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章转杯纺保全保养.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3030314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6.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八章转杯纺保全保养(转杯纺保全、检修工)第一节 概 述一、前言转杯纺纱(气流纺纱)是新型纺纱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它属于自由端纺纱的范畴,在 19 世纪末已开始研究,自 1965 年捷克在布尔诺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KS 一 200 型气流纺纱机以来气流纺纱机即跳出实验室,开始应用于工业性生产,由于它具有高产、高速、简化工序、大卷装、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环境改善等优点,所以世界各地的转杯纺纱发展十分迅猛其特点有:(一)产量高由于转杯纺纱没有环锭纺纱那样的锭子、钢领和钢丝圈,将加捻与卷绕分开,冲破了传统纺纱中受钢丝圈速度的限制.可成倍的加快纺纱速度如:纺纱杯速度在 3.6 万转/分时纺 36~58号纱单位产量约为环锭纺纱的 3 倍;纺 42~36 号纱时约为 2 倍;纺 28 号纱约为 1.75 倍二)工序少转杯纺纱用棉条直接纺纱与环锭纺比较,省掉了粗纱工序,织布厂如直接使用气流纺筒子还可省去络筒工序三)卷装大环锭纺纱的卷装受到钢领直径与纺纱强力的限制,1 只管纱重 60~90 克,转杯纺 1 只筒子重 1.5公斤左右,容量比管纱大 20 多倍,环锭用粗纱喂入,气流纺用棉条喂入,条筒容量是粗纱的 3~4倍,使调换半制品和落纱的周期大大延长。

      四)劳动生产率高由于产量高、工序少、卷装大,故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折 29 号纱,转杯纺纱目前每件纱用3~3.5 工而环锭纺纱的先进水平是 5.13 工五)劳动环境改善由于转杯纺纱的开松、输棉、凝聚、加捻等过程都在一只密闭的纺纱器内进行,车间空气中的飞花、灰尘大为减少,据测定车间窄气含尘量环锭纺为气流纺的 6~l0 倍六)质量有特色转杯纺纱是自由端纺纱,纤维定量喂给、凝聚、加捻成纱纤维在纺纱杯内有再次并合的机会不像环锭纺那样,经过抽长拉细易产生牵伸波因此,条干均匀度好另由于转杯纺纱加强了前纺的开松、梳理、除杂,所以棉结杂质比环锭纱少特别是带排杂的纺纱器,纺出的转杯纱棉结、杂质比环锭纱明显减少转杯纱还具有较为膨松的结构,因而吸水性能好着色率高,弹性和保暖性也好,因此,用转杯纱织成的纱卡、坚固呢等布面光洁、纹路清晰织成的灯芯绒、色织绒、印花绒等手感丰满、色泽鲜艳用粗支转杯纱与环锭细支纱异支交捻织成的中长巴拿马有纺毛感、颗粒饱满转杯纱的强力比环锭稍差,但断裂功和耐磨度好穿着性能并不次子环锭纱转杯纱的捻度高于环锭纱,但通过定捻处理可以改善二、转杯纺纱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特点(一)基本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其基本原理是从研究自由端加捻为基本出发点的,为了既达到加捻与卷绕作用分开,又要保证能够获得真捻效果,必须改变现有环锭纺纱的加捻区域,使须条喂入端至加捻部件区域内产生反向捻回.这样就应该使喂入端与加捻部件同向,同速回转,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即必须形成自由端,这种自由端的实施方法比较困难,因此就采用分解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部件之间的纱条断裂,这样在该区域内就不会产生反向捻回,达到自由端的目的,从而在加捻部件到卷绕部件之间的区域内获得真捻。

      经过分梳2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凝聚成连续的须条,这须条的形成一方面借助气孔的气流,通过渐缩形的输棉管道,另一方面由于高速回转的纺纱杯产生的负压和离心力,使分梳后的纤维顺利地进入凝棉槽,在这里得到良好的并合,使纺出的纱比环锭纱均匀度高,纤维在凝棉槽内形成高度密集的纤维环用细纱作为引纱通过导管、阻捻盘与纤维环接触,引出纤维束,经过阻捻盘受到较强的摩擦,纤维沿纺纱杯的经向从其轴心抽出纺纱杯(即转杯)每转一周即将凝聚的纤维加捻一圈,使之成为细纱,经引纱罗拉至槽筒直接绕成筒子纱这就是转杯纺纱的基本原理二)发展特点 1.转杯纺纱技术已从本身一个工序发展成为前后配套的、完善的纺纱系统 2.转杯纺纱的型号也由捷克的 BD-200 型 1 种发展到目前的 20 多种,由过去的转杯纺纱机只能纺棉纤维发展到可纺多种纤维及混纺纤维如棉、化纤、毛、麻等 3.纺纱器上巳普遍采用除杂装置,大大提高了成纱质量4.纺杯轴承的高速难关的突破,纺杯转速最高可达到 8~9 万转/分,为适纺较高支数提供了条件5.适纺支数范围一般在 97tex-19tex 之间,纺粗支纱为多6.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如:自动接头、自动清洁、自动落筒、自动记录、生产效率、工艺上机等数据、大卷装等等,大大减轻了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转杯纺纱机的主要型号、技术特征及工艺路线(一)主要型号及技术特征,见表 8—1二)转杯纺纱系统的工艺路线转杯纺纱系统应包括转杯纺纱机本身和前纺设备由于国内采用转杯纺纱技术的工厂其所纺的纱号、原料、成品以及采用的转杯纺纱机机型等的不同,因此对前纺设备和工艺配置都不一样这里介绍的前纺设备是在满足纺纱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以用国产没备为指导思想而提出的1.开清棉(1)纺一般原棉A002C(或 A002D)一 A006B(附 A045B)一 A034 一 A036B(附 A045B)一 FA1O1(附 A045B)一 FA061—A062 一 A092A(附 A045B)一 A076C(或 FAl41)(2)纺高含杂低级棉A002C(或 A002D)一 A035A(附 A045B)--A034A 一 FA022-6(或 FA022-8)—A036B(附 A045B)一FAl01(附 A045B)一 FA061—A062 一 A092A(附 A045B)一 A076C(或 FA141)(3)化纤混纺A002C 一+A006C(附 A045B)一 A036C(附 A045B)一 FAl01(附 A045B)一 A062--A092A—A076C(或FA141)注:FA101 为四刺辊开棉机,FA061 为强力除尘器,FA022-6 或 FA022-8 是六仓或八仓式多仓混棉机。

      2.梳棉有普通高产梳棉机和双联梳棉(A190 型)两种3.并条一般采用两道,以采用 A272F 压力棒牵伸装置为好,可适应长短差异大的各类纤维,保证熟条质量四、转杯纺纱机的任务(见图 8 一 1)l.喂入:由给棉罗拉和给棉板组成喂入部分,给棉罗拉根据新纺支数,可调整喂入量给棉表 8-1 列出国产 2 种,国际 4 种机型主要技术特征3板根据喂入量可调整与给棉罗拉间的压力,亦可调整与分梳辊问的隔距2.分梳:将喂入的棉条经表面包有刺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然后进入纺纱杯,喂入纺纱杯的纤维状态是否良好是气流纺纱过程的一个重要前提3.凝聚:将分梳后的纤维受纺纱杯高速转动产生的负压作用,经输棉管道均匀的排列在纺纱杯的凝棉槽内,此时纤维又受纺纱杯高速同转所生的离心力的作用,凝棉槽内的纤维形成紧密的纤维环4 加捻:同环锭纺必须用细纱引头的方法一样用细纱插入导管,阻捻盘与凝聚的棉束接触,立即牵引,受阻捻头的摩擦和纺纱杯的高速回转,使引出的纤维束受捻,达到成为设汁要求的细纱5.转移与卷绕:将经过加捻的纱输送到纱管上按照一定规律卷绕成平形或锥形筒子纱,以利于后工序的加工喂入 —→ 分梳 —→ 凝聚 —→ 加捻 —→ 转移 —→ 卷绕图 8-1第二节 转杯纺纱机的机构与作用转杯纺纱机的生产流程见图 8—2。

      棉条从喇叭口喂入,给棉罗拉给棉板握持由分梳辊分离成单纤维状态,通过输棉管道进入纺纱杯,纤维在纺纱杯内受离心力的作用凝聚在凝棉槽内,引纱经过阻捻头将纺成的纱带出并形成连续,纱通过分纱管由引纱罗拉及引纱胶辊引出槽筒将纱卷绕成形一、喂入机构图 8-21. 给棉罗拉 2.给棉板 3.分梳辊 4.输棉管道 5.纺纱杯 6.阻捻头7.隔离盘 8.引纱管 9.引纱罗拉 10.引纱胶辊 11.槽筒 12.转杯纱喂入机构由喂入喇叭、给棉罗拉和给棉板组成,喂入喇叭是由塑料或胶木压制成为渐缩形的通道给棉罗拉是金属材料的沟槽(直槽或斜的沟槽或滚花)罗拉给棉板是金属材料板,它以一定的压力与给棉罗拉握持条子,并借给棉罗材积极回转而将条子输送到分梳辊机构给予开松使之成单纤4维状态有的给棉机构是采用一对金属沟槽罗拉握持输送这种形式较少采用二、开松分梳机构转杯纺纱的开松分梳机构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利用气流分解单纤维二是用包复金属锯条的刺辊来分梳成单纤维目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是第二种分梳辊采用铝合金或铁胎表面包有金属锯条,其直径一般为 φ60-65 毫米分梳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原料,选用不同的锯条。

      对分梳辊的要求是尽可能地减少纤维损伤,尽可能地减少纤维弯钩,使纤维能顺利转移一)锯条的规格(见图 8-3):齿尖的硬度,工作角、齿距、齿深以及工作角边部对纤维的摩擦系数等都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认为:纺棉时锯齿每英寸最好不要少于 10 齿,国产 SAC 一 12 型锯条纺纯棉或棉化纤混纺为宜见表 8—2表 8—2型 号 基厚W总高H工作角a齿距p齿深h用 途SAC 12 0.90 3.0 80 1.95 2.3 适纺棉和化纤混纺SAQ 20 0.80 3.9 65 2.54 2.3 适纺棉或棉化纤混纺SBC一202 1.00 3.8 78 l.82 2.3 适纺毛麻之类纤维(二)分梳辊转速,分统辊转速对纤维分梳,除杂和转移有显著影响,一般说来,在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梳辊转速快,分梳作用强,杂质易于排除气流纱粗节、细节、棉结减少,不匀率降低,断头相应减少,但单纱强力降低,这是因为分梳辊转速提高造成纤维损伤的缘故,纺棉时分梳辊速度为 7000--8000 转/分为宜纺化纤时转速为 6000~7000 转/分为宜三、凝聚加捻机构纺纱杯(转杯)有抽气式和自排风式两种,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在纺纱杯中造成一定真空度,使之与外界大气产生一个压差,以便从输棉管和引纱管吸入气流,依靠这两股气流达到输入纤维和吸入引纱的目的。

      转杯主要工艺参数如下:(一)纺纱杯(转杯)直径:目前在我国无论是进口没备用的纺纱杯或国产设备用的纺纱杯,大体上就纺纱杯直径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种 φ50 毫米以下为小直径纺纱杯,适用纺纱杯转速 4.5~6 万转/分,适纺原料为:纯棉、棉与长度 38 毫米以下的化纤混纺适纺支数为中特纱另一种 φ65 毫米以下的大直径纺纱杯,适用转速 2~4 万转/分适纺原料:纯棉、涤纶、麻及其混纺,适纺支数为中特和粗特纱也有 φ80~100 毫米的超大直径纺纱杯多半用于纺毛气流纺纱机纺纱杯直径大,对自排风形式来说可增加纺纱杯的离心力和气流负压,但增加动力消耗和使高速受到限制二)纺纱杯的滑移角 Q(见图 8-4):经过计算,纤维在纺纱杯中能够滑移的必要条是小于 73°18′,实验证明滑移角大于 70°就不易纺纱滑移角过小,滑移速度过快,少数尚未到达凝棉角的纤维会直接附着于纱条上,使外包纤维增加,断头增多,成纱强力降低,而且纤维滑移过快不利于纤维在滑移过程中伸直;再者,滑移角过小时,使纺纱杯口径小,加工不便,根据生产实践,滑移角一般在 60°~65°为宜三)凝棉槽的形式:凝棉槽形式较多,规格不一,归纳起来大致可有两类(见图 8-5):a 为圆形凝棉槽,b 为 v 形凝棉槽。

      图 8-35两种不同凝棉槽与成纱的关系密切,V 形槽中的凝聚须条纤维抱合力较紧密,因此,须条的加捻阻力较小,捻度易向凝聚须条传递,结果使成纱截面内、外层平均捻度差异增加而圆形凝聚槽中的须条呈蓬松状态,纤维间捻度的传递阻力大,结果成纱后纱线截面内、外层平均捻度差异减少凝棉槽形式对积杂有直接影响,在同样条件下,V 形槽的积杂较圆形槽多,因为 V 形槽底角积杂后,较难清除,且积杂对断头影响较严重,因为积杂对凝棉槽的压力随纺纱杯转速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多槽中积杂更难被纱条带出,因此增加断头,纱的强力降低四、卷取机构本部分由:胶辊、引纱罗拉、槽筒、纱架、筒管组成,纱线的引出是靠胶辊与引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