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第十四章西北区内容小结.pdf
7页《第十四章西北区》内容小结欷歔君西北区位于北纬32°11′~49°33′和东经73°21′~108°46′之间,其最西端在新疆阿克陶县乌孜别里山口以西,最北端在新疆布尔津县北部友谊峰以北,最东端为甘肃合水县境的陕甘省界, 最南端在甘肃文县南部的甘川省界西北区地理位置的又一特点是远离海洋甘肃最东端距渤海和黄海分别达800km 和 1000km,最南端距北部湾1300km,河西走廊和新疆完全深居内陆对于我国这样以东亚暖湿气流为主要降水来源的国家来讲,远离海洋不仅造成西北区海上交通困难,还导致西北降水奇缺和大片地区自然景观的荒漠化西北区东西最大距离3050km、南北最大距离2340km,相差 17 个纬度,面积218.04×104km2,占全国的22,71%,南邻青海和四川,东接陕西, 东北连内蒙古 此外还有5700km以上的国界线,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国境线之长及邻国和地区之多引人注目一、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1、地质环境与宏观地貌格局西北区半属西伯利亚板块,半属中国板块之塔里木中朝地块两者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塔里木盆地北缘、北山南缘、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至宁夏北部。
褶皱带、板块俯冲带、缝合线和深断裂带的上升一侧成为高大山系,整体隆升区域成为高原,沉陷带则成为平原和盆地2、地貌外动力组合与地貌成因类型兼有流水作用、冰川冰缘作用、风沙作用,并分别在不同地区起主导和优势作用地貌成因类型复杂:冰川冰缘地貌、风沙地貌和大规模洪流地貌,十分普遍3、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地貌等优势地貌类型北起阿尔泰山、南到昆仑山、西起帕米尔、东到阿尼玛卿山,所有高山都有现代冰川发育冰缘地貌与冻土关系密切风沙地貌广布: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104 km2,居世界第2,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4%再加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共占全国沙漠面积的57.2%塔里木南缘、甘肃河西走廊、西秦岭和岷山山地中的盆地和谷地都有黄土分布4、地貌稳定性差,块体运动和泥石流等灾害地貌过程频繁二、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各地的海拔和纬度都不相同,受海洋影响程度也各异,因而气候十分复杂,但干旱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西北地区距海洋较远,海洋势力大大削弱,这是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加上西北地区南有青藏高原, 西有帕米尔高原分别阻隔南来和西来的湿润气流,北冰洋的气流虽然能够越过准噶尔西部山地影响准噶尔盆地,但是难以越过天山影响南疆,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到达甘肃中部势力减弱, 只能给西北区东部一些有限的影响,所以综合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形式以及地貌特征,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数长;高山严寒与盆地温暖形成鲜明对照;降水偏少的干旱区;干燥度和大陆度都大;多风沙。
1.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数长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使得西北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河西及新疆大部均高达5 900~6 300 mJ/m2一年中,夏季白昼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也强,所以夏季辐射量大,冬季只及夏季的一半西北区地表反射率高达30%,地表物质导热不良,热量容易散失,所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促使近地面空气增温,从而加剧气温变化幅度日照时数除个别地区不足2000h 之外,大多在2 600~3 000 h 间,河西北部和新疆东部超过 3 200 h2.高山严寒与盆地温暖形成鲜明对照气温偏低是西北区的气候大背景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差异西北区同纬度其他地区兰州 9.1℃济南14.2℃酒泉 7.3℃北京 11.5℃温差大约在4~5℃之间,主要是由于西北区海拔较高造成的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积温差异西北区同纬度东部地区2000~4000℃ 持续 150~250 天3800~4000℃ 持续 190~220 天气温偏低西北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东部同纬度各区低某些特征温度值低于东部同纬度地区,稳定通 过这些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时数较少盆地温暖主要表现在: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
准噶尔盆地 4~8℃,与同纬度长春沈阳不相上下暑热日(最高气温≥30℃)吐鲁番长达145.5 天,塔里木75~100 天炎热日(最高气温≥35℃)吐鲁番为100 天,比云南红河谷地还长酷热日(最高气温≥40℃)吐鲁番为38.2 天,居全国之首高原寒与盆地暖使各种温度等值线在盆地形成闭合曲线,这是西北区特殊地貌格局造成的气候后果3.降水偏少的干旱区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明显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区不仅成为全国,甚至还是亚欧大陆最干旱的地区甘肃南部年降水达600~ 800 mm 甘肃中部降至400 mm 以下宁夏北部则减到200 mm 至河西走廊东中段只有100~200 mm 走廊西段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几乎都在50 mm 以下位于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有5.9 mm,成为全国最少雨的地方受地形与影响,山区降水量普遍多于盆地平原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高山带都可达400~600 mm4.干燥度和大陆度都大干燥度是表征地域干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某地一定时间段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通常以日平均温度≥10℃期间积温与降水量之比乘以经验系数来确定我国以干燥度来划分干湿区的标准:<1.0 湿润区1.0~1.5 半湿润区1.5~4.0 半干旱区>4.0 干旱区干燥度 1.5~4.0 的半干旱区占据甘肃中部、陇东北部和西北区绝大部分山地。
除准噶尔略大于 4.0,其余均超过16.0,成为典型的干旱区西北区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特征,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气候的分界为大陆度50,最强大陆性气候为100某地大陆度大,则该地气候受大陆影响大大陆度除甘南和陇南南部不足50 外,绝大部分地区大陆度在60~70 之间,吐鲁番盆地则达 85.85.多风沙从整体上说, 西北地区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在全国都算不上高值区年平均风速多在2~3 m/s 之间,大风日数多在5~15 天以内部分地区的特殊地貌作用,如隘管效应以及风力作用所造成的地理后果之普遍存在,仍然不免给人们留下西北多风的深刻印象所谓隘管效应指空气通过山口和峡谷时流线加密,风速增高, 许多情况下短短距离内年平均风速即可猛增4~5 m/s而西北区的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山地及河西走廊,颇多此类山口和峡谷,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因而大为增加三、三大洋水系与内流水系1.水文特征概述外流区太平洋水系外流区18.2×104km2全区面积11.53% 北冰洋水系外流区5.73×104km2印度洋水系外流区0.44×104km2内流区187.07×104km2全区面积88.47% 2.西北区河流特征平均河网密度偏小。
补给形式多样化和冰雪融水补给比重大径流深值整体偏低且地域差异显著径流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显著除陇南外,河流都有或长或短的结冰期内流河流多以荒漠盆地为最后归宿3.西北区湖泊特色成因类型复杂:除各地常见的断陷湖、沉降湖、堰塞湖、河迹湖外,还有冰川湖和风蚀湖有游移与交替现象干缩、解体与消亡富有开发价值四、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1.植物区系地理西北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地中海—西亚成分、中亚—亚洲中部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亚洲成分以及北温带成分2.大陆性和过渡性纬度地带分异西北区有以下纬度地带:温带荒漠地带暖温带荒漠地带温带草原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3.海洋性和大陆性山地垂直带谱西北海洋性垂直带谱: 以暖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为基带,森林垂直带在带谱中占重要地位甘肃河南地区的山地,如西秦岭、岷山北支西北大陆性垂直地带:多以暖温带、温带荒漠和荒漠草原为基带,草原类垂直带在带谱中占主导地位五、绿洲农业与畜牧业1.西北地区的绿洲绿洲是荒漠内部因水分作用于地表土状物质而致的地域分异的产物西北区荒漠草原土质平地、草原化荒漠土质平地、荒漠土质平地、草甸土质平地、沼泽土质平地等土地类型都是潜在的绿洲。
2.绿洲农业西北区现有的984.25 万 h ㎡耕地中,约有442 万 h ㎡分布于绿洲中其中新疆为314万 h ㎡,甘肃河西地区为95.24 万 h ㎡ ,宁夏 32 万 h ㎡,它们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小麦、玉米、水稻) 、棉花、油料(向日葵、油菜)和糖料基地3.畜牧业全国五大牧区, 西北区占有其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场主要位于山地和高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甘南高原、贺兰山以及六盘山都有大片草场分布随海拔高度不同,放牧季节也随之变化弄去内不宜垦殖的丘陵、黄土沟谷、坡地,也多用于放牧西北区优良品种,有巴里坤马、伊犁马、焉耆马、山丹马、河曲马、洮州马等挽乘兼用或军马 有新疆细毛羊, 阿勒泰、巴音布鲁克和塔什库尔干肥臀羊,库车羔皮羊, 三北羔羊,宁夏和陇中滩羊等此外,新疆和甘肃河西产骆驼,甘南高原产牦牛驴、骡、黄牛等家畜更为普遍,但各类牲畜中仍以绵羊最多六、工业与交通1.工业石油工业:西北区是我国石油资源相当丰富,发现和开采最早的地区煤炭工业:西北区煤炭资源具有分布广、埋藏浅、煤层厚、储量大、种类多和质量好六大特点金属冶炼工业:金属矿产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是西北区的一大优势。
机械工业: 目前石化机械、凿岩机械、高中压阀门、配套设备和光学仪器等在全国占一定优势化学工业:以石油和煤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主要牧区、产棉区和合成纤维产区,西北区纺织工业原料丰富2.交通运输业铁路交通:兰青线、干武线、宝中线、兰阿线、狄红线、兰永线、马赛线、嘉三线、石汝线等干线、支线和专用线的建成,促进了西北与邻区的交流公路交通:西北区公路宽阔平直, 大多铺设了黑色路面, 高山多雪地段设有防风雪流的导板,风沙地段有防沙设施航空交通:民航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三个空港定期往返东部沿海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