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基层交警如何规范执法.doc
4页浅谈基层交警规范执法基层交通警察有“三最”即社会接触而最广、社会管理任务最重、行政执法 量最大在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口益增强、社会舆论监督体系口趋完善的今 天,交警执法工作如果出现一点不文明、不规范的问题,往往就会成为社会各 界“口诛笔伐”的焦点,影响到公安机关乃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近年来, 伴随着“三项建设”、“三化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交警系统通 过开展一系列执法专题教育和培训活动,其整体执法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得到 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 醒地看到目前交通管理工作的“行进步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 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规范执法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破解 的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交警系统如何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谈 一点认识一、基层交警执勤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执法随意性较大有的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未能围绕预防交 通事故的工作中心,全面查处引发事故的各类违法行为,而是专挑超载、超员、 证件不全、安全措施不全等常见性违法进行处罚;有的为了缩短查处违法行为 的时间,专门处理容易处罚的违法行为;有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在一些违法 行为的处理上重罚款、轻教育;对同一种交通违法的处罚不一样,罚态度款、 人情款,随意更改处罚的幅度或种类,削弱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性。
执法形象不佳个别民警执勤、执法着装不整齐,语言不文明、不规 范,工作缺乏艺术性,不会或不愿做群众工作在公安交警队伍中存在这样一 种现象,有些民警自认为自己是“官”,待群众始终摆脱不了 “打官腔、说官 话”的模子然而随着新时期执法环境的变化,“官本”思想开始逐渐褪去原 来的光环,取而代Z的是一种“为民服务”的新要求有的因当事人不配合调 查取证,而对违法当事人大声训斥,缺乏耐心与办法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交 警部门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与汗水,但往往因一个人、一件事、 一句话的不文明给整个队伍造成了负面影响三) 执法程序意识不强有的民警在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中程序意识差, 应当向当事人告知的不告知,无视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权;有的民警在执法中为 节省时间而颠倒执法程序,先对违法当事人作出处理,后再进行审批;有的民 警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未切实履行告知手续,或存在告知事项不全面、不清楚的 问题,有的甚至出现告知主体错误;有的民警扣留机动车、证件等不及时开具 暂扣凭证,不按规定移交或者超期扣押;一些事故处理单位对车辆检验鉴定时 间过长、成本较高,不按规定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四) 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目前,路而执勤民警须携带的执法文书有十余 种,填写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有的民警填写不全面,执法文书中对于当事人的 联系屯话、住址等项目往往漏填、省略填,有的甚至连违法行为、罚款数额填 写不清楚,常常出现填写内容字迹潦草、模糊的问题,甚至随意涂改,使法律 文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的填写不正确,违法事实填写错误,条、 款、项混淆,顺序颠倒二、基层交警执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一)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各地交管部门只有通过大量招聘协勤人员来填充警 力但由于是而向社会招募,进入交通协警的“门槛”较低,文化程度普遍不 高,人员比较复杂,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解决的40、50失业人员(也就是公益 性岗位人员)所以导致交警队伍呈现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偏大,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较低,规范 执法等观念还比较模糊,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多变,容易引 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事件,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繁重的工作任务延缓执法规范进程随着交通方式多样化的改变,基 层交警执法的对象也越来越多,执法任务越来越大,一方面,基层有限的警力 既要管理交通秩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乂要进行事故防范;另一方面,大队 除正常的业务工作外,每年还要完成上百次的安保任务或应急处突任务;加之, 交通违法处理的程序增多,导致执法效率的下降等原因,造成许多交通民警长 期承受着超强的工作压力,身心疲惫不堪,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思想政治和业 务技能的充电,导致执法规范化进程缓慢。
三)外部干扰过多,导致交通执法工作难以进行一是当前,城域经济快 速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成为重点,交警部门必须率先垂范但是在对一些 职能部门、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管理时,驾 驶员自恃单位有权在手,无视交通法规,甚至藐视执法民警,我行我素,开“霸 王车”,肆意践踏《道路交通安全法》,交警一旦对他们秉公执法,他们便播 掇单位、政府对交警“抖牌子、使性子、卡脖子”;二是重人情讲而子的社会 影响深远,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办事找人情托关系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缩影,交 警执法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人情的包围圈中受权力、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交 警在执法过程难免出现执法不公现象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各级公安交通管 理部门要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设 身处地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 来管理、来执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此,各级公 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创新执法理念第一,要在公安交警部门要坚持搞“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爱民实 践大走访”以及“反腐倡廉集中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 活动教育民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和执法观念;进一步树立“立警为公、执法 为民”意识;进一步认清法律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是让我们用来为人民服务 的,使广大民警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官本位”思想第二,要在转变执法思想 的同时教育民警坚持法律至上、以法为本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坚决克服“重 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执法办案要以法律为准绳,每一次执法、每一次 办案都要坚持“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执法态度第三,要坚持法、理、 情有机统一,在以法律标准衡量是非、处理问题的同时要合情、合理,让人们 在情理上能够接受同时以“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态度执法办案,通过 案件的办理和事情的处理,使当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 安机关的关心、温暖,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二、 加强执法管理执法制度化的管理,笫一,要从规范执法环节入手,狠抓制度建设,不断 集中清理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第二,要制定完善警务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加强执法环节过程监管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工作研判,分析执法制度建 设的现状笫四,要深入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对策 第五,要进一步细化路而执法、事故处理、车辆管理等岗位执法标准,明确岗 位职责,明确基本动作和语言规范,明确窗口服务标准。
第六,要规范警务用 语科学机制的建立,要加强警务督查,结合视频管理,实现动态监督;要强 化民警执法办案的过程管理,落实“一案一审”制度;要完善执法台账和法律 文书的制作、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警务装备室和执法档案室建设和管理;要 强化民警B常警务活动的过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深化“移动警务”、“电子执法档案”、“交警执法质量 管理系统”、“交通违法信息系统”、“警务综合管理考核平台”建设和应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从录入、审批、办理、结案、考核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监督三、 强化执法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能力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公安交警 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执法培训工作,以专业化保障规范化,全而提升公妥队伍的 执法能力各交警部门不仅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的“三化建设”、 “三项建设”以及“执法规范化建设”,还应定期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大练兵”、 “业务理论大练兵”、“警务实战大练兵”等活动,按照“干什么、练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安排培训课程组织民警进行学习培训另 外,各交警队伍还应要求全体民警立足于本职岗位,以提升业务水平为目标, 全面加强业务学习要以采取组织知识讲座、每周例会学习、民警集中学习EI 等形式,对一线民警的业务及网上信息录入操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 使民警清醒认识公安交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努力增强民警 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 识、群众意识和法制意识。
四、完善执法监督执法规范化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公安交警部门要结合实 际,促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和结合、监督管理与建立长效机制和结合,把监 督管理融入各项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部署的全过程加强内部执法监督,以“值 13警官”强化动态监督,及时受理群众投诉,监督民警的执勤执法行为,及时 纠正执法过错;设立法制机构实行过程监督,对一般程序处理案卷和交通事故 调处案卷逐案进行审核,重点审查事实依据、证据收集、程序运用、文书制作 等环节,督促规范执法行为对民警个人执法工作监督和对单位执法质量考核 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和推 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制度,促进执法质量的稳步提高强化外部执法监督,要 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定期、及时听取他 们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配合人 大、政协等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把“一队一所一 岗位”列为重点,认真排查路而执勤执法中执法形象、执法态度、执法程序的 问题;认真排查事故处理中是否及时、公正的问题;使执法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