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丝石的投资收藏价值.doc
4页红丝石的投资收藏价值红丝石,不仅以纹理美观.石质优良.发墨细润不损笔毫而著称,而且以资原紧缺,日益稀少而被历代文人推崇为"四大砚石"之一.红丝石系变质岩中的灰石质板岩,产于山东靑州黑山一带.色有粉白地红丝,黄地红丝,紫地黄丝等,旧称:"理黄者则丝红,理红者则丝黄",其纹理层层缠绕,次苐不乱,十分醒目.天下之砚有四十余种,而历代青州红丝石被推崇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山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绿石为第四;故我国素称红丝砚.端砚.歙砚.洮砚为"四大名砚". 后因红丝石的大量开采,造成资源紧缺,以至枯竭,于是以山西五台山的澄泥砚补之,仍称"四大名砚".投资收藏红丝石,应挑选纹理清晰.色彩明朗的石材,最好具有敦煌壁画似的图案.而选用红丝石制作砚台,不但应选择色彩明朗.纹理凊晰,还须石质细腻,并具备一定厚度的石材.红丝石,因资源枯竭,自唐宋至明清曾两次消声匿迹;直至 1980 年再度寻源挖掘,但因储量有限,目前面临第三次枯竭的境地.因此,红丝石的身价与日俱增,增值潜力大,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所投资收藏,2001 年 3 月 14 日刊登于> .羊虹.红丝砚简介:用红丝石制作的砚称红丝砚 .红丝砚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曾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
红丝石形成于 4.5 亿年前,属泥质灰岩.红丝石分布于临朐的老崖崮附近和青州的黑山.历史所记载的红丝石出青州府,即是说临朐的老崖崮和青州的黑山,古临朐属青州府,了解红丝砚的优劣其实就是了解红丝石的优劣,从以下几点对红丝石了解: 一:红丝石在地下的分布状态.1.夹层状矿体.上面有较厚的土壤和岩层,下有石灰岩,中间一层红丝石,这与历史上记载的红丝石相同.此种因在地下很深,石质稍硬,发墨稍慢,但是发墨细腻润笔护毫.2.不规则的散状矿体.即红丝石在土壤中的,周边是黄泥和红泥包裹,因与土壤长期发生反应后,石的周边有斑驳,俗称"自然边" 巧用此边制砚古朴自然 ,此种石制砚极佳 .3.矿层泥质灰岩.即厚度较高的纯岩层约计 1 米,此种石料当地称"旋花石" 其色泽淡,石质粗,硬度低并且干燥吸水,此种为下品石料,制砚后可供观赏.二:从颜色和纹理上分.其优劣程度依次为 :1.上等石料:红色为紫红、深红、朱红、曙红,黄色:鲜艳的金黄2.普通石料:淡红、灰红,黄色为暗黄、灰黄三:区域分布看红丝石的质地1.老崖崮红丝石大部分为颜色艳、纹理丰富、石质润泽是红丝石的主要产地2.青州黑山红丝石石质略粗,颜色淡红润泽度较差,石层较厚发墨较好,但是石英线较多,纹理及颜色不及老崖崮附近所出产的美观。
3.临朐三阳山等地也有零星红丝石,但质地均为淡红淡黄为主,为下等石料红丝砚就其质地和颜色纹理来讲,是诸砚中最具实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砚品,其它的砚种大多以“发墨快” 等实用性为特点,或以精雕细琢取胜,而红丝砚细腻的质地、鲜艳的颜色、变换莫测的纹理是其它砚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有人说现在的红丝石质地不如从前(唐宋)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通过与部分出土的红丝砚和现在相比,目前的红丝砚更为优良,因古时因开采的能力有限,只能取地下较浅的砚石,现在随着深入和稍具规模的开采发现了不少好的砚料,但是随着前几年的开采,资源也越来越贫乏也接近枯竭了 补充:1.分布:有些并不像上面所说的分布很明显,如:上面是岩层覆盖,底部是红泥和黄泥为底,此种红丝石质地优良,所以不能简单的分类来分析砚石的好坏2.红丝石也不能简单的以红底黄纹、黄底红纹、红底红纹等分析石质的好坏,最近咨询得知,一种红底无纹的砚石发墨很好,且质地细腻润泽,另外,有些石料也分不清是到底是那种3.红丝石的实用性重要,但其观赏性亦同等地位红丝石的发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同一个坑出的石料从颜色、细腻度都有较大的差别,其发墨情况也有优劣之分中国最具价值的文化收藏品红丝石红丝石文化 2010-11-26 17:13:50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产地是在青州的黑山。
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特征:泥质岩、硬度6.5左右,敲击声很脆,无厚料,从侧面看层状沉积岩特征明显,红黄相间,正面出现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红丝红丝石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唐柳公权在他的[砚论] 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诸家多有论述;苏易简[文房四谱] 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唐询在知青州任时曾亲率石工以厚资勉其行,得方四五寸者二,其[砚录] 曰: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则其声清越,锵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闻见亟命裁而为砚,以墨试之,其异乎他石有三;他石不过取其温润滑莹,此乃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粘着如膏,一也;他石与墨色相发,不过以其体质坚美,此乃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二也;他石用讫,甚者不过顷刻,其次止终食之间,墨即干矣此若复之以匣,数日墨色不干,经夜即其气上下蒸濡,着于匣中,有如雨露三也自得兹石,而端歙皆置于衍中不复视也红丝石其外有表皮,或白或赤,纹如林木之状,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若黄红相杂而不成纹此其下也。
纹之美者,则有凝转连接团圆,方二三寸而其丝凡十余重,或如山石尖峰,或如禽鱼云霞花卉,纹彩不一,资质润美凡自红丝石以下可为砚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归州大沱石四,淄州金雀山石五,淄州青金石六,万州悬金崖石七,戎泸试金石八,青州紫金石九,吉州永福县石十,登州驼基岛石十一欧阳修的[砚谱]、蔡襄、王辟之、米芾[砚史] 、杜绾的[云林石谱] 、李之彦[砚谱]、高似孙[砚笺]、都记述苏轼在[东坡集] 、[东坡志林] 分别说;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砚为甲或云;“堪作骰盆,盖亦不见佳者”今观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红丝石之临朐;临朐红丝石早在清代己有历史记载;高凤翰清山东胶州人,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归云老人扬州八怪之一,曾任歙县丞,一生爱砚,藏砚逾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砚史]、[南阜集] [砚史] 中有“芙蓉井” 红丝砚一方,铭;“芙蓉井,红丝影,汲古之绠南阜老人铭”砚背刻隶书铭;“美不美,乡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珠道人铭”又草书铭;“我老在乡,空负墨庄,尔曹勿荒南村同日又铭留家塾”砚之右侧有石帆铭;“青州红丝之砚,得自其乡前辈冯求海先生家。
石帆 ”砚之左侧有冯北海先生铭;“禹贡怪石,自我青州,尔出其乡,毋乃其俦,是宜昭文明于东国,而封即墨之侯 ”“北海冯琦铭于冶源别墅 ”[注;冯琦,山东临朐人,冶源即临朐红丝石坑侧,现存有故居]清乾隆四十三年于敏中等奉敕撰写[西清砚谱] 收红丝砚三方,有乾隆帝御题;一、红丝石鹦鹉砚,御制诗;“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钤宝二,曰“会心不远” ,曰, “德充符”匣盖并镌,钤宝一, “几暇怡情”考高似孙砚笺载,红丝石出临朐县,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是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古如玉,旬为佳品二、红丝石风字砚,钤宝一曰;“太朴”,匣盖并镌,钤宝二曰;“比德”、 “ 朗润”御制砚铭;“石出临朐,红丝组绵,制为风字,宣和式审,既坚以润,腴发墨汁,虽逊旧端,足备一品 ”三、红丝石四直砚,御题诗一首, “红丝鹦鹉昨曾吟,小式直方兹盍簪未识拔茅声应处,能如斯惕予心”钤宝二曰;“比德” , 、 “朗润”匣盖并镌,钤宝二曰;“会心不远”、 “ 德充符”…. 是砚虽非旧石,久润宜墨,文彩焕发,真文房佳器也清沈心[怪石录] 、盛百二[淄砚录]亦有记述 光绪临朐县志卷八;“ 蟠红丝之灵采;红丝石产老崖崮黄质红纹,时作山水、草木、人物、云龙、鸟兽诸状,制砚微滑,其温润者不减端溪。
砚谱载,天下之石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此其类也”评价颇为中肯民国二十四年临朐续志卷六之七;老崖崮…. 山产红丝石,数年前曾有日本商人驻冶源收买,居民纷往采堀,抱王璞竞售辄得善价,不数月售者日多,日人辇运所得以去逐不复来”友人藏有一方民国二十五年的红丝砚匣盖并镌砚背隶书铭;“石号红丝,骈邑特产,质羡泽润,多工黄相参,其形如龟,其明如鉴,侯封即墨,比於玉焉”并记此石曾为日商购获此砚的出现恰好以实物印证了临朐载续的记载志临朐;位于青州以南二十余里属古青州府所辖之地,老崖崮位临朐西南青州黑山的南略偏东距青州黑山直线相距不过三十余里,其地势因为北临勃海南面沂山山麓而成北底南高之势黑山中上部的红丝石洞与临朐老崖崮的红丝石的层高度大致相近,且在两地间亦偶有红丝石苗发现故两地应属同一地质结构下的不同坑口红丝石开采情况;老崖崮位于沂山西麓脚下丘岭地带,地表多卧牛状青石块连片良田少见,历史上干旱缺水地下水位极深故又名;“老牛哭”,石坑位于村西延绵至西,西南、几个相邻村庄均有开采属露天开采方式,红丝石分布在红土表层以下数米至几十米深的青石夹层中,可作砚材的石层较薄一般在10厘米以下多为 1-3厘米4-5厘米 以上可称厚料了,且无大面积的联片间有石英杂质伴生其中,较大而厚的砚料十分难得,临朐的红丝石目前可以说分为二层,第一层存于红土表层下数米青石表层较薄多有全自然边的独块仔石,但是这一层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开采殆净,现在开采的属第二层;生成于10余米下的青石夹层中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挖掘数日所得少者数块多者10余块,每坑表面积几平方至十余平方米间甚至一无所获,产量极不稳定加之近年开采深度难度增加资源稀缺及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涨幅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