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doc
6页基于 ISNTCM 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蒙洁琼 宋宁 谢海涛 广西中医药大学 摘 要: 壮医作为广西特色的民族医药, 其简便廉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对外推广价值, 在国家《壮瑶医药振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的背景下, 壮医已经走出国门, 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群众的欢迎和依赖然而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 至今少有学者对其英译策略进行研究, 限制了壮医的推广应用故首次选取壮医诊断术语作为研究内容, 通过对比壮医诊断方法与中医诊断方法的异同, 探讨壮医诊断术语的英译思路, 提出在其英译过程中采用或借鉴中医诊断术语英译原则及方法等策略关键词: 壮医; 诊断术语; 翻译; ISNTCM; 作者简介:蒙洁琼 (1982-) , 女, 广西南宁人, 讲师, 医学硕士, 从事壮医翻译的研究作者简介:宋宁 (1978-) , 男, 广西南宁人, 副教授, 在读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壮医教育及壮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 Tel:15878788869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15 年教改项目 (2015JGB275) -利用微课搭建壮医药与公共外语相结合的平台Isntcm-based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Diagnostic Terms of Zhuang MedicineMENG Jie-qiong SONG Ning XIE Hai-tao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As a special ethnic medicine in Guangxi, Zhuang Medicine is simple,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so it is worthy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vitalization Plan for Zhuang Medicine and Yao Medicine, and the Law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ang Medicine has been brought abroad, and is welcomed and depended by many people in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uniqueness of its language, few researches have ever been done on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y now. Taking the translation of diagnostic terms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iewpoint that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agnostic methods in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diagnostic methods in Zhuang Medicine, after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systems.Keyword: Zhuang Medicine; Diagnostic Term; Translation; ISNTCM; 作为壮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壮医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不仅有独特的天人自然观、毒虚致百病、三道两路等理论体系, 多种优势明显的壮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等内外治疗方法, 还有包括甲诊、指诊、耳诊、腹诊、目诊、闻诊、询诊、按诊等数十种独具特色的诊断技法, 这些诊断技法简单、独特、快捷、实用, 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 具有很大的对外推广价值。
为了将壮医的诊断方法发扬光大,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 本文首次对壮医诊断术语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在深入研究壮医诊断术语内涵、注重突出壮医特色的基础上, 运用对比研究法, 借鉴《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Internationa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进行翻译研究, 取得了较满意的翻译效果1 ISNTCM 简介及其对壮医术语翻译的启示1.1 ISNTCM 简介随着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所欢迎和信赖, 国内外出版的英文传统医药书刊迅速增多, 但由于传统医药术语具有文学性、人文性、抽象性、模糊性、历史性和哲学思辨性等特点[1], 在术语翻译中时常出现译语混乱、译语不准确、译语冗长、缺乏对应语及硬译死译等不少问题[2]在这一背景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 《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的基础上, 颁布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以下简称 ISNTCM) 。
ISNTCM 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取得的又一个重要国际性成果, 促进了传统医学团体间的科学交流, 有利于传统医药的宣传与推广ISNTCM 包含的术语非常广泛, 仅诊断方法就有 547 个, 并且还将其独立编码, 因而本文选择 ISNTCM 作为基础探讨壮医术语翻译策略1.2 ISNTCM 对壮医术语翻译的启示壮医与中医同属传统医学, 都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特别是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 在壮汉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 壮医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受到中医的影响较大在其独特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壮医引入了中医的阴阳、气血、脏腑等理论来说明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3]事实上, 壮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治法、诊疗技术以及方药等方面, 均留下了中医深刻的烙印壮医同样具有阴阳、脏腑等术语内容, 而壮医的主要诊断方法望、闻、询、按与中医的望、闻、问、切亦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庞宇舟指出:“壮医药要发展, 就应该借鉴中医‘经典’的作用, 加速发掘、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4]”同样, 在进行壮医术语英译研究时, 可以借鉴中医术语英译研究成果, 尤其是国际通行的术语英译标准, 如 ISNTCM 以规范壮医术语的翻译研究, 加快壮医的国际化进程。
ISN 对中医术语翻译提出了 4 个基本原则, 即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和约定俗成性[5]对应性指的是译语与术语内涵一致, 简洁性指的是译名要尽量简洁, 同一性指的是术语与译语是一对一的关系, 而约定俗成指的是目前已通行的译名, 即使不完全符合上述三原则仍然建议采用因而, 对于壮医与中医共有的术语如“阴阳”“脏腑”及“望诊”等, 在名称及内涵一致的前提下, 可直接采用 ISN 的译名, 译为“yin and yang”“Zang and Fu”及“inspection”而对于壮语特色术语如三指四肢脉诊法、农氏腹脉诊法、探病诊法等, 为统一翻译原则及方法, 形成规范系统的翻译则可以在借鉴 ISN 相关译法的基础上, 严格遵守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三原则2 基于 ISNTCM 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壮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望、闻、询、按、探五大类, 其中望、闻、询、按与中医的望、闻、问、切较为相似, 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每种诊法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因此在借鉴 ISNTCM 英译标准时应准确把握壮医诊法的内涵和特点, 并一一加以辨别, 以求翻译得更准确、科学2.1 壮医“望诊”的英译策略壮医与中医皆有“望诊”且含义相似, 主要是指通过肉眼观察患者而诊断疾病, 但是由于壮医十分重视望诊, 因此包含的内容亦比中医要丰富得多。
壮医望诊包括望目、望舌、望甲、望指、望神、望面、望耳、望鼻、望口唇、望咽喉、望皮肤、望“三道”废物等其中, 望目、望舌、望甲、望指诊法更是自成体系, 因此也称之为目诊、舌诊、甲诊及指诊, 壮医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ISNTCM 中“望诊”译为“inspection”, 与其有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望神 (译为 inspection of vitality) 、望色 (译为 inspection of complexion) 、望指纹 (译为 inspection of finger venules) 等可见, ISNTCM 将“望”字统一翻译为“inspection”壮医望诊中的望口唇、望咽喉、望皮肤、望耳、望鼻等可以参照 ISN 的方法, 采取“inspection+of+身体器官”的译法, 分别译为 inspection of mouth and lips, inspection of throat, inspection of skin, inspection of ear, inspection of nose不过中医“望诊”中的“望舌”自成体系, 也称为“舌诊”, ISNTCM 将其译为 tongue inspection 以突出其地位。
壮医的目诊、舌诊、甲诊及指诊同样自成体系, 为突出其在壮医诊断方法中的重要地位, 宜采取“身体器官+inspection”的译法, 译为 eye inspection, tongue inspection, nail inspection 和 finger inspection2.2 壮医“询诊”及“闻诊”的英译策略壮医的“询诊”主要指通过询问了解疾病情况, 与中医的“问诊”类似壮医“闻诊”主要是指通过嗅气味来辨别疾病, 而中医的“闻诊”则主要指通过嗅气味和听声音来辨别疾病, 比壮医多了“听声音而辨病”的内容ISNTCM 将“问诊”翻译为“inquiry”, 壮医“询诊”中的“询”即“问”之意, 因此壮医“询诊”亦可译为“inquiry”中医的“闻诊”包含“听声音”和“嗅气味”两层含义, 译为“listening and smelling”, 而壮医的“闻诊”主要通过嗅“三道”废物气味及患者身上发出的某些特殊体气来辨别疾病, 因此不能照搬中医“闻诊”翻译为“listening and smelling”, 而应该翻译为“smelling”壮医将“听患者发出的声音而辨病”的内容单独命名为“息诊”, 因此“息诊”可以采用“listening”的译法。
2.3 壮医“按诊”和“脉诊”的英译策略壮医的“按诊”主要指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或其他病变部位进行触碰按压以推断疾病病位和病性的一种诊断方法中医没有“按诊”, 不过却有与之相似的“切诊”, 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各部位, 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狭义的切诊是指用手指按患者腕后挠动脉搏动处以辨别疾病, 此“切诊”亦称“脉诊”, 即寸口脉诊法, 可见壮医的“按诊”与中医广义的“切诊”较为相似随着文化的传播及不同民族医药体系的交流, 壮医也吸取了中医的成分, 部分壮医采用中医脉诊法以帮助诊断因此, 壮医也有“脉诊”的内容, 除了应用中医寸口脉诊法, 壮医还有三指四肢脉诊法、农氏腹脉诊法等独特的脉诊法ISNTCM 中“切诊”译为 pulse taking and palpationPalpation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上的英文释义为“examine sth by 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