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乐理教学大纲.doc
9页《基础乐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 课程性质:《基础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基础乐理是为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基础的 ,它不仅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支持,而且也为声乐、器乐等表演课提供技术支持和思想基础二)教学目的:基本乐理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纲的修订是在总结教学实践情况基本乐理教学近几年来的发展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 68 学时 周学时:2 学时 开课学期 : 第一、二学期(四)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把书本知识拓宽,拓深到最大限度,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理论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常用的的教学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时分配与实践要求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五) 面向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音及音高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音及音高、乐音体系、音的分组、音域与音区的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和钢琴与五线谱的对应位置教学要点:了解音乐的四大要素教学时数: 4 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及音高第二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第三节 音的分组第四节 音域及音区第二章 音律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中的三种音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别基本要求:初步辨别三种律制及三种律制的差别和用途准确判断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教学要点:三种律制在音乐实际的应用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十二平均律第二节 五度相生律第三节 纯律第四节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第五节 等音第三章 记谱法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正确记谱对音乐的学习及创作和表演有着积极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区分五线谱的各种正确记法教学要点:了解各种记谱法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符与休止符第二节 五线谱第三节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第四节 谱号第五节 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第六节 变音记号第七节 省略记号第八节 演奏法的记号第四章 音程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音程的度数与音数、了解音程的性质。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识别和构成音程以及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要点:准确和识别音程的度数与音数教学时数: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第二节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第四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第五节 音程的转位第六节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第七节 等音程第八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第九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第十节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第十一节 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第五章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了解音乐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教学要点: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在速度、力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速度的标记第二节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第三节 力度的标记第四节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第六章 装饰音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基本要求:初步辨别四种装饰音教学要点:四种装饰音在音乐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倚音第二节 波音第三节 回音第四节 颤音第七章 关于旋律的知识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了解歌曲的基本曲式基本要求:通过分析歌曲辨别歌曲的发展方法和基本曲式教学要点: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旋律第二节 旋律发展的几种方法第三节 旋律进行的方向 旋律的高潮第四节 旋律的分段第五节 乐曲的基本形式第二学期第八章 调式总论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音阶、调性以及调式在音乐的表现意义基本要求:通过这一章的讲解了解调式的特性以及调式的多样性教学要点: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调式、音阶、调、调性第二节 调式音级及其特性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中的调式关系第四节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第九章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以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应用及其表现特性基本要求: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辨别歌曲、乐曲的调式以及特性教学要点:熟练掌握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以及调的五度循环教学时数: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五声调式第二节 同主音调、五种五声调式的比较第三节 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第四节 六声调式第五节 七声调式第六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级的名称和标记第七节 同宫系统各调第八节 包含升号的调、包含降号的调、调的五度循环第九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第十章 大调式和小调式 作品中的明确法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调式、小调式大、小调式的特性以种自然大小调式。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大、小调式的三种形式;大小调式的名称和标记以及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特种自然大小调、及其它们的表现特性教学要点:分析歌、乐曲的调式、以及表现特性教学时数: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大调式第二节 小调式第三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第四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第五节 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第六节 同主音大小调、大小调的比较第七节 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第八节 特种自然大小调第九节 作品中的明确法第十一章 和弦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构成和识别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三和弦、七和弦的转位基本要求:了解和弦在多声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构成和弦的方法教学要点:熟练掌握各种三和弦、七和弦、在大小调式中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解决教学时数: 8 学时第一节 和弦第二节 三和弦第三节 七和弦第四节 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第五节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第六节 等和弦第七节 调式中的和弦第八节 和弦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第十二章 节奏 节拍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拍子熟练掌握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基本要求:通过分析歌曲、乐曲辨别各种拍子以及它们在音乐的表现意义。
教学要点: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节奏 节奏型第二节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第三节 重音 节拍 拍子 小节第四节 切分音第五节 单节拍和单拍子 单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第六节 复节拍和复拍子 强拍与次强拍 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第七节 混合复节拍及混合复拍子 混合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第八节 变换节拍和变换拍子第九节 交错节拍 自由节拍 1/4 拍子 板眼及板眼符号第十节 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及组合法中的例外情况第十一节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第十三章 转调及交替调式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转调的意义和调的关系基本要求:通过分析辨别歌曲、乐曲在音乐中,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教学要点:调的关系、 (远近)准确分析歌、乐曲的转调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转调的总概念第二节 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第三节 转调的类别第四节 调的关系第十四章 调式半音与半音阶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半音(辅助音、经过音)以及半音阶和半音阶的上、下行的写法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准确判断经过音、和辅助音;以及在任何一个音上写出大、小调式的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
教学要点:调式半音与辅助音及经过音的密切关系半音阶上行与下行的写法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调式变音第二节 半音阶第十五章 移调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移调的作用和方法,准确把歌、乐曲移调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移调教学要点:介绍移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移调的练习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移调的应用第二节 移调的方法三、考试考核 1.考试目的 乐理学习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的量化检验和评估旨在对师生的教和学起到双向的促进作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促进,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检验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乐理的掌握情况,即使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的改进同时,学生也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考试的范围与内容 乐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适应,主要包括音高、五线谱、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转调、移调等教师在出题时,既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又要有所侧重 基础乐理的考试内容: 音、音名、音律; 记谱法、常用记号; 节奏、节拍、音值组合法;音乐的速度 . 力度及其标记; 音程、分类、标记、识别、构成; 调、调式、民族调式;调式中的音程; 调式中的和弦; 调式变音、半音音阶、调关系 转调、移调; 装饰音等 3.考试考核的时间和方式 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命题,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密封阅卷。
4.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方式有两种 (一)平时考察;包括个别抽查、集体测验、检查作业 (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性检查的方法教师评分要拟定评分标准,防止主观片面,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三、教材及参考书 :1.李重光编 《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 年 10 月出版2. 钱仁平、江海宁 编著 《基本乐理强化训练》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