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医学史47章.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68926105
  • 上传时间:2024-07-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24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医药各科的充分发展(西晋-五代 )公元265-960年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一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中国医学史4-7章 一、对《内经》的整理注释 隋唐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中国医学史4-7章 1 1、调整了原书的篇卷次序2 2、内容上补亡续断,补入运气七篇3 3、注释发挥,发挥中医理论“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王冰《注皇帝素问》《素问》   唐    唐·王冰注《素问》  9 9卷  8 8卷,佚第7 7卷9 9篇  补入7 7篇   中国医学史4-7章 二、王叔和与《脉经》王叔和,名熙,高平人,生卒年代不详,籍贯目前有争议《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共十卷中国医学史4-7章 主要成就1 1、确立““寸口脉诊法””v《内经》三部九侯变诊法 《难经》寸关尺三部诊法 本书明确寸关尺的位置及与脏腑相对应v2 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v3 3、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中国医学史4-7章 三、病因证候学的探索《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作者:隋 巢元方 论述了一千七百多种病候中国医学史4-7章 主要成就:v 1 1、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v 2 2、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v — “— “乖戾之气” ” v —“—“以桑枝贯牛肉炙食””v — — 漆疮与人的““禀性””有关3 3、细致而准确地描述疾病症候中国医学史4-7章 v第三节 综合方书的编撰v一、《肘后救卒方》v作者--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代人v成就:  (1 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  对天花病的记载,是世界医学史天花病的最早认识 (2 2)““以毒攻毒” ” 防治疾病  (3 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中国医学史4-7章 v二、《千金要方》  与《千金翼方》v作者--孙思邈(581581-682682),唐代v各3030卷v““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学史4-7章 v主要成就:1 1、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2 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计医方65006500余首3 3、重视妇女、儿科疾病的诊治。

      4 4、强调综合治疗5 5、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6 6、倡导积极养生、健身长寿7 7、整理研究《伤寒论》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中国医学史4-7章 v三、《外台秘要》v作者--王焘,唐代久知弘文馆v4040卷,11041104门v具体成就:v1 1、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献v2 2、搜集、整理并推广了大量的民间单、验方v3 3、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 4 4、记叙了某些中药的特异疗效 5 5、其他:诊断黄疸的轻重中国医学史4-7章 第四节 药物学的发展中国医学史4-7章 v一、《本草经集注》v作者--陶弘景   字通明,华阳隐居,南朝齐梁人v主要内容及成就v1 1、载药730730种v2 2、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七类: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v3 3、设““诸病通用药””,开按药物功用分类之先河 中国医学史4-7章 v二、《新修本草》(《唐新修本草》、《唐本草》)v作者--苏敬等人,唐代v主要内容及成就:v1 1、共5454卷,分为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   载药844844种v2 2、记述药物分类、性味、功能、主治等,补充新药及外来药物v3 3、文图并茂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中国医学史4-7章 v三、药物炮制之规范v 《雷公炮炙论》v 作者--雷敩,南朝人 --现存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五节 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中国医学史4-7章 一、针灸(一)《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215-282215-282年),  幼名静,字士安,  晚号玄妟先生《甲乙经》共1212卷,128128篇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中国医学史4-7章 主要成就: :1 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共厘定腧穴349349个2 2、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划分为3535条线路3 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 4、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中国医学史4-7章 二、妇产科《经效产宝》--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作者--昝(zan)殷三、小儿科《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唐代,辑复本中国医学史4-7章 四、外科《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作者:龚庆宣(南齐)主要成就:1 1、记述了金疮、痈疽、疥癣、疮疖、瘰疠等外科疾病,列有内、外治处方140140余个2 2、讲求辨证施治,为后世外科““消、托、补””三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3 3、介绍了痈疽的辨脓法中国医学史4-7章  五、骨伤科《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作者:蔺道人,约生活于唐玄宗至唐武宗年间。

       主要成就: 1 1、系统记述了骨折的治疗常规 2 2、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的治则 3 3、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了““椅背复位法”” 4 4、书中收载4040余方,为后世伤科用药奠定了基础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宋—元)公元960-1368年中国医学史4-7章 原因: 宋代注意培养“文士”,重用文官 医学上出现“儒医” 王安石、苏东坡等以知医为风尚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一、改进医事管理 (一)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太医局)分立     行政单位--翰林医官院 定有几十种医官衔—大夫、郎中 考核中国医学史4-7章 二、开设国家药局 尚药局、广惠司--药政机构 10761076年 太医局设立熟药所 熟药所--医药惠民局--太平惠民  和剂局  作用: (一)推广局方,流行成药 (二)若干制度:轮班制 水患痢疾施药中国医学史4-7章 三、发展医学教育 宋 太医局 医学分科、学习的科目 三舍法:外舍—内舍—上舍 考核: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国医学史4-7章 一、医籍的整理 10571057年 校正医书局 对《伤寒论》的研究: 宋 成无几《注解伤寒论》 --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 注解、整理和补充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  北宋设立的搜集整理校勘古医籍的机构,为当时医学的发展和后世医籍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医学史4-7章 10611061年 苏颂《本草图经》2020卷,载药780780条,933933幅药图,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 1082-11081082-1108年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全书共3232卷,载药15581558种 每种药物都附图,详细说明药物的主治,炮制、还附方30003000首,方论10001000首 --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中国医学史4-7章 v元代 忽思慧 《饮膳正要》 --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专书中国医学史4-7章 第四节 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中国医学史4-7章 vv一、病因病机学一、病因病机学v 陈言(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致病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vv二、诊断学二、诊断学v 崔嘉彦《《崔氏脉诀崔氏脉诀》》四言歌诀四言歌诀v 施发《《察病指南察病指南》》3 3 3 3卷卷,最早的诊断学专著创制3333种脉象图中国医学史4-7章 v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以《敖氏验舌法》为基础,绘3636种舌象图谱,内容包括舌质、舌苔、舌色、舌面变化等,主要病理舌象均已提到。

      现存第一部文图并用的验舌专书 中国医学史4-7章 vv三、解剖学v 宋 《欧希范五脏图》中国医学史4-7章 vv四、针灸学v宋 王惟一 铸两具铜人 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3卷 载腧穴657657个中国医学史4-7章 vv五、内科v《圣济总录》--风证葛可久《十药神书》--肺痨病专书中国医学史4-7章 vv六、儿科v 宋 钱乙 《小儿药证直决》共三卷 小儿特点:   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治疗上“柔润”,创儿科专用方剂刘昉《幼幼新书》,载三关指纹检察法中国医学史4-7章 vv七、法医学v宋 宋慈,《洗冤集录》5 5卷      --法医学专著 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五节 金元医家的创新中国医学史4-7章 vv两大医学流派: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vv“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张从正 李杲 朱震亨中国医学史4-7章 v 个人简介:  字守真,号宗真子,又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间人 刘河间 河间学派v 代表著作: : 《素向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一、刘完素——火热论中国医学史4-7章 v主要学术思想:v1、重视“五运六气”,强调六气治病。

         2、提倡“火热论”, “火热”为重要病因,强调“六气皆从火化”    治疗:清热通利,善用寒凉药物,故称寒凉派寒凉派中国医学史4-7章 v代表著作:《儒门事亲》v主要学术思想: 1、强调攻邪,善用攻下药, 六淫邪气治病,由外侵入人体—驱逐邪气  攻邪方法:汗、吐、下三法  2、发挥了“补”的含义 药攻、食补 3、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的致病作用v“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三、张从正——攻邪论中国医学史4-7章 四、李杲——脾胃论v字明之,号东垣,金代人,易水学派v代表著作:《《脾胃论脾胃论》》v主要学术思想:v“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v元气:先天之精与后天的水谷精气构成v内伤原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v治疗:调理脾胃,善用温补脾胃的方子,故称“补土派”中国医学史4-7章 六、朱震亨——相火论代表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v主要学术思想:力倡“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v火 君火—心  相火—肝、肾、膀胱、三焦 “相火” 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有变--易妄动--煎熬真阴v治疗上倡滋阴降火,故称“滋阴派”。

      中国医学史4-7章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公元1368-1840年中国医学史4-7章 v最早的中医杂志 --《吴医汇讲》  唐大烈主编v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 --一体堂宅仁医会  徐春甫创建    医学理论研究 《吴医汇讲》创刊号中国医学史4-7章 二、临证各科的发展v(一)、内科温补派——薛己、张介宾、赵献可反温补派——徐大椿、陈修园赵献可《医贯》徐大椿《医贯砭》张介宾《景岳全书》陈修园《景岳新方砭》中国医学史4-7章 v(二)、外科 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  消、托、补三法 全生派王维德《外科症治全生集》将外科病证分阴阳两类 心得派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从内科角度论述治疗外科疾病中国医学史4-7章 (四)、针灸与推拿高武《针灸节要》杨继洲《针灸大成》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三、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普济方》 明 朱橚等著   载方6173961739首,古代最大的方书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二节 药物学的发展中国医学史4-7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v字东璧,号濒湖山人,蕲州人李时珍木刻画像(《医仙图赞》)《本草纲目》书影  明清药物学成就中国医学史4-7章 v内容和重要成就:(1 1)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的药物学   全书5252卷,载药18921892种,新增300300余种,附图10001000余幅,方1 1万多首。

      2 2)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3 3)科学的记述药物知识(4 4)丰富的自然科学宝库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史4-7章 本草的专题研究朱橚《救荒本草》   --药食两用植物学著作兰茂《滇南本草》   --地方性本草专著中国医学史4-7章 传染病的研究与成就vv一、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v(一)明以前有关温病论述 温病————外感急性热病 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 与伤寒不同中国医学史4-7章 v《温疫论》创戾气说,对温病病因的创见:(1)疫病是由戾气引起2)戾气是物质性的,可采用药物制服3)戾气是通过口鼻侵犯体内,而是否致病则决定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4)戾气种类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脏器部位也不同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6)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吴有性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的伟大创见中国医学史4-7章  代表作:《温热论》v主要内容:(1)阐明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2)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3)提出温病的诊断方法,辨舌、验齿、辨斑疹 2 2、叶桂中国医学史4-7章 代表作《湿热条辨》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诊治,是对湿热病专篇论说第一人 3 3、薛雪 代表作《温病条辨》   将温病分为九种,创温病的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辨证 4 4、吴瑭中国医学史4-7章 (二)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与意义天花(虏疮)——烈性传染病人痘接种术:1616世纪前发明的通过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痘衣法 浆苗法鼻苗法 旱苗法 水苗法 中国医学史4-7章 三、解剖生理学的探索王清任《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书影 王清任画像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七章 近百年的中国医学公元1840年-1949年(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一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vv 西医发展三个阶段 希腊经验医学 (公元前6-46-4世纪) 近代实验医学 (1515世纪-19-19世纪) 现 代 医 学 ( (1919世纪末)中国医学史4-7章 vv西医传播的形式1 1、 建立诊所和医院 最早开设诊所 马礼逊、李文斯敦2 2、 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3 3、 翻译出版医学书刊  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国医学史4-7章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派一、唐宗海 字容川 代表作:《血证论》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最早提出“中西汇通”说二、朱沛文 字少廉 代表作:《华洋脏象约纂》中国医学史4-7章 三、恽铁樵 字树珏 代表作: 《药庵医学丛书》四、张锡纯 字寿甫 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药西医可以相济为用  如阿斯匹林   中西医汇通派恽铁憔像 恽铁憔处方中国医学史4-7章 v西医重视生理解剖v中医重“形能”,主气化,顺乎自然,重视四时五行等外界影响v西医学有先进之处  恽 铁 樵中国医学史4-7章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