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及译文.doc
7页五年级第十册《国学》教材第1课 北冥有鱼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yì)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第1课 北冥有鱼(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种叫做鲲的鱼,它不知有大几千里那么大;鲲变化成为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当鹏鸟奋飞时,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彩这样的鹏鸟,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的波涛有几千里那么高,它随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到数万里的高空,一直飞了好几个月才停歇下来山林、沼泽、原野上升腾的像奔马一样的雾气,和在低空里随风漂浮的尘埃,都是各种生物互相吹拂的气息天空是那样湛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大概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第2课 姑射仙人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bù)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 ‘藐(miǎo)姑射(yè)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chuò)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cī)疠(lì)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gǔ)者无以与(yù)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hái)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 逍遥游》第2课 姑射仙人 (译文) 肩吾对连叔说:“我曾听接舆谈话,大话连篇,不知所云,一说下去就没完没了他的言论使我非常惊恐,就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论有很大差别,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了些什么呢?”肩吾道:“他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神人的皮肤就像冰雪一样洁白,体态像女子一样柔美;不吃五谷杂粮,而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架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神人的精神是那样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些全是虚妄的话,一点也不可信连叔说:“是呀!俗话说,没法同瞎子一起欣赏花纹和色彩,也没法同聋子一起聆听钟鼓的乐声。
难道只是形体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啊! ”第3课 至德之世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xī)隧(suì),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jī)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kuī)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 马蹄》)第3课 至德之世(译文) 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这样做黎民百姓有固定不变的本性,织布而后穿衣,耕种而后吃饭,这是人类的共性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浑然一体,没有偏私,这就叫做顺其自然所以,在人类天性保留最好的上古时代,人们的行动总是那么自然,人们的目光又是那么专一那时,山野里没有路径和隧道,水面上没有船只和桥梁,万物共同生活,也没有乡、县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自由生长因此,禽兽可以牵着禽兽玩耍,可以攀上鸟巢窥望在那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时代,人类跟禽兽同样居住,跟万物并存聚合,哪里知道什么君子、小人呢!人人都纯朴无私,人类的天性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愚昧无知,这就叫做“素”和“朴”。
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其本来的颜色,人类的天性就会完整地留传下来 第4课 濠梁观鱼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秋水》)第4课 濠梁观鱼(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游得多么自由自在呀!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让从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吧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第5课 天籁 子綦(qí)曰:“夫大块噫(ài)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háo),而独不闻之翏(liáo)翏乎?山林之畏(wéi)佳(cuī),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ī),似圈,似臼(jiù),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xiāo)者、叱(chì)者、吸者、叫者、譹(háo)者、宎者(yào)、咬者(jiāo),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ú),泠(líng)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而独不见之调(tiáo)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 齐物论》)第5课 天籁(译文)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难道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各种陡峭的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孔窍,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围成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塘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前面呜呜响起,后面呼呼应和清风徐徐,就有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各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并在一起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它们的发生和停息,都出于自身除了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第6课 贻笑大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yù)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dǔ)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秋水》)第6课 贻笑大方(译文) 秋天的洪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支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自己聚集了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河神顺流东行,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看不见大海的尽头河神这才改变了洋洋自得的面孔,茫然抬头,对着海神叹息说:“俗语说,‘懂得一些道理,就认为天下无人能及’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吧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节义不值得看重,开始不敢相信,如今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无边,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面前,可就危险了,我一定会被懂得大道的人所耻笑了 海神说:“不可以与长期生活在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空间的制约;不可以与只能生活在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冻,因为它受到时间的局限;不可以与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因为他受到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可以与你谈论大道了第7课 得心应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zhuó)轮于堂下,释椎(chuí)凿(zaó)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天道》)第7课 得心应手(译文)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锤子和凿子走上堂来,对齐桓公说:“恕我冒昧,请问书上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说来,您所读的书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人怎敢妄加议论呢!有道理可说还能原谅,无理可说就得处死轮扁说:“我从所做的事情懂得了这个道理。
砍削车轮时,榫眼太大,榫头安不紧,榫眼太小,榫头安不进只有榫眼不大不小,才能得心应手虽然说不清楚其中的奥妙,但其间有着微妙的技巧我不能使我的儿子明白,我的儿子也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我活到七十岁,如今还得砍削车轮随着古人的死亡,他们不可言传的至理和妙道也同时消失了,所以,您所读的书是古人的糟粕啊!”第8课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è)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徐无鬼》)第8课 运斤成风(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施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人,鼻尖上沾了点白灰,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朋友匠石用斧子砍削它匠石把斧子挥得呼呼作响,似乎漫不经心地向他的鼻尖狠劈下来眨眼之间,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被砍削净尽,而鼻子却毫发无伤郢人站在那里,若无其事一般宋元君听说此事,非常好奇,就派人把匠石叫来,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吧’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鼻尖上的小白灰。
虽然如此,但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离开人世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再也找不到共同辩论的人了!”第9课 神龟托梦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pī)被发窥阿(ē)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zhān)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kū)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策(cè)仲尼曰:“神龟能见(xiàn)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外物》)第9课 神龟托梦(译文) 半夜里,宋元君梦见有人披头散发,在侧门旁躲躲闪闪说:“我来自名叫宰路的深渊,作为清江的使者去拜见河伯,被一个叫余且的渔夫捕捉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