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933795
  • 上传时间:2017-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龙洞小学教师:宋成武[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独身子女比重的增大,大部份中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贪婪的观念越来越严重而感恩回报他人的观念越来越淡薄然而学校社会关于感恩方面的教育又十分薄弱从而导致我们的学校社会感恩意识的淡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强调学校、社会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具体提出了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关键热词] 学校、感恩教育、德育一、 热冷新闻最近在网上看了一场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宣传视频,与会听讲的学生家长都热泪盈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学生、家长都听到了一直以来压抑在他们内心深处又无法启齿表达的事实:我们的孩子在家里为我独尊一切为了自己从不顾忌父母他人的感受很多还在听到这时都落泪了,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才深深认识到自己是何等的自私,从没有关心过一直默默为了自己而不段付出如牛似马的父母一条感恩图报的新闻,让人动心.4 月 2 日《新民晚报》的头版头条,讲了一个来自苏州的学生,要寻求一位好心的“上海叔叔”.24 年前,他一出生就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病,若不及时换血,有生命危险.找到一为叫张瑞德的建筑工人后,这位血型相配的建筑工人二话不说,爽快地表示,孩子需要多少血,就抽多少血.为了记住这位救命恩人,父母将他取名叫“张瑞德”.《光明日报》讯:2003 年 2 月 7 日晚上。

      豫西三门峡市区的一个 17 岁的中学生小于的父亲酒后到其外祖父家,让小于回去给爷爷奶奶拜个年小于不同意为此,二人发生争吵,小于挥刀砍在父亲的脸上其父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尔后,失去理智的小于认为这一切皆因爷爷奶奶引起,遂持一把斧头,直奔爷爷奶奶家,用斧头照其爷爷奶奶身上乱砍,致奶奶身体多处受伤小于的爷爷颅脑被砍得严重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一热一冷的两条新闻,至少说明:懂得感恩的人,肯定是有的;缺乏良好的感恩教育甚至导致触及法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要知道,没有感恩节的中国,并不缺乏感恩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一种极高的感恩境界,不仅要求感恩还要求回报. 但是我们的感恩教育现在很不完善,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才使那么多的人缺失感恩这一不可缺少的为人品质?二、 问题的提出我现在班上的一个男生成为这次我的例子他是在父母四十几岁时出生的,所以从小到大被受宠爱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使这个小孩子养成了一些坏的毛病,不用心读书,不懂得文明礼貌,甚至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我要讲的就是他对自己妈妈的态度:不经意的一次我看见了这样的一幕:  妈妈:小迟,把脏衣服拿出来妈妈帮你洗,记得要好好吃饭,打球的时候……同时在给儿子整理内务。

      儿子:烦不烦啊?你又来做什么?我在学校又不会死掉!妈妈无语,继续整理着……这个时候儿子早已跑消失了我看见了朴实又有点苍老的妈妈弄好后向校门口走去……今天的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就是“感恩”意识的缺失1、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在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强烈愿望需要去博弈实现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似乎就能“一俊遮百丑”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2、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中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既然中学感恩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学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3、感恩应从“言谢”做起我做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职人员――教师,我有责任、更有义务教育自已的学生从年少时就应该对自已的老师感恩,对父母感恩,对有曾帮助过你的一切人感恩对问题“学生也要动动脑筋,采取更好的办法。

      我看过一位初中学生写的作文,题为《道一声“谢谢”为什么那么难》其中写了她心中的许多困惑:为什么读英语课文,凡是生活对话,开口一个“thank you”,闭口一个“thank you”.而读语文课文,凡是到了要感谢的时候,要么就是 “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他就走远了;要么就是 ‘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心里的感激之情”.难道真的是连说一句 “谢谢”也来不及的吗?三、学校寻求德育生活化,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生活德育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生活德育具有生活性、实践性、过程性、整体生成性等鲜明特征生活德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还原人于生活之中,把人引向人的真实的、具体的、完整的生活学生与同龄段的青年一样有着很强独立意识,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自主、能动的生成、建构的我认为,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感恩教育为载体,寻求德育生活化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四、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与途径开展感恩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

      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生活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含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以下结合职业类学校的特点,具体分析其实施途径:1、 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教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往往构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将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在许多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主宰与追随”、“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示”、“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阻隔的,其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2、 让学生有“知恩”的道德共识一位哲人曾说过: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使学生有感恩的意识,首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及将扮演的(主要指将从事的职业)角色的认识及对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通过课堂上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长历程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他们要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他们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更生活话的还可以班级组织各中形式的感恩活动,例如 “感恩主题班会” , “感恩辩论赛” ,给学生播放感恩电影,如《我的兄弟姐妹》…3、使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校开展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语言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谢意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那些小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有“心”存在可贵,有感恩行为则更加可贵。

      这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师长、同学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事实”是和道德一体的,脱离了生活,道德也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学校的德育在生活中找到对接点,有益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益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我认为,它不失为构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一种思路我现在身为职教的老师,我认为在职业类学校感恩教育更加必要我们学校不是很大,在校学生一千左右,为数虽然不多,但是管理起来是普高管理的几倍我们这里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被高中筛下来的很多人认为的“坏学生”这些孩子由于学习不好从小到大在老师父母的责备中长大,逐渐对这种“骂”产生了抵触甚至更加叛逆的心理,所以他们对生活,对亲人,老师失去了依赖,也失去了感恩我们要即使补上“感恩”这一节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