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QC T 472-1999汽车制动器衬片耐水、盐水、油和制动液性能试验方法 .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28681842
  • 上传时间:2018-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QC/T 472—1999汽车制动器衬片耐水、盐水、油和制动液性能 代替 GB/T 11609—89试验方法Motor vehicles—Brake linings resistanceto water, saline solution, oil and brakefluid—Test procedure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耐水、盐水、油和制动液性能的试验设备、试样制备、试验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鼓式制动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衬垫2 引用标准GB 1266 化学试剂 氯化钠GB 1690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 11610 汽车制动器衬片材料内抗剪强度试验方法3 术语3.1 耐浸性能衬片材料抵抗因浸渍而在厚度和抗剪强度方面发生变化的能力其中厚度方面的耐浸渍性能用试样浸渍前后的平均厚度差表示;抗剪强度的耐浸渍性能用已浸渍与未浸渍试样相应值的百分比表示4 浸渍液a. 水;b. 盐水溶液:将符合 GB 1266 的化学纯氯化钠 100g 溶于 500mL 水中,再用水稀释至 1L 并摇匀;  c. 油:应符合 GB 1690 中 2 号油的规定;d. 制动液: 719 合成制动液。

      5 仪器设备a. 材料剪切试验装置应符合 GB/T 11610 的规定;b. 千分尺:0~25mm,0.01mm 级精度;c. 广口瓶:无色,容量 500mL,共 5 只;d. 橡皮塞:与广口瓶相匹配,塞子正中装有可悬挂试样的挂钩,如图;e. 细铜丝:长约 150mm6 试样制备6.1 从库存成品中随机抽取的样品上制取试样试样总数至少 15 个,应尽可能取自同一片样品;若样品较小,则应从尽量少的样品上制取6.2 取样部位和试样规格,应符合 GB/T 11610 的规定6.3 在试样上划出正常制动方向的标志,在每个试样的同样位置上标出 5 个厚度测量点6.4 给试样编号 (1 至 15 号),按编号将试样分成 5 组,每组 3 个试样6.5 用千分尺测量并记录每个试样各测量点的厚度,精确至 0.01mm,记录格式如附录 A (补充件)测量厚度时,不可将试样压出凹痕6.6 用细铜丝将试样扎紧,并在上端扎成吊环状,以便悬挂7 试验程序7.1 第 1 组试样7.1.1 将这组试样悬吊于广口瓶中,试样与试样、试样与瓶壁不得相互接触7.1.2 试样在室温下放置 168h 后,测量并记录每个试样各测量点的厚度。

      7.1.3 按 GB/T 11610 的规定立即做剪切试验7.2 第 2 组试样7.2.1 将这组试样悬吊在广口瓶中,并使试样全部浸入瓶内水中,试样与试样、试样与瓶壁不得相互接触7.2.2 浸渍 168h 后取出,用滤纸吸干试样表面7.2.3 在吸干后的 10min 内,测量并记录每个试样各测量点的厚度7.2.4 按 GB/T 11610 的规定立即做剪切试验7.3 第 3 组试样7.3.1 将这组试样悬吊广口瓶中,并使试样全部浸人盐水溶液中试样与试样、试样与瓶壁不得相互接触7.3.2 试样浸渍 168h 后,用滤纸吸干试样表面,然后按 7.2.3 和 7.2.4 进行测量和试验7.4 第 4 组试样7.4.1 将这组试样悬吊在广口瓶中,并使试样全部浸入油中试样与试样、试样与瓶壁不得相互接触7.4.2 试样浸渍 48h 后,用滤纸吸干试样表面,然后进行测量和试验7.5 第 5 组试样7.5.1 将这组试样悬吊在广口瓶中,并使试样全部浸人瓶内制动液中试样与试样、试样与瓶壁不得相互接触7.5.2 浸渍 48h 后,用滤纸吸干然后按 7.2.3 和 7.2.4 进行测量和试验8 计算8.1 厚度差8.1.1 每个试样的厚度以它的 5 个测量点读数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第 2 位。

      8.1.2 计算每个试样浸渍前后的厚度差8.1.3 计算三个试样厚度差的平均值8.2 抗剪强度变化率因浸渍造成的内抗剪强度变化用浸渍后 3 个试样内抗剪强度平均值与未浸渍的-组试样内抗剪强度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8.3 内抗剪强度及其平均值,按 GB/T 11610 的规定计算9 试验结果试验完成后,将试验结果记录在附录 A 的试验记录表格内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杭州汽车摩擦材料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杭州汽车摩擦材料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钦振 柯保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