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综合复习试题.doc
4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学复习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0×3分=30分)1、镜面与水平桌面成一个夹角为θ,有一个小球在镜面前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可看到平面镜里小球的像正沿水平方向运动,则镜面和桌面的夹角θ是( )A.30° B.45° C.60° D.任意角度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50度,则折射角应为( )A.小于50度 B.等于50度 C.大于50度 D.等于100度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太阳 C.钻石 D.猫的眼睛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5、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逐渐减小,则反射角( )A. 逐渐减小,但总等于入射角 B. 保持不变C.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6、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C.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7、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8、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光屏的另一侧得到缩小的像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7cm C.9cm D.11cm9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 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B.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C. 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像 D.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二、 填空题(26×1分=26分)11、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12、透镜有凸透镜和______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规律工作的我国古代曾有人用冰做成透镜,利用透镜和太阳取火,该透镜应该属于______透镜13、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1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并同时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4、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是界面,______是玻璃(选填“左侧”、“右侧”、“上方”、“下方”),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______度15、某水库水深20米,平静的水面上空,一只鸟正以5m/s的速度冲向水中捕食小鱼,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相对于它的速度是______m/s,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鸟看见的鱼比其实际位置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16、一束太阳光与水面成50度入射,反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当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反射角为_____度。
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所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放在______的成像规律就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放在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与物体等大18、爷爷是远视眼,需要用______透镜来矫正当爷爷戴上老花镜时,张丽透过镜片发现爷爷的“眼睛”好象变大了,这是因为张丽看到的爷爷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的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_(“实像”或“虚像”)三、 作图题(2×4分=8分)19、如图所示,为某凸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位置以及凸透镜焦点位置20、如图,题中已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四、实验探究题(24×1.5分=36分)2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雪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蜡烛N始终都无法与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小雪同学应在____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雪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 B. 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改变蜡烛位置时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______cm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23、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____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3和3’、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度3)图丙中当激光从水中沿4’方向射入O点时,折射光线将会沿着_____(填“1”“2”“3”或“4”)的方向射出,说明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4)让激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若不断地增大水中的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_____;若继续增大入射角,将会发现不再有_____光线,而只存在_____光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