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谈孔子乐教思想和当代音乐教育的传承关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43448256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谈孔子乐教思想和当代音乐教育的传承关系 论文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审美教育传承意义论文摘要孔子是先秦乐教的提倡者,更是实践者她在当初乐教领域中做出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音乐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试着对照当代音乐教育思想从孔子的乐教思想中选择了三点进行浅显的叙述,意在揭示孔子的乐教思想和当代音乐教育之间的传承关系先秦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而和这一时期经济特点对应的乐教文化也发生了改变,“礼崩乐坏”的出现使得音乐活动摆脱礼乐制的束缚而成为声色娱乐的工具所以,先秦的教育思想家将言乐的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作为一个共生的问题,提出了很多主要的音乐教学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孔子的乐教思想这些思想传承至今,当代音乐教育的很多主要教学论点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本文就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乐教思想试谈其对于当代音乐教育的意义1提升乐教的地位从孔子的教学内容来看,她所施教的“六艺”科目,“乐”仅次于“礼”居第二位在施教的基础教材“六书”中“诗”、“乐”分别处于主要地位孔子将乐教的完成视为教育完成的最终阶段,她认为,在此之前,受教者经过学习《诗》(其中包含弦歌颂咏),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又在礼的学习中学会多种社会礼仪、行为规范,这时候所成的“乐”是在完成诗乐和礼仪的学习之时,由礼、乐的教化共同组成的“乐”。

      它是以诗乐和利益学习的完成作为先决条件,而且一直不离开乐艺教育的乐教的实现所以,它又不能等同于通常的音乐教育,这恰恰证实孔子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针对当初的“礼崩乐坏”,孔子对乐教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音乐教化功效的消退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也为乐教的传承提供了可能性联络现今,音乐教育虽经历了无数的冲击和否定,但乐教的主要地位还是被延续了下来中国数次强调美育在全方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替换的功效,将音乐教育视作落实美育的主要手段1979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纲领》(试行草案)开宗明义,即在“目标任务”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1986年下半年,国家教委正式成立了艺术教育处;1989年国家教委机构调整后,又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艺术教育司,统一管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育同时,又在基础教育司中设置了课外教育和学校艺术教育处1986年,音乐家协会也成立了音乐教育委员会,并在12月召开建国后的第一次《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对音乐教育的功效、作用和目标展开讨论,对各地教学结果和经验进行介绍1994年7月,国家教委依据江泽民、李岚清同志有关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和高中应开设音乐课的指示,发出了通知,要求从1994年秋季起,在一般高中一、二年级开设“艺术欣赏”课,其中包含“音乐欣赏课”。

      这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上的大事至此,中国几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开设音乐课的愿望最终得到了实现近些年来,中国引进国外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发展了音乐教育我们能够试想,正是孔子“重视乐教”的思想为当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启示2.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孔子在音乐审美中讲的“和”除了是对前人音乐谐和论的继承和总结外,她还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个“和”的情感态度她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应是中正平和的,也应该是适度的、有节制的,在乐教过程中,学生是能够经过乐的审美情感活动成就一个人生境界的孔子向往的是音乐审美中愉悦愉快的理想境界,她的这种“乐”境界,已超然于任何繁饰礼乐的形式之上,它是于无拘无碍的自由境界取得的内在人格审美的愉悦体验,它成就了生趣盎然、天机活泼、俯仰自得的审美人生境界   孔子的这种审美教育表现在当代教育中,和教育界强调的“音乐能够促进个体成长”有一定联络当代教育观认为,音乐教育能使人含有宽广平和的胸襟,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相互交流的需求,能有效塑造个体的健全人格,树立个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激发个体的发明冲动,开发智力和发明潜能,发展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有效地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音乐教育还是使人轻松愉快的最好路径,它不但能使个体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其影响将伴随个体的整个人生,使生活愈加美好对于个体来说,不接收音乐教育,其所受的教育是不全方面的,其发展是畸形的;没有音乐伴随的生活,其所过的生活是苍白的,其人生的意义是难以真正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教育界对音乐的这些价值定位正是在强调音乐的审美教育意义,音乐的这一“促进个体成长”功效和孔子的“内在人格审美的愉悦体验”和“审美人生境界”有着不可忽略的内在联络正是孔子对音乐审美价值的定位影响了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定位,这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3.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孔子强调教学的灵活性,表现在乐教中关键是她的“因材施教”和教学方法上孔子对学生的个性、专长、优缺点了如指掌,因为她注意从学生的详细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因此她不用千篇一律的说教,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问题,她主张要依据发问者的个性给不一样的回复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并不一味地采取讲授的方法,她期望她的学生对于学问一直保持一个“如之何?”的研究精神,师生能够聚在一起,自然而然进行交谈,各无所隐、畅所欲言,她的“循循善诱”使学生对于学习极感爱好孔子虽严格要求学生,但从不轻易指责学生,打击学生的主动性。

      这些全部是孔子重视教学灵活性的表现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因为音乐课程本身所含有的特殊性,孔子的“教学灵活性”看法就有了其特殊意义现在教育界对于怎样实现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突出表现在对学生心剪发展规律的研究上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势必须讨教学的灵括性依据相关教授的研究,得出以下实现当代音乐教育有效教学的四个路径:其一,正确定识遗传、环境和教育原因当代教学观普遍认为,遗传是有作用的,但更主要的是环境和教育不论先天音乐条件好坏,我们全部能够灵活地为她们制订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其二,正确定识外因和内因音乐是一门抽象性的非空间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只重视外因此盲目地授教,学生不一定能了解并接收这就需要老师灵活地利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发挥内因的作用其三,正确定识量变和质变音乐学习包含纯知识和多种技艺的学习,而这一学习过程往往是相当漫长的,尤其是技艺(包含钢琴、声乐、舞蹈等)的学习老师要避免拔苗助长、盲目施压,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由易到难的教材,使学生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正确定识个体差异学生相互之间必定存在差异,老师不能忽略这些差异的存在老师应该分析学生各自的优势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起专长,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表现。

      当代音乐教育追求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恰恰需要“灵活性”,孔子的“教学灵活性”思想给予了当代音乐教育主要的启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