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鉴赏课件.ppt
242页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的要求与文言文阅读是放在一起的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这一知识点主要指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说明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理解关键词语和鉴赏语言风格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诗歌的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诗词鉴赏基础一物象物象是指自然界的事物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有学者说过,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的最多的意象之一其实这里用“意象”来称明月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物象”,因为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只有具体诗作中被多样表现的月亮才能成为意象物象是诗歌欣赏的一个基本功,因为我国诗歌强调含蓄蕴藉,感情抒发很少直截了当,多是通过“物”来间接抒情而不同的物象往往有着不同的特定含义,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明月”多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多用来表现春意或离别常见物象(一)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乡村:思归,厌倦俗世,田园风光,纯扑美好,安逸宁静常见物象(二)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梧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古诗词鉴赏基础二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的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实例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分析】连用九个意象组合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彷徨悲苦的情怀,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传递出作者的羁旅愁思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意象中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所融入的思想感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象本身所固有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固定的象征含义例如东风轻柔、南风和煦、西风萧瑟、北风凛冽,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君子,菊花象征隐士,兰花幽静清雅,梅花坚贞不屈,杜鹃啼血,猿鸣凄清,这些都是意象在长期的语言环境所形成的为人们所公认并熟悉的固定的象征意义另一类是诗人在诗歌中临时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一般要从作者描写意象时所采用的修饰语来判断其中的思想感情。
实例例1: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分析】作者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对柳树有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古诗词鉴赏基础三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向和意境的关系就如同砖瓦和整座楼房的关系一样意境美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鉴赏诗歌就应当能够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实例例2: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分析】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实例例3: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分析】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又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鉴赏诗歌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它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对诗歌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把握诗词中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求感受、理解诗歌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蕴含的感情不论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其背后一定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中的形象始终只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诗歌人物形象诗歌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在头脑中再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小说相比,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全面、丰富、立体,但特点鲜明、突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实例例1: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分析】诗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无不毕现实例例2: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分析】词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在这青山绿水中,还有一位超脱名利的渔父在,他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自乐其乐,无复风波之患实例例3: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分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将军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采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出了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打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意气风发的形象。
实例例4: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例4解析【分析】空屋陋室之中,主人公抑郁少欢,孑然一人寻来觅去乍暖还寒的天气,身体难以适应;想喝杯淡酒解愁,却碰上“晚来风急”抬头仰望天空,鸿雁匆匆而过,又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更觉伤感;低头看院子里,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却没有兴致去摘取嫌白天太长,盼望天黑,挨到黄昏时分,又下起细雨,心情比天色更阴郁一位晚年寡居、孤独凄苦、家破人亡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附注:人物形象描写方式人物形象不一定是直接描写的,可以通过环境、景物描写透视出来,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凸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可以通过外貌神态的描写,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形象的描写还可以通过动作描写,如例4中李清照对自己动作的描写实例一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问答问题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三、四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例1解析【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在名满天下的黄鹤楼,送别自已的知心朋友诗人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船顺流而去,人影模糊,只见船帆;最后连船帆都消失,只有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际诗人久久伫立在江边,心里充满了对朋友的留恋、牵挂和祝福参考】这两句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透过这种情景,可以看到一个久久伫立在江边,目送朋友征帆远去,直到帆影在天边消失仍然极力远眺,对远去的朋友依依不舍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个形象,读者更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实例二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例2解析【分析】读这首诗,眼前呈现出出一幅画寒江独钓图千山”“万径”,多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众鸟飞尽,自然界一片静悄悄的景象;在这个世界里,人迹罕至,到处寂寥在这漫天大雪的静寂世界里,只有一个“蓑笠翁”在执着地垂钓渔翁的存在显得多么寂寞、孤单和渺小,但他却给人一种战风雪抗严寒的力量虽然冷寂却不绝望,虽然孤独却不悲观,虽然遗世却仍然伟岸这种坚守自己理想、不妥协、不屈服的形象就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例2参考答案【参考】“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赞美了敢与恶势力抗争,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寄寓了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复杂思想感情诗歌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则是通过人格化了的描写,曲折表现诗人自己的品格节操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托物言志例1: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分析】诗写于仪凤三年(678)秋骆宾王当时为侍御史,“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曌怒,诬以法,逮系狱中在诗中,作者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这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例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例2解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前三句描写柳树第一句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而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个部位三、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一问一答,非常巧妙的由柳树过渡到春风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这首诗是借物抒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例3: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背景】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位后以谋逆之罪将于谦处死例3解析【分析】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首句“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作者这里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气魄第三句“粉身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