的更严酷效果,如在湿热试验后接着做低温,就会增强试验效果,本试验只限于部分汽车内外饰件产品5 湿热试验方法的确定根据标准的对比,定出了5种试验方法,如表1所示表1 湿热试验方法分类种类湿热名称等级试验方法试验时间适用产品1种恒定湿热1(40±2)℃,93%RH96h考核材料的产品:塑料、橡胶、漆膜、多种材料组合的非电子产品2(55±2)℃,95%RH3(70±2)℃,95%RH2种交变湿热(见表3、图1~图2)1最高温度40℃10个循环电工电子产品2最高温度55℃5个循环3种温湿度交变湿热1(见表4、图3)/温度范围-10℃~65℃10个循环电工电子产品4种温湿度交变湿热2/高温温度1)/15.5h,室温(23±5)℃/30min,(-40±2)℃/7.5h,室温(23±5)℃/30min,(40±1)℃、95%RH/15.5h,室温(23±5)℃/30min,(-40±2)℃/7.5h,室温(23±5)℃/30min,此为一个循环2个循环纤维素、聚氨酯、聚酰胺等制品5种温湿度交变湿热3(见表5、图4)/温度范围-35℃~85℃30个循环安全气囊类注:1)高温温度参照Q/BYDQ- J01.218-2006汽车零部件高温贮存试验方法里相关零部件的温度。
表2 产品分类试验方法种类适用的产品1种座椅面料、车门蒙皮、防尘罩、空调壳体、蒸发器混合风门、鼓风机壳体、空调花粉过滤器、拉索、织带、玻璃、车外油漆、装饰条、橡、塑胶密封条、燃油箱本体、机油滤清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