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课程说明.docx
7页《西方经济学》课程说明由梁小民教授编著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言,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通过这一介绍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研究什么, 如何研究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从而可以有助于以后内容的学习第一章的中心是经济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稀缺性是产生这三个问题的原因,资源配置是这三个问题的具体化, 资源利用是资源配置的延伸 研究方法是用什么工具来研究这三个问题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八章, 是微观经济学部分 这一部分的中心是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一章展开的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要说明价格机制如何配置资源的 第二章所介绍的正是市场上价格如何形成, 以及这种价格如何调节经济其他各章实际是对这一内容的具体化抓住第二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各章 第三章实际是第二章的延伸, 从内容上可以把这两章看成一章在第二章中把需求与供给作为决定价格的因素, 但对决定需求与供给的背后的因素并没有充分展开需求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 供给由生产者的行为决定 第四章对消费者行为的 分析,以及第五至第七章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正是对第二章内容的深化 在这种深化过程中则提出了许多新理论。
第四章分析消费者行为, 说明了决定需求定理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就是对需求的进一步解释在这一部分运用的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在微观经济学和整个经 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第五至七章分析生产者行为, 说明决定供给定理的是生产要素投入与成本 只有价格上升,厂商才能增加生产,因为价格上升引起的收益增加可以弥补生产要素与成本的增加 这就是对供给的进一步解释这里要特别注意第七章第七章是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上的行为 的但同时也是对第二章的直接深化因为第二章分析时,假设的条件实际是完全竞争但 现实中市场有四种类型 所以,这一章实际上也说明了, 在不同的市场上,价格如何调节经 济这样,就把价格作用的分析更加具体、更能适应于现实第八章是运用第二章的价格原理来解决分配问题, 即把分配问题归结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所以,也可以把这一章看作是第二章价格原理的运用第三部分包括第九章至十六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这一部分的中心是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一章展开的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实际上是为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提供一个基础, 也可以把这一章并入第十章中 第十章所提供的各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与基础, 也就是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一种理论工具。
第十一章至十三章,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宏观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四个重 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它们构成了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第 十四章是在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也为如何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政策则具体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及所遇到的问题 第十五章至十六章是把封闭经济的宏观经济分析扩大到开放经济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导言重点掌握:1 .稀缺性的含义2 .选择的含义3 .机会成本的含义4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5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6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掌握:1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3 .实证分析方法了解: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2 .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重点掌握:1. 需求的定义2. 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3.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4.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掌握:1. 供给理论2. 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1. 价格上限及其影响2. 价格下限及其影响第三章 弹性理论重点掌握:1.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2. 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3. 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4.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5. 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掌握:1. 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2. 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3. 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了解:1 .弹性与税收分摊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重点掌握:2 .效用与边际效用3 .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4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5 .消费可能线6 .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掌握:1 .消费者剩余2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了解:1 .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决策2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3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4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第五章 生产理论重点掌握:1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3 .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掌握:1 .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含义与关系2 .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3 .等产量线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了解:1 .企业的委托一一代理理论2 .不同形式企业的优缺点3 .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重点掌握:4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5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6 .短期成本分类7 .各种短期成本变动的规律8 .短期中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9 .长期平均成本的规律与形状10 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11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12 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区别13 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14 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了解:1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2 .短期成本与停止营业点的关系3 .规模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重点掌握:1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3 .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4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掌握:1 .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2 .寡头市场的特征3 .垄断市场上的单一定价4 .各种市场结构价格与产量决定的比较了解:1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2 .围绕垄断的争论第八章 分配理论重点掌握:1 . 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2 .收入分配目标:公平与效率3 .收入分配政策4 .工资的决定 掌握1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个人原因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制度原因 了解:1 .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2 .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3 .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4 .围绕收入分配政策的争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九章重点掌握:1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3 .垄断与市场失灵4 .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掌握:1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2 .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了解:1 政府失灵的产生2 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重点掌握:1.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3.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4. 失业率的计算掌握: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 失业的含义3. 失业与GDP的关系4. 经济周期的含义5. 经济增长的含义了解:1. 宏观经济学中两个学派的争论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重点掌握: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2.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3. 哈罗德-多马模型4. 自然失业及其原因掌握 :1. 货币数量论了解 :1 .其他经济增长模型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重点掌握:1.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4. 总供给曲线的含义5. 不同的总供给曲线6.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7.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8. 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实际 GD*物价水平9. 如何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掌握 :1.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重点掌握:1. 消费函数的含义2. 投资函数的含义3. 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4. 乘数原理掌握:1. 消费函数稳定的原因与意义2. 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了解:1. 投资波动性的原因2. 加速原理3. 总需求分析的局限性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重点掌握:1. 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2.IS 曲线的含义3.LM 曲线的含义4.IS — LM模型的含义掌握:1.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2. 货币需求理论了解:1. 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2. 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重点掌握:1. 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2.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3.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4. 供给拉动的通货膨胀5.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掌握:1.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理2. 不同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3. 引起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了解:1. 经济周期的含义2. 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掌握:1. 财政政策的运用2. 赤字财政政策3. 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3.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了解 :1. 各派在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上的争论2.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3. 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重点掌握:1. 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2. 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3.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均衡4.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掌握:1. 自由贸易理论2. 保护主义贸易理论3. 汇率理论4. 开放经济中的最优政策配合了解:1. 国际收支理论2. 国际资本市场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