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道路毕业设计.doc
54页刖言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和提升,做好设计能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公路交通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从“七五”开始,公路建设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阶段, 近几年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 路桥方面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次设计中,运用了纬地设计程序、 AutoCAD2008、公路路面设计系统等程序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做了以下工作:1明确设计任务的依据和概况 包括设计标准以及原则, 沿线筑路材料等2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3平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首先拟定路线方案根据孙家驷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根据选线的一般要求, 综合考虑沿线地形、 地物、地质、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 按照选线的步骤选定一条切实, 可行的方案纵断面线形设计是根据已经确定的路中线的位置, 结合所经地面的起伏情况, 在地面上确定各中桩点的具体位置和桩号,并用内插法计算各点面的地面高程4路基设计运用《土力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邓学均主编的《路基路面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各项规定对挡土墙进行设计。
5路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根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014-97 )、《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的要求,完成各项指标的设计6小桥涵、平面交叉口设计本设计的内容全面地包含了交通土建专业所学知识, 是一次全面的设计演练设计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为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即所设计的内容正确、 可行为此,设计过程中要以设计规范为准绳, 严格控制各设计内容满足规范和相关条例的要求限于时间和经验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不尽合理和完善之处,尽请指正第一章道路线形设计1.1设计要素确定路线方案确定在本设计中,地形复杂、地区范围很广, 路线方案的选择首先是在 1:5000 的航测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 连接这些控制点, 形成路线布局,此时路线的雏形已经明显勾画出来确定道路等级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 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根据所给资料,查《公路工程技术指标》 ,先拟定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 26米,设计车速为 100km/h1.2选线一级公路只要技术指标公路几何指标的计算、确定与复核表 表1.1计算行车速度(km/h)100纵坡不小于(%0.3行车道宽度(m)2X 7.5最大纵坡(%4车道数4最小纵坡(%0.3~0.5中 间 带中央分隔带 宽度(m)一般值2.00坡长限 值(m)纵坡坡 度(%31000极限值2.004800左侧路缘带 宽度(m)一般值0.75缓和段坡长小于(%3极限值0.50合成坡度(%10.0中间带宽度(m一般值3.50竖曲线凸形竖 曲线半 径(m)极限最 小值6500极限值3.00一般最 小值10000硬路肩宽度(m)一般值3.00凹形竖 曲线半 径(m)极限最 小值3000极限值2.5一般最 小值4500视 距停车视距(m160竖曲线最小长度(m85行车视距(m160视觉所需最小竖 曲线半径值(m)凸形16000公路用地不小于(m)3m凹形10000平 曲 线极限最小半 径(m)400V>60km/h同向曲线间最小 直线长度(m6V一般最小半 径(m)700反向曲线间最小 直线长度(m2V不设超高的 最小半径(m)4000路基宽度(m一般值26最大半径不 应大于(m10000变化值24.5最小长度(m)170最小坡长(m)250平曲线超咼横坡 不大于(%1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85路拱横坡(%1.0~2.0地形综述地形条件:本路段有部分农田分布,渠道纵横交错,湖泊较多。
天然建筑材料 基本为零,需要全部运输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平均为 1.0m,路基土湿度较大,修筑时根据干燥条件要考虑填土高度气候条件:本地区气候温暖适宜,不易发生翻浆和冻胀的情况选线原则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1) 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合理选择方案2) 认真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比较,深 入调查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情况,以利于选择有价值的方案 进行比较3) 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标准, 从行车的安全、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着眼,对路线与地形的配合加以 研究,做好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结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断面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平原地区河道密布、沟塘众多,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 设中,桥涵构造物及沟塘软基处理增多,使得工程造价大大增加在一级公路 中,桥涵构造物和沟塘处理费用要占总造价的一半以上, 因此所选路线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总造价 在选线时要作认真的比较, 绕避沟塘和减少中小桥涵的数量、合理选择大桥桥位可使桥长缩短, 交角变小,但这样往往又会使路线变小。
对一些方案的路线,进行估算比较后选择造价较低的路线,有时在个别地段, 由于地形限制,要达到一级路的要求需要增加相当大的费用; 例如沿河路线要跨越该河时,由于该河较宽且为等级航道,如果达到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要么 使大桥角度斜穿河道, 要么在桥头设匝道, 大桥大角斜穿河道相应就增加了桥长和跨径,角度越大增加越大,所需要的费用也就越多;在桥头设置匝道,由 于是等级航道,通航净空较大,桥头较高,要使匝道部分平曲线,竖曲线达到 一级路要求,匝道将会很长,也就是说大大增加了路线长度,增加了费用为 了减少费用,在这些地段的路线常采用规范规定的极限值, 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采用低于规范极限值的标准, 这样虽使个别地段标准有所降低却省了数目可观的费用,同时通过交通工程的设计如设置急速标记、减速车道、加速车道 等,弥补线形的不足,使路线线形总体能达到设计要求4)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城镇及地方经济 的发展平原地区多数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密集, 特别是耕地尤为紧张, 人均耕地0.5~1.0亩,修一条高等级公路要占用许多土地, 在选线时,要考虑到尽可能少占耕地,不破坏农田水系。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河 堤,利用河堤好处较多,除了节省耕地,不破坏水系外,还有以下一些好处: ①利用老路,这个地区以前的低等级公路大多数在河堤上建筑的, 长期的自重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使路基沉陷趋于稳定, 在路基处理时可以节省费用; ②可以减少拆迁,由于有老路的存在,沿线的拆迁量减少;③由于河堤较高,可以 节约土地用量,减少耕地的开挖,节省了耕地;④可以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河网地区城镇、乡村多倚河而建,各乡镇间距距离较小,大多不超过 10km,多为一些低等级砂石路相连且人口较多, 每个乡镇达到4~8万人,当道路等级提高后,可以带动沿线许多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由于交通的便利,经 济发展大为加快; ⑤有利于公路网路建设, 利用老的低等级公路网进行技术改建,提高技术标准,改造成新型的高等级网络,可以加快路网建设的速度124平原一级公路选线的依据(1)平原一级公路选线的依据主要有交通部颁发的规范,实测和预测交通 量,地形图,地方政府以及建设单位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等, 它们是路线设计不可缺少的资料⑵实测和预测交通量(3) 地形图比例为1 : 1000~1: 5000,用于路线的方案的选择(4) 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是对道路设 计提车的要求,在路线设计时要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1.3方案对比方案比选考虑的主要因素本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 本一级路路线在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与沿线工 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2. 本道路的建设对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3. 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方案对比本设计拟定两个比选方案方案2方案1两方案均符合平、竖曲线设计要求,比选内容见表 3.1比较项目万案一万案二路线总长4159.269m4584.36m线形平均圆曲线半径比方案2 小,路线顺畅平均圆曲线半径较方案2大,路线较顺畅交点数目3个3个占用农田房屋情况较方案2少较方案1多平曲线最小半径800600安全评价安全安全征地拆迁较方案2少较方案1多竖曲线5个6个桥梁1座中桥,2座小桥2座中桥,3座小桥方案优点比方案一利用的老路较多,曲线转角较小沿线经过村庄较多,可充 分利用地形方案缺点施工较复杂,需要做交叉口土石方量比较多,转角比较大方案比较推荐方案参考方案表1.2方案比选表说明: 两个方案均采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相结合的办法,均符合平曲线设计要求,都是可行方案,两个方案平竖曲线均满足规范, 满足平纵组合“平”包“纵”,与乡道,水渠多次相交,均采用通道、涵洞形式由表 1.2也可以看出很多方面因素差别不大, 关键形、施工和造价上,方案一拆迁数较少,占用耕地、房屋以及蔬菜温室少于方案二,填挖较小,方案一线形也较好,无 隧道,工程造价低,对于一级公路来说,综合考虑选方案一。
1.4道路平面设计[_、 ——~JI 2 TS图1.2平面线形综合考虑以上选线原则,本设计选择线形如下:交点坐标表 表1.3XYQD3631495.7747491703.5939JD13631493.1610492019.0435JD23631305.9256493215.7825JD33631465.7179494789.1157ZD3631782.0677495794.0176转角表 表1.4转角度数18° 25' 02.6 〃214 ° 41 ' 28.8 〃311 ° 40 ' 30.4 〃角度大于7 °,符合要求交点间的距离表 表1.5交占八、、间距L (m)QD-JD1415.460JD1-JD21211.297JD2-JD31581.427JD3-ZD1053.520142平曲线设计平面设计中,交点处的平曲线设计应使平面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并与 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尽量保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避免连续转弯,平 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图示1.3交点基本型曲线以JD1计算为例A 2JD1 初拟 R=1350m Ls — 100m 转角 ^8°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